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实验动物的进展和我国的概况&钟品仁 1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发展史 1
第二节 实验动物替代物的探讨 2
第三节 我国实验动物发展的概况 2
第四节 对今后实验动物工作的几点看法 4
第二章 哺乳类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李树珩 7
第一节 哺乳类实验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及实验动物化 7
一、哺乳类实验动物的分类学位置 7
二、实验动物化 8
第二节 动物种的特性 10
一、生命过程 10
二、染色体数目 12
三、生殖 12
四、内脏 14
五、血清生化性状 15
第三节 各种实验动物的特性及使用 17
一、人和实验动物在解剖学、生理学和代谢方面的比较 17
二、各种实验动物的用途 17
第三章 按微生物控制的实验动物分类&于则常 20
第一节 无菌动物 20
第二节 已知生物体动物 23
第三节 无特定的病原体(SPF)动物 24
第四节 通常动物 25
第四章 遗传和繁殖&钟品仁 27
第一节 遗传基本规律的发展 27
一、复等位基因 27
二、致死基因 27
三、基因的相互作用 29
第二节 遗传物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29
第三节 繁殖方法 30
一、近亲繁殖 30
二、异系杂交 33
三、随机繁殖 34
四、选择 35
第四节 突变 35
一、突变的机理 35
二、突变型动物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6
三、突变原种的繁殖 37
第五节 遗传质量的监测 39
一、同系异体组织移植法 39
二、毛色基因的交配测验 40
三、生化标志基因的测定 43
第五章 实验动物与环境&于则常 46
第一节 实验动物设施 47
一、地址的选择 47
二、实验动物设施设计和施工上应注意的问题 47
三、实验动物设施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原则 47
四、实验动物设施的分型 49
五、各种实验动物饲养面积的要求 55
六、实验动物设施的组成 55
七、各组成部分的结构、性能和必要设备 57
八、实验动物设施的布局 61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其它环境因素要求 71
一、温度 71
二、湿度 72
三、空气的流速、分布和换气次数 73
四、照明 73
五、音响 74
六、空气调节和空气净化 74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笼具 76
一、笼、罐、箱 76
二、笼架 79
三、饮水设备 83
四、饲具 84
第六章 饲料和营养&万邦礼 孙靖 85
第一节 饲料的成分及其对动物的影响 85
一、蛋白质 85
二、脂肪 86
三、碳水化合物 87
四、矿物质 87
五、维生素 89
六、水 93
第二节 各种实验动物的营养要求 94
第三节 饲料加工、配制、消毒、运输和贮存 101
第四节 饲料内有害物质的问题 104
第七章 实验动物的主要传染病&皇甫在 贲昆龙 舒家模 106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106
一、脱脚病 106
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109
三、副流感 109
四、鼠肝炎 111
五、猴B病毒病 113
六、猴出血热 114
七、狂犬病 115
八、犬瘟热 117
九、犬传染性肝炎 120
十、猫白细胞减少症 121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124
一、沙门氏菌病 124
二、假性结核病 127
三、猿猴痢疾 128
四、猿猴结核病 130
五、肺炎 132
六、巴氏杆菌病 133
七、波氏杆菌病 135
八、Tyzzer氏病 137
九、钩端螺旋体病 138
十、兔螺旋体病 139
十一、支原体病 140
十二、真菌病 141
第三节 体内寄生虫 144
一、家兔球虫病 144
二、猴原虫 148
三、猴线虫 150
四、猴肺螨 150
五、鼠管状线虫及鼠四翼无刺线虫 150
六、鼠短膜壳绦虫 151
第四节 体外寄生虫 152
一、革螨与疥螨 152
二、蚤 152
第八章 实验动物的卫生防疫与疾病控制&皇甫在 155
第一节 实验动物疾病的危害性 155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卫生防疫 155
第三节 检疫 158
第四节 疾病控制 160
第九章 小鼠&孙靖 163
第一节 历史和用途 163
第二节 种类 163
一、近交系 163
二、突变系 167
三、远交群 170
四、F1杂种 170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和解剖学的特点 171
一、生物学特征 171
二、解剖学的特点 174
第四节 生理学特性 177
一、生殖生理和性周期 177
二、生长发育和寿命 178
三、成年小鼠的某些生理值 179
第五节 繁殖 181
一、通常小鼠的繁殖 181
二、近交系(纯系)小鼠的繁殖 185
三、突变系小鼠的繁殖 189
四、杂交一代(F1)小鼠的繁殖 193
第六节 饲养管理 194
一、饲料 194
二、饲养 194
三、饲养环境和用具 195
四、记录表格 196
第十章 大鼠&孙靖 199
第一节 种类 199
一、近交系 199
二、远交群 200
三、杂交群 202
四、突变系 202
第二节 一般特性 202
第三节 解剖和生理特点 203
一、解剖 203
二、生理 203
第四节 繁殖 205
一、性成熟 205
二、性周期 205
三、繁育 205
第五节 饲养管理 207
一、饲料 207
二、饲养 207
三、一般管理 207
第十一章 黑线仓鼠&李宏广 209
第一节 驯养和纯化过程 210
一、原种来源和生态习性 210
二、原种增殖 211
三、近交系的建立 212
四、群体维持和生产 213
第二节 一般解剖学特征 214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215
一、染色体组型 215
二、生殖生理 215
三、生长发育和寿命 220
四、正常生理值 222
第四节 饲养管理 226
第十二章 金黄地鼠&孙靖 229
第一节 历史和用途 230
第二节 品系和特征 230
第三节 生物学和解剖学的特点 231
一、毛色和皮肤移植的特征 231
二、习性 231
三、解剖学特点 233
第四节 生理学特点 233
一、雌性金黄地鼠的发情周期 234
二、生长发育 234
三、成年金黄地鼠的某些生理值 235
第五节 繁殖 237
一、种鼠的选择和培育 237
二、繁殖 237
第六节 饲养管理 239
第十三章 棉鼠&何显成 242
第一节 一般特性 242
第二节 繁殖和管理 242
第三节 饲养和饲料 243
第十四章 长爪沙鼠&嵇美榕 245
第一节 分类与分布 245
第二节 历史和用途 245
第三节 一般特性 246
第四节 生活习性 246
第五节 繁殖 246
第六节 生长发育 247
第七节 饲养管理 249
第十五章 豚鼠&孙靖 251
第一节 品种和品系 251
一、品种 251
二、品系 253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和用途 255
一、生物学特性 255
二、用途 257
第三节 解剖和生理 257
一、解剖 257
二、生理 260
第四节 繁殖 263
一、种鼠的选择 263
二、育种 263
三、选配 263
四、妊娠和分娩 264
五、哺乳和离乳 264
第五节 饲养管理 264
一、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 265
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给饲标准 265
第十六章 兔&王楠田 267
第一节 动物学分类位置 267
第二节 历史和用途 267
一、历史 267
二、用途 268
第三节 品种与品系 268
第四节 解剖生理 270
一、解剖 270
二、生理 272
第五节 主要特征 275
一、遗传特征 275
二、生活习性 275
三、生殖生理 276
四、换毛 278
五、消化生理特点 279
六、病理学的特点 280
第六节 繁殖生产 280
一、交配方式 280
二、具体交配方法 280
三、妊娠诊断 281
四、临产前后注意事项 281
五、离乳和成长 282
第七节 饲养管理 282
一、重要性 282
二、饲料配方 282
三、苜蓿草的利用 283
四、固型料 283
五、耗料量和饮水量 284
六、离乳后注意事项 285
七、传染病媒介的控制 286
第十七章 狗&舒家模 287
第一节 特性与实验用途 287
第二节 解剖与生理特性 287
第三节 生理值 289
一、一般生理值 289
二、血液有形成分指标 289
三、血液中生化指标 290
四、尿液指标 291
第四节 饲养管理 291
一、狗舍要求 291
二、设备和工具 292
三、实验狗的输入和检疫 293
四、健康要求和观察项目 293
五、清洁工作 294
六、饲养及营养要求 294
七、运动 296
八、捕捉 296
九、调教 297
十、多发病(除传染病) 297
第五节 繁殖育成 301
一、种狗选择 301
二、发情 301
三、交配 301
四、妊娠 302
五、分娩 302
六、哺乳 302
七、育成 303
第十八章 猫&李锦铭 305
第一节 生物学特征 305
一、历史 305
二、习性 306
第二节 解剖和生理学特征 306
一、解剖学特征 306
二、生理学特征 307
第三节 繁殖 308
一、交配 308
二、分娩 308
三、哺乳 309
第四节 饲养 309
一、饲料 309
二、饲喂 310
第五节 管理 310
第六节 饲养室和设备的要求 311
第七节 猫的疾病及临床观察 312
一、临床观察重点 312
二、主要疾病 312
第十九章 小型猪&李树珩 314
第一节 使用 314
第二节 品系 314
第三节 饲料和饲养 314
第四节 管理 315
第五节 繁殖 315
第二十章 猕猴&贲昆龙 李致祥 张和君 317
第一节 猕猴的分类学地位及其分布 317
一、灵长类动物的特征 317
二、我国灵长类动物及猕猴类的分布 320
三、猕猴属动物的外形特征及其分布 323
第二节 生活习性 324
第三节 一般生物学特征 325
一、染色体、血型和白细胞抗原 325
二、生理 326
三、发育和年龄估计 332
第四节 饲养和管理 333
一、饲养猕猴所需要的设施 334
二、一般管理方法 335
三、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管理的要求 337
四、检疫和驯化 337
五、研究群和繁殖群的管理 340
第五节 繁殖 340
一、繁殖方式 341
二、目前国外常用繁殖猕猴的方法 341
三、受孕、妊娠期管理及其有关的技术 342
四、婴猴管理和人工保育 344
五、繁殖失败的原因 345
附录 348
附录1 近交品系命名法&钟品仁 348
附录2 小鼠突变基因表&钟品仁 350
附录3 大鼠突变型符号和名称&钟品仁 365
附录4 已知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基因突变&钟品仁 367
附录5 饲料成分表(每100克)&李树珩 372
附录6 英国实验动物中心“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皇甫在 374
附录7 卵巢正位移植技术&孙靖 397
附录8 小鼠人工受精技术&孙靖 398
附录9 各品系小鼠肿瘤自然发病率&孙靖 399
附录10 实验家兔(中国大耳白兔)、豚鼠和小白鼠的血液、尿液、血清检验正常值&丁正梁 403
附录11 临床生理表&李树珩 412
附录12 脏器平均重量&李树珩 414
附录13 繁殖生理表&李树珩 415
附录14 实验动物生产卡片&李树珩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