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现代治疗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庚山,黄从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04621056
  • 页数:521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1章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基础 1

1 心肌电生理学 1

1.1 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

1.2 心肌电生理特性 4

2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其电生理学 12

2.1 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 12

2.2 抗过缓性心律失常药物 19

3 抗心律失常药物 20

3.1 第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20

3.2 第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41

3.3 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47

3.4 第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53

3.5 洋地黄类及其他药物 57

4.1 初始剂量的选择 60

4 药物效应的临床评价 60

4.2 血浆浓度测定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效应的评价 63

4.3 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65

4.4 运动试验在治疗效应评价中的价值 66

4.5 心电图确定药物治疗的电生理终点 68

4.6 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的电生理评价 70

5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73

5.1 定义和临床类型 73

5.2 发生机制 78

5.3 发生率及有关因素 81

5.4 检测手段及诊断标准 83

5.5 预防和处理 86

第2章 心脏电复律 90

1 电复律的机制 90

2 电复律器及其性能 91

3.1 适应证 92

3 电复律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92

3.2 禁忌证 93

4 术前准备 94

5 电复律的方式 95

5.1 交流与直流 95

5.2 同步与非同步 96

5.3 胸内与胸外 96

6 电复律术操作步骤 96

7 电复律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97

8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 98

8.1 AICD系统 99

8.2 适应证和禁忌证 101

8.3 术前准备 103

8.4 手术过程 104

8.5 术后处理及随访 107

8.6 植入AICD病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108

8.7 临床疗效和并发症 110

8.8 AICD和起搏器的相互作用 112

8.9 非开胸的经静脉除颤复律系统 112

8.10 AICD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15

第3章 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 118

1 导论 118

1.1 历史回顾 118

1.2 起搏治疗心律失常的原理 118

1.3 起搏系统的组成 119

1.4 起搏器模式和性能编码 119

2 临时性人工心脏起搏术 120

2.1 适应证 120

2.2 食管左心房起搏法 120

2.3 经胸壁穿刺心内膜起搏术 121

2.4 经静脉心由膜电极起搏术 122

2.6 经心外膜或心脏起搏 123

2.5 体外无创临时起搏大 123

2.7 经气管内心脏起搏 124

3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 124

3.1 适应证 124

3.2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结构及主要物理性能 125

3.3 起搏器的类型、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126

3.4 起搏器的主要参数及程控功能 127

3.5 起搏器的特殊性能 129

3.6 心内膜起搏电极 130

3.7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安置技术 132

3.8 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及其识别和处理 138

3.9 人工心脏起搏心电图 143

3.10 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术后随访 151

3.11 起搏器和(或)起搏电极更换术 152

4.1 心脏起搏预防过速性心律失常的机理 153

4 过速性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 153

4.2 心脏起搏终止心动过速的临床应用 154

第4章 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 158

1 历史发展与现状 158

1.1 历史 158

1.2 临床应用现状 158

2 射频的物理学基础和生物学效应 159

2.1 射频的物理概念 159

1.3 其他能量的射频消融 159

2.2 射频的发生原理 160

2.3 射频的生物学效应 162

2.4 射频消融心肌的组织学变化 163

2.5 损伤范围的温度控制 164

2.6 心脏内消融的射频要求 165

3 射频消融的器材与基本技术 166

3.1 仪器设备 166

3.2 人员配置 168

3.3 电极导管放置技术 169

3.4 心内膜标测技术 174

3.5 消融中的射频发放 175

4 房室交界区阻断术 177

4.1 房室交界区的结构和功能 177

4.2 阻断房室交界区治疗心律失常的原理 178

4.3 房室交界区阻断术的适应证 178

4.4 房室交界区的消融方法 178

5 房室结改良术 181

5.1 房室结双径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81

5.2 不同改良方式的电生理效应 183

5.3 房室结改良的方式 185

5.4 并发症 190

6 房室旁道消融术 191

6.1 房室旁道的解剖与功能特性 191

6.3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生理检查和房室旁道定位 196

6.2 房室旁道的危害及射频消融适应证 196

6.4 房室旁道的消融方法 211

7 房性心律失常 231

7.1 房性心动过速 231

7.2 心房扑动 233

8 室性动过速 237

8.1 适应证 237

8.2 消融方法 237

8.3 不同类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239

第5章 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 253

1 心房颤动 253

1.1 外科治疗原理 253

1.2 外科治疗方法 254

2 房性心动过速 257

3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258

3.1 直视冷冻术 259

3.2 直接分离术 262

4.1 旁道的解剖分布和手术原理 263

4 预激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263

4.2 旁道定位 266

4.3 外科治疗方法 273

4.4 外科治疗的并发症 282

5 室性心动过速的外科治疗 282

5.1 基本原理 283

5.2 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84

5.3 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技术 285

5.4 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 288

5.5 外科治疗的疗效评价 289

5.6 结语 293

1.1 治疗学基础 296

1.2 治疗 296

第6章 缓慢性心律失常 296

1 窦性心动过缓 296

2 窦性停搏和窦房传导阻滞 297

2.1 治疗学基础 297

2.2 治疗 298

3 房室传导阻滞 299

3.1 治疗学基础 299

3.2 治疗 306

4.1 治疗学基础 307

4 室内传导阻滞 307

4.2 治疗 309

5 逸搏和逸搏心律 312

5.1 治疗学基础 312

5.2 治疗 313

6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14

6.1 治疗学基础 314

7 急性心肌梗塞时缓慢性心律失常 321

7.1 治疗学基础 321

6.2 治疗 321

7.2 治疗 322

第7章 过早搏动 326

1 室性早搏 326

1.1 室性早搏产生的原理 326

1.2 室性早搏的类型 331

1.3 室性早搏的意义 335

1.4 对Lown民分级的评价 341

1.5 心律失常抑制试验及临床启示 343

1.6 室性早搏的治疗 345

2 房性早搏 348

2.1 治疗学基础 348

2.2 治疗 350

3 交界性早搏 351

3.1 治疗学基础 351

3.2 治疗 352

1.1 治疗学基础 354

第8章 心房扑动与颤动 354

1 心房扑动 354

1.2 治疗 357

2 心房颤动 359

2.1 治疗学基础 359

2.2 治疗 363

第9章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72

1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372

1.1 治疗学基础 372

1.2 治疗 374

2 房性心动过速 374

2.1 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374

2.2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376

2.3 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 377

2.4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378

3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378

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379

第10章 预激综合征 388

1 治疗学基础 388

1.1 旁道电生理特点 388

1.2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 390

2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394

2.1 作用于AVN的药物 395

2.2 作用于旁道的药物 397

2.3 作用于旁道和AVN的药物 398

2.4 抑制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 399

3 心律失常的物理学治疗 399

3.1 兴奋迷走神经的手法操作 399

3.2 心前区拳击 400

3.3 直流电复律 400

3.4 起搏治疗 400

4.2 射频消融 403

4.1 外科手术 403

4 预激综合证旁道离断术 403

第11章 室性心动过速 406

1 治疗学基础 406

1.1 分类 406

1.2 诊断 412

1.3 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416

2 治疗对策 427

2.1 治疗的回顾 427

2.2 治疗 429

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436

3.1 治疗学基础 436

3.2 治疗对策 442

4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 443

4.1 治疗学基础 443

4.2 治疗 445

5 长QT综合征 446

5.1 治疗学基础 447

5.2 治疗 458

第12章 心脏性猝死 463

1 治疗学基础 463

1.1 病因 463

1.2 发病机理 464

1.3 临床表现 465

1.4 高危人群的识别 465

2 治疗 466

2.1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性治疗 466

2.2 心脏性猝死的处理 469

第13章 有关临床情况下的心律失常 472

1 离子紊乱性心律失常 472

1.1 低钾性心律失常 472

1.2 高钾性心律失常 474

1.3 低镁性心律失常 475

2.1 治疗学基础 477

1.4 高镁性心律失常 477

2 洋地黄性心律失常 477

2.2 治疗 479

3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律失常 485

3.1 治疗学基础 485

3.2 治疗 486

4 老年人心律失常 487

4.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 488

4.2 过缓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488

5 妊娠期心律失常 491

5.1 治疗原则 491

5.2 过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492

5.3 过缓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495

附录 497

附录一 临床心内电生理检查工作指南 497

附录二 埋植永久性心脏超搏器和抗心动过速的指南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