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概论 1
第一章 中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古代文献述要 1
第一节 中药防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古代文献述要 2
第二节 中药防治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古代 5
文献述要 5
第三节 中药防治心律失常的古代文献述要 10
第四节 中药防治心力衰竭的古代文献述要 13
第二章 常见心血管证候辨证施治应用方药 20
第一节 眩晕证候及应用方药 20
第二节 心悸证候及应用方药 21
第三节 心痛证候及应用方药 22
第四节 结代脉证候及应用方药 23
第五节 喘息证候及应用方药 23
第六节 水肿证候及应用方药 24
第七节 痹阻证候及应用方药 25
第三章 具有心脑血管药理活性的单味药 27
第一节 具有强心作用的单味药 27
第二节 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单味药 29
附其他影响心律的单味药 30
第三节 具有抗心肌缺血和扩张血管作用的单味药 31
附二具有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的单味药 35
附一对脑血管具有药理作用的单味药 35
附三具有抗凝血一类作用的单味药 36
第四节 具有降血压作用的单味药 36
附呈双向调节 血压作用的单味药 38
第五节 具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单味药 39
第四章 中草药心脑血管活性成分概述 43
第一节 生物碱类 43
第二节 强心甙类 50
第三节 γ-吡喃酮和黄酮类化合物 53
第四节 香豆精和内酯类 58
第五节 醌类 60
第六节 皂甙类 61
第七节 萜类 63
第八节 挥发油类 65
第九节 有机酸、酚和鞣质类 65
第十节 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类 67
第十一节 脂类 69
第十二节 嘌呤及其衍生物类 70
第十三节 大环酮类 70
第十四节 木脂素类 70
第十五节 多糖及糖的衍生物—甙类 71
第十六节 无机元素类 73
第五章 关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新药研制的途径 75
各论 80
第六章 高血压病和症状性高血压的中药防治 80
第一节 高血压病和症状性高血压的辨证施治用药 80
第二节 高血压病和症状性高血压的中药新药防治 94
附:低血压的中药防治 112
第七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中药防治 115
第一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辨证施治用药 115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中药新药防治 143
第三节 心肌梗塞的中药治疗及其研究 183
第一节 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辨证施治用药 192
第八章 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防治 192
第二节 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新药防治 201
第九章 心律失常的中药防治 218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辨证施治用药 218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防治 231
第十章 心功能不全的中药防治 237
第一节 心功能不全的辨证施治用药 237
第二节 用于心功能不全的中药新药 241
第十一章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中药防治 245
第一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辨证施治用药 245
第二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中药新药治疗及其研究 253
第十二章 休克的中药防治 255
第十三章 心肌疾病的中药防治 265
第十四章 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防治 269
第十五章 周围血管疾病的中药防治 274
第十六章 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防治 289
第一节 脑血管疾病的辨证施治用药 289
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新药防治及其研究 301
附录 318
附录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试行草案)(1972年防治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座谈会通过) 318
附录三 高血压病分期参考标准1974年修订(1974年冠心病、高血压病普查预防座谈会修订) 319
附录二 高血压病的疗效评定标准(1972年“三病”座谈会制订) 319
附录四 高血压普查方法及诊断参考标准1974年修订(1974年冠心病、高血压病普查预防座谈会修订) 320
附录五 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1974年修订(1974年冠心病、高血压病普查预防座谈会修订1974年10月) 322
附录六 高血压病的疗效评定参考标准1974年修订(1974年冠心病、高血压病普查预防座谈会修订1974年10月) 324
附录七 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参考标准(1974年冠心病、高血压病普查预防座谈会1974年10月) 325
附录八 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1979年修订) 326
附录九 高血压病的疗效评定标准(1979年4月郑州心血管病流行病与人群防治汇报讨论会资料) 333
附录十 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1979年修订) 333
附录十一 关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病专业组) 334
附录十二 冠心病发作和脑卒中发作的诊断标准 338
(1981年10月12~15日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动态监测讨论会文件附件二) 338
参考文献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