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柏福临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60118933
  • 页数:44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49.10—1956.11) 1

第一节 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 1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2

二、抗美援朝战争、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 5

·第一编 新中国曲折发展的历程· 11

(1949.10—1978. 11

三、为国民经济恢复和财政经济好转而斗争 14

二、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外交工作 23

第二节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7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一五”计划的制定 28

三、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5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53

五、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55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1957.1一1966.4) 61

第一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 61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61

二、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66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70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73

第二节 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 73

二、“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75

三、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 81

四、庐山会议,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85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与阶级斗争的扩大化 88

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制定 88

二、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92

三、阶级斗争理论的错误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01

四、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十年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108

五、十年间思想文化工作的得失 116

第四节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131

一、平定西藏叛乱与中印边界冲突 131

二、中苏论战 134

三、国防建设的进展 138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142(1966.5—1976.10) 142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国大动乱 142

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142

二、红卫兵运动,“夺权”风暴和全国大动乱 148

一、“九、一三”事件 157

第二节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和周恩来的纠“左” 157

二、周恩来纠“左”的努力 161

三、中共十大 162

第三节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与十年内乱的结束 163

一、“批林批孔”运动和“四人帮”组阁阴谋的失败 163

二、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与各方面整顿 167

三、“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168

四、天安门事件与“十月”的胜利 169

一、起伏缓进的国民经济 171

第四节 动乱中的经济、文化和外交 171

二、惨遭浩劫的文化教育 174

三、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178

第五节 外交环境的险恶与进展 181

一、极“左”思潮下的外交失误 181

二、外交工作的突破性进展 182

三、毛泽东“三个世界”的理论 187

第四章 在徘徊中前进(1976.10—1978.11) 190

第一节 纠正“左”倾错误的艰难 190

一、揭批“四人帮”与纠“左”受阻 190

二、国民经济的初步复苏和经济工作的新冒进 194

第二节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9

一、“两个凡是”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对垒 199

二、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展开 203

·第二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210

(1978.12—) 210

第五章 历史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的启动(1978.12—1984.10) 210

第一节 历史的伟大转折 210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10

二、冤假错案的全面平反 215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218

四、《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22

五、外交工作的新进展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226

第二节 改革从农村开始 231

一、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31

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235

三、农村产业结构、管理体制和流通体制的改革 245

四、城市改革的试点 249

一、中共十二大和现代化宏伟纲领的制定 251

三、爱国统一战线的扩大 251

第三节 现代化宏伟纲领的制定 251

二、第四部宪法和六届人大 255

四、开放政策的出台和组建经济特区 261

第六章 改革在城乡全面展开(1984.10—1991.12) 271

第一节 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入城市 271

一、《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71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运作 276

三、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282

四、农村的第二步改革 288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290

第二节 加快和深化改革的提出 293

一、中共十三大 29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95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98

四、加快和深化改革的提出 303

第三节 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309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初步实施 309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313

三、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319

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323

五、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外交工作的新格局 326

第七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而奋斗(1992.1—) 334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334

一、邓小平南巡谈话 334

二、中共十四大 340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括 343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351

一、《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5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5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依法运行和发展 355

第三节 “八五”期间的成就 357

一、“八五”期间改革开放迈出了一系列重大步伐 357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360

三、衣、食、住、用、医方面的变化 362

第四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366

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366

二、《建议》的主要内容 367

三、《建议》的特点和基本精神 390

一、国民党退居台湾后的困境与危机 393

第一节 国民党退居台湾 393

第一章 国民党退居台湾与蒋介石对台湾统治的加强 393

(1949.10—) 393

·第三编 当代台湾· 393

二、国民党的“改造运动” 395

三、稳定台湾财政经济的措施 397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秩序的稳定 398

一、特务组织的重建和戒严令的颁布 398

二、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 399

三、土地改革与一至三期“四年经建计划” 401

一、国民党叫嚣“反攻大陆”与金门炮战 403

第三节 “反攻大陆”的破产和一党专制的加强 403

二“反共复国总体战”策略的制定 404

三、国民党集权专制的加强 405

第二章 台湾经济高速发展与蒋经国“新政” 407

第一节 台湾经济“起飞”与统治危机 407

一、第四、五期“四年经建计划”的实施 407

二、台湾被赶出联合国及外交溃败 408

三、“党外势力”对国民党统治的冲击 410

第二节 “革新保台”与“强人政治” 412

一、“党务革新”与蒋经国“组阁” 412

二、国民党的新“强人政治” 413

三、国民党“本土化”政策的推行 414

四、台湾经济萎缩与调整 416

第三节 “大陆政策”的变化和“全面革新” 417

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提出 417

二、“政治革新”与民进党的建立 419

三、“经济革新”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421

第三章 李登辉统治下的台湾 423

第一节 国民党权力核心的争斗 423

一、蒋经国去世后的权力交替 423

二、国民党“十三大”与权力核心改组 425

三、台湾政坛派系斗争的加剧 428

第二节 国民党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台独”势力的膨胀 429

一、“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429

二、“一国两府”论与“弹性外交” 431

三、李登辉与“台独”势力的膨胀 434

第三节 台湾社会经济的隐忧与台湾前途 437

一、李登辉的“台湾经验” 437

二、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削弱和“政党政治” 439

三、台湾经济发展的隐忧与严重社会问题 441

四、海峡两岸人民为实现祖国统一而斗争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