第1章 概论 1
1.1 引言 1
1.2 航天发射技术的发展史 3
1.3 航天发射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第2章 火箭、导弹和航天器 23
2.1 概述 23
2.2 火箭 24
2.2.1 化学火箭 24
2.2.2 电火箭 28
2.2.3 核能火箭 29
2.2.4 激光火箭 30
2.2.5 太阳能火箭 30
2.2.6 光子火箭 30
2.2.7 探空火箭 30
2.2.8 运载火箭 34
2.3 导弹 48
2.3.1 地地导弹 48
2.3.2 潜地导弹 48
2.3.3 舰空导弹 49
2.3.4 空空导弹 50
2.3.5 空地导弹 51
2.3.6 舰舰导弹 52
2.3.7 岸舰导弹 53
2.3.8 空舰导弹 53
2.3.9 战略导弹 53
2.3.10 战术导弹 54
2.3.11 反导导弹 54
2.3.12 弹道导弹 54
2.3.13 防空导弹 61
2.3.14 飞航导弹 73
2.4 航天器 78
2.4.1 航天器的分类 78
2.4.2 航天器的组成 79
2.4.3 航天器的特点 81
2.4.4 典型航天器 81
第3章 发射方式 96
3.1 概述 96
3.2 发射方式的分类 97
3.3 固定发射 98
3.3.1 地面固定发射 98
3.3.2 半地下固定发射 99
3.3.3 地下固定发射 100
3.3.4 水下固定发射 103
3.4 机动发射 103
3.4.1 公路机动发射 104
3.4.2 越野机动发射 104
3.4.3 掩体机动发射 105
3.4.4 铁路机动发射 106
3.4.5 水面机动发射 109
3.4.6 水下机动发射 109
3.4.7 空中机动发射 111
3.5 自动力发射 112
3.5.1 地下井自动力发射 112
3.5.2 潜艇自动力发射 113
3.5.3 地面自动力发射 113
3.6 外动力发射 114
3.6.1 压缩空气式动力装置 115
3.6.2 燃气式动力装置 115
3.6.3 燃气-蒸汽式动力装置 116
3.6.4 炮射式动力装置 116
3.6.5 自弹式动力装置 117
3.6.6 液压式动力装置 117
3.6.7 电磁式动力装置 117
3.6.8 投放式动力装置 118
3.6.9 复合式动力装置 119
3.7 发射方式的研究性试验 119
3.7.1 缩比模型发射试验 120
3.7.2 模拟与仿真试验 121
3.7.3 全尺寸模型发射试验 122
3.8 防空导弹的发射方式 122
3.8.1 倾斜发射 123
3.8.2 垂直发射 125
3.8.3 箱式发射 126
3.9 飞航导弹的发射方式 128
3.9.1 贮运箱发射 128
3.9.2 垂直发射 129
3.9.3 水面发射 129
3.9.4 水下发射 130
3.9.5 自行车载发射 130
3.9.6 空中发射 131
3.10 运载火箭的发射方式 131
3.10.1 地面场坪发射 132
3.10.2 地面车载发射 132
3.10.3 空中发射 133
3.10.4 海上发射 133
第4章 导弹武器系统生存能力 135
4.1 概述 135
4.2 导弹武器系统的生存环境 139
4.2.1 未来战场的侦察环境 140
4.2.2 未来战场的攻击环境 153
4.2.3 核爆炸效应 158
4.3 导弹武器系统生存能力分析 173
4.3.1 核攻击条件下导弹武器系统生存能力分析 173
4.3.2 常规攻击条件下导弹武器系统生存能力分析 179
4.4 导弹武器系统生存概率计算 181
4.4.1 单元目标的生存概率 181
4.4.2 集群目标的生存概率 182
4.4.3 地下井发射导弹武器系统的生存概率 184
4.4.4 随意机动发射导弹武器系统的生存概率 185
4.4.5 冲刺机动发射导弹武器系统的生存概率 186
4.5 提高导弹武器系统生存能力的主要技术途径 187
4.5.1 提高导弹武器系统的伪装隐蔽能力 187
4.5.2 提高导弹武器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194
4.5.3 提高导弹武器系统的快速机动能力 196
4.5.4 提高导弹武器系统的抗核加固水平 197
第5章 地面设备系统 204
5.1 概述 204
5.2 弹道导弹地面设备系统 208
5.2.1 战略弹道导弹地面固定发射地面设备系统 208
5.2.2 战略弹道导弹地下井贮存、地面发射地面设备系统 210
5.2.3 战略弹道导弹地下井发射地面设备系统 212
5.2.4 战略弹道导弹公路机动发射地面设备系统 215
5.2.5 战略弹道导弹铁路机动发射地面设备系统 217
5.2.6 战术弹道导弹公路机动发射地面设备系统 219
5.3 防空导弹地面设备 224
5.3.1 “爱国者”防空导弹地面设备 224
5.3.2 “C-300”防空导弹地面设备 227
5.3.3 “响尾蛇”防空导弹地面设备 236
5.3.4 “道尔”防空导弹地面设备 237
5.4 飞航导弹发射装置 239
5.4.1 自行式车载飞航导弹发射装置 239
5.4.2 舰舰飞航导弹发射装置 242
5.4.3 瞄准机动式飞航导弹发射装置 246
第6章 地面设备系统总体设计 254
6.1 概述 254
6.2 总体设计原则 255
6.2.1 满足作战或商业发射的需求 255
6.2.2 坚持地面设备系统与导弹的同步一体化设计 256
6.2.3 坚持先进性与继承性相结合 257
6.2.4 持近期需要与长远目标相结合 258
6.2.5 坚持技术配套与实物配套相结合 258
6.2.6 持效能与费用相结合 259
6.3 总体设计依据 260
6.3.1 导弹或运载火箭的主要总体参数 260
6.3.2 航天器的主要总体参数 261
6.3.3 导弹试验场或航天器发射场的定点与工程勘察报告 262
6.3.4 导弹试验场或航天器发射场的保障条件 262
6.3.5 目标特征 263
6.3.6 性能要求 263
6.3.7 一般要求 267
6.3.8 国外研制导弹武器系统或运载火箭系统的经验教训 269
6.4 总体方案论证 269
6.4.1 发射方式的选择 269
6.4.2 生存能力分析 273
6.4.3 作战能力分析 275
6.4.4 机动能力分析 276
6.4.5 提出部分或全部地面设备的初步方案 297
6.5 总体方案设计 347
6.5.1 总体参数分析 348
6.5.2 总体布局设计 349
6.5.3 总体协调设计 355
6.5.4 可靠性设计 359
第7章 地面设备系统的使用环境与适应性设计 365
7.1 概述 365
7.2 气候环境 367
7.2.1 地球气候带和气候区的基本情况 367
7.2.2 单一气候环境 368
7.2.3 复合气候环境 377
7.3 力学环境 378
7.3.1 振动环境 378
7.3.2 冲击环境 381
7.3.3 噪声环境 382
7.3.4 加速度环境 384
7.3.5 碰撞环境 385
7.3.6 摇摆环境 385
7.3.7 跌落环境 386
7.3.8 力学环境与气候环境的相互影响 386
7.4 发射环境 386
7.4.1 自动力发射环境 387
7.4.2 外动力发射环境 388
7.5 水下环境 389
7.6 其他环境 390
7.6.1 生物环境 390
7.6.2 化学环境 390
7.6.3 爆炸大气环境 390
7.6.4 电磁干扰环境 391
7.6.5 雷电环境 391
7.6.6 地震环境 392
7.7 典型地面设备的使用环境载荷 393
7.7.1 弹道导弹地面发射台的使用环境载荷 393
7.7.2 防空导弹车载发射装置的使用环境载荷 394
7.7.3 飞航导弹舰载固定角发射装置的使用环境载荷 395
7.8 使用环境适应性设计提示 397
7.8.1 气候环境适应性设计提示 397
7.8.2 力学环境适应性设计提示 399
7.8.3 水下环境适应性设计提示 400
7.8.4 其他环境适应性设计提示 400
第8章 地面设备系统试验 402
8.1 概述 402
8.2 协调试验 404
8.2.1 机械对接试验 405
8.2.2 电气匹配试验 405
8.2.3 靶场合练 406
8.3 运输试验 407
8.3.1 公路运输试验 407
8.3.2 铁路运输试验 408
8.4 电磁环境试验 409
8.5 发射试验 410
8.5.1 模型弹外动力发射试验 411
8.5.2 遥测箭自动力发射试验 411
8.6 可靠性试验 412
8.6.1 环境应力筛选试验 415
8.6.2 可靠性增长试验 416
8.6.3 可靠性鉴定试验 422
8.6.4 可靠性验收试验 422
8.6.5 加速寿命试验 423
8.6.6 试验室模拟试验 423
8.6.7 使用现场试验 424
8.7 自然环境试验 424
8.7.1 高气温试验 424
8.7.2 低气温试验 425
8.7.3 温度冲击试验 425
8.7.4 湿热试验 426
8.7.5 低气压试验 427
8.7.6 太阳辐射试验 427
8.7.7 淋雨试验 428
8.7.8 盐雾试验 429
8.7.9 沙尘试验 429
8.7.10 风压试验 431
8.7.11 霉菌试验 431
参考文献 433
索引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