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
第一章 止血生理 4
一、血管 4
(一)血管收缩 4
(二)子宫胎盘螺旋动脉的超微结构 6
二、血小板 7
(一)正常血小板的生存周期 8
(二)血小板的基本功能及其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 9
三、凝血机制及其调节 12
(一)凝血系统 13
(二)抗凝系统 42
(三)纤溶系统 49
四、血管内皮细胞对止血机能的影响 59
(一)与血小板的交互作用 59
(二)促纤溶作用 64
(三)因子Ⅷ的合成 65
(四)其他 66
第二章 妊娠期的血液学变化 68
一、生理性血稀释 69
(一)正常妊娠期的血容量和血细胞变化 69
(二)血稀释的生理意义 78
(三)妊娠期高血容量 79
(四)分娩期及产后期的血容量变化 82
(五)先兆子痫和子痫患者的血容量变化 84
(六)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病时的血容量变化 87
二、铁质负平衡 88
(一)铁代谢的基础知识 88
(二)妊娠期的铁代谢 96
(三)分娩期失血和哺乳期失铁 99
(四)缺铁性贫血 101
(五)关于叶酸的补充 105
(一)静脉系统的神经性张力 109
三、血液动力学变化 109
(二)小动脉血管壁平滑肌的反应性 110
四、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变化 112
(一)妊娠期凝血系统变化 112
(二)妊娠期血浆自然抑制物质的变化 118
(三)妊娠期纤溶系统变化 120
第三章 产科止血障碍病因学概述 125
一、概述 125
(一)先天性和获得性 125
(二)单因素和多因素 125
(三)显见的和隐蔽的 125
(四)病源性和医源性 126
二、医源性因素 128
(一)失策 129
(二)失机 130
(三)失衡 131
三、血浓缩问题 132
(一)低血管床容量和低血容量 132
(二)血高粘度和血高凝状态 133
四、小结 137
一、基本概念 138
(一)慢性局限性血管内凝血 138
第四章 血管内凝血 138
(二)急性局限性血管内凝血 141
(三)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2
(四)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3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4
(一)命名 144
(二)病因学 146
(三)病理生理 148
1.纤维蛋白沉积 148
2.DIC与GSR 151
3.纤维蛋白溶解 152
4.循环内血细胞的变化 156
6.血高凝状态 160
5.血浆凝血因子和抗凝物质的变化 160
(四)临床特征及处理原则 172
第五章 妊娠期的血小板疾病 176
一、基本概念 178
(一)动力学 178
(二)病理生理 180
二、血小板疾病 182
(一)量的异常 182
1.血小板减少症 182
(二)质的异常 192
2.血小板过多症 192
1.先天性 193
2.获得性 193
第六章 产科止血障碍的实验室检查 198
一、需立即进行的血液学检验 200
1.出血时间 200
2.凝血时间 201
3.全血凝固时间(试管法) 201
4.血小板计数 203
5.外周血片检查 205
6.红细胞压积 206
二、需备血送检的血液学检验 207
(一)凝血机制试验 207
(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213
(三)纤溶活力试验 215
三、需考虑供进一步鉴别诊断用的血液学检验 216
(一)血小板功能试验及其再生能力 216
(二)免疫学测定 218
(三)较特殊的血液学检验 220
第七章 几种较常见的产科DIC高危疾病 225
一、胎盘早期剥离 226
二、妊娠中毒症与消耗性凝血病 239
三、羊水栓塞 268
四、感染性流产 278
五、羊水感染综合征(绒毛膜羊膜炎) 289
六、暴发型紫癜 292
七、胎儿宫内死亡 293
八、高渗溶液中期妊娠引产 296
九、小结 297
第八章 产后出血 300
一、定义与分类 301
(一)止血障碍 302
二、病因学 302
(二)诱因 303
三、对失血病人的临床估计 324
(一)外失血量的正确收集和测量 324
(二)在紧急情况下的床边估计 325
(三)外失血量与低血容量的关系 325
(四)临床征象与低血容量的关系 326
(五)严重产后出血的指标 327
四、应急准备 328
(一)第三产程的积极处理 328
(二)应急准备的基本要求 329
五、处理 330
(一)一般处理 330
(二)特殊处理 336
1.宫缩剂的选择 336
2.凝血障碍的矫治和预防 338
3.手术处理和机械性止血 341
4.子宫内翻 349
5.时间就是生命 352
六、小结 353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主要脏器病变及其防治 355
(一)病理生理 356
一、肾 356
(二)急性肾衰竭 368
二、肺 383
(一)肺生理 383
(二)急性呼吸衰竭 392
三、其他脏器损害 425
(一)心脏 426
(二)脑 426
(三)脑垂体 426
(四)肝 427
(五)肾上腺皮质 427
(八)肠 428
(九)皮肤、粘膜、肌肉 428
(六)胰腺 428
(七)脾 428
第十章 特殊原因所致的出血素质 429
一、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 429
(一)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29
(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43
(三)恶性肾硬化症 450
(四)肝病综合征 454
(五)红斑性狼疮 456
(一)血小板无力症(或Glanzmann氏病) 459
二、先天性血小板功能障碍 459
三、遗传性止血障碍 460
(一)von Willebrand氏病 460
(二)贮存池疾病 460
(二)因子Ⅴ缺乏 465
(三)因子Ⅺ和因子ⅩⅢ缺乏 465
(四)因子ⅩⅢ缺乏 465
四、获得性止血障碍 466
(一)抗因子Ⅷ抗体 466
(二)医源性因素 467
第十一章 围产儿出血性疾病 471
(一)先天性凝血障碍 473
一、围产儿凝血障碍病 473
(二)获得性凝血障碍 474
二、围产儿血小板疾病 482
(一)先天性血小板疾病 482
(二)获得性血小板减少? 483
三、小结 489
参考资料 491
附录:本书内所用英文缩写的全称及其中文名称 505
索引检字表(按笔划/部首排列) 512
索引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