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前的中日国情 1
第一节 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 1
一、软弱的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 1
二、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 5
三、清政府的日益腐败 7
第二节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17
一、明治维新与大陆政策 17
二、对内加紧镇压,对外鼓吹扩张 22
第二章 战前的中日陆军 26
第一节 中国陆军的演变 26
一、清军的编制及其演变 26
二、清军装备的变化与西式编练 31
三、战前的清军驻防 40
第二节 日本陆军的扩张 47
一、日本军事工业的迅猛发展 47
二、日本陆军的编制与扩张 51
三、不断增加的军事预算 62
第三章 战前的中日交涉 65
第一节 日本的战争准备 65
第二节 中日关于朝鲜问题的交涉 71
第三节 清政府乞求列强调停的失败 78
一、李鸿章请求沙俄干涉的破产 78
二、清政府幻想英国调停的落空 83
第四节 日本挑起侵略战争 89
第四章 成欢激战 94
第一节 日军进犯成欢 94
第二节 安城渡阻击战 102
第三节 成欢之战 107
第四节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113
第五章 保卫平壤 119
第一节 平壤战役前的形势 119
一、朝鲜战场局势 119
二、国际外交关系 125
第二节 平壤的战略地位与两军的兵力部署 128
一、清军在平壤的防御措施 128
二、日军进攻平壤的作战方案 134
第三节 保卫平壤的战斗 138
一、大同江南船桥里之战 139
二、牡丹台、玄武门之战 142
三、城西南大同江北之战 148
第四节 平壤溃退 148
第五节 平壤战役的失败原因 152
第六节 平壤战役后的局势 157
一、北洋舰队黄海海战的失利 157
二、清政府的乞和活动与日本扩大侵略图谋 161
第六章 辽东地区保卫战 166
第一节 日军入侵中国的作战部署 166
第二节 清军在辽东地区的布防 170
第三节 鸭绿江防的溃败 175
一、虎山扼敌与鸭绿江防线的崩溃 175
二、鸭绿江防线溃败的原因 180
第四节 辽东重镇的弃守 182
第五节 赛马集摩天岭防线阻击战 187
一、争夺草河口 188
二、激战樊家台 189
三、反攻凤凰城 191
第六节 争夺海城的感王寨之战 193
第七章 金旅之役 199
第一节 旅大的战略地位与清军的防务 199
第二节 日军登陆花园口入侵辽东半岛 205
第三节 金州、大连湾的失守 210
第四节 旅顺口保卫战 219
一、土城子阻击战 219
二、奋战旅顺口 223
三、旅顺口保卫战的失败原因 231
四、金州反击战 236
第五节 骇人听闻的旅顺大屠杀 238
第八章 五复海城 244
第一节 海城战役前的军事形势 244
第二节 保卫盖平 250
第三节 清军三复海城及其失败 255
一、一复海城 256
二、二复海城 258
三、三复海城 259
第四节 清军第四次反攻海城 261
一、海城战场 265
二、大平山战场 268
第五节 清军第五次规复海城 271
第九章 山东半岛战役 278
第一节 清政府派使乞和与日本广岛拒使 278
第二节 日军登陆荣成湾入侵山东半岛 286
第三节 山东半岛地区清军的防务 292
第四节 白马河阻击战 297
第五节 威海卫防御战 300
一、南帮炮台争夺战 300
二、双岛河激战与北帮炮台的弃守 308
三、保卫刘公岛、日岛 310
第六节 山东半岛战役的失败 314
一、威海卫失陷与北洋舰队的覆灭 314
二、山东半岛战役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317
第十章 辽河下游及澎湖之战 321
第一节 保卫牛庄 321
第二节 营口、田庄台之战 329
第三节 澎湖失陷与日本新的军事冒险 335
一、日军攻占澎湖 335
二、日军的新冒险——直隶平原作战计划 339
第四节 《马关条约》的签订 341
第十一章 保卫台湾的战斗 346
第一节 官僚士绅的保台活动 347
一、台湾民主国的成立 347
二、台湾民主国的防务 350
三、台湾民主国的败亡 352
第二节 台湾军民反割台战斗的开始 356
一、新竹争夺战 358
二、反攻新竹 360
三、三角涌歼敌与反扫荡斗争 362
第三节 台中保卫战 365
一、尖笔山、苗栗之战 366
二、大甲溪伏击战 367
三、争夺八卦山 368
四、反攻彰化 371
第四节 保卫台南 374
一、日军大举南犯 374
二、嘉义地雷战 376
三、保卫台南之战 377
第五节 台湾人民反割台战斗的失败原因及其影响 382
附录一 甲午中日陆战史记事 389
附录二 本书参考书目举要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