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篇绪论 1
第一章 系统工程概论 1
1.1系统 1
1.2系统思想 1
1.3系统工程 2
1.4范例 3
1.5系统工程方法 4
第二章环境系统工程概论 4
2.1简史 4
2.2环境系统工程 5
2.3环境系统工程展望 6
3.1系统化的基本步骤 9
第三章 系统化概述 9
第二篇系统化 9
3.2专家创造力技术 14
3.3系统化过程的某些定量化方法 15
第四章经济——环境预测和城市环境规划 17
4.1系统分解和指标体系 17
4.2城市经济——环境预测的任务、内容与步骤 20
4.3 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用地结构与污染发生量的关系 21
4.4水量调节与河流人工曝气 25
4.5土地处理系统 29
4.6城市环境规划 34
第五章 区域环境规划概论 35
5.1区域规划简介 35
5.2区域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与研究程序 36
5.3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方案初探 39
第六章 美国七十年代水资源规划方法 41
6.1美国七十年代水资源规划研究的技术水平 41
6.2美国七十年代水资源规划研究的几个实例 44
第七章 国土规划 49
7.1从系统工程看国土规划 49
7.2三项建议 55
第三篇模型化 58
第八章模型化概述 58
8.1模型 58
8.2模拟 59
第九章新型投入产出模型 59
9.1新型投入产出表 59
9.2直接消耗——产出系数 62
9.3 系统内各过程量与系统主要最终产品的关系 70
9.4完全消耗——产出系数 71
9.5消耗——产出系数的技术经济含义 77
9.6新型投入产出模型在编制计划中的应用 81
9.7新型投入产出模型的普适性 87
第十章 河流线性水质模型和河网水质模型 89
10.1Streeter—Phelps模型 90
10.2水质模型的修正 91
10.3水质模型的进一步改进 92
10.4模型中的参数 94
10.5论线性关系 97
10.6线性回归水质模型与其它水质模型的联系 101
10.7 美国河流综合水质模型QUAL—Ⅱ——新型投入产出模型在河流水质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102
10.8再论线性关系 108
10.9河网水质模型 112
10.10河网水质模型(续) 127
第十一章曝气原理与河流人工曝气 130
11.1氧转移率方程 130
11.2用自来水不稳定状态曝气确定氧转移总系数KLA 134
11.3评价曝气设备性能的指标 134
11.4曝气设备分类 135
11.5废水特性对氧转移的影响 139
11.6河流中曝气器性能 139
11.7通航大河的人工曝气 142
第十二章氧化塘系统原理与设计 147
12.1氧化塘技术经济分析 147
12.2好气氧化塘 149
12.3厌气氧化塘 154
12.4兼性氧化塘 157
12.5曝气氧化塘 164
12.6氧化塘系统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 173
第十三章非饱和土壤中溶质迁移模型 173
13.1土壤中溶质的运动 174
13.2非饱和土壤中溶质运动数学模型研究 181
第四篇最优化 194
第十四章最优化概述 194
14.1优化 194
14.2优化方法 194
第十五章 线性规划与经济规划最优化 196
15.1线性规划问题 196
15.2经济年度计划的最优化 197
15.3城市经济年度计划的最优化 199
15.4投资规划最优化 202
15.5经济发展规划最优化 204
第十六章非线性规划与河网水质规划最优化 204
16.1非线性规划问题 204
16.2工业企业中污染源的控制 206
16.3处理系统的费用函数 209
16.4控源与水体自净相结合的水质规划 211
16.5控源与水量调节及水体自净相结合的水质规划 212
16.6控源与人工曝气以及水体自净相结合的水质规划 213
16.7控源、水量调节、人工曝气与水体自净相结合的水质规划 216
第十七章动态规划 217
17.1符号和术语 217
17.2动态规划最优化原理 218
17.3动态规划基本方程 219
17.4分配问题 222
17.5效率研究:和直接搜索法比较 226
17.6连续变量的例子 226
第十八章分解和多级最优化 232
18.1分解和多级最优化的优点 232
18.2拉格朗日函数的一般表述 233
18.3对偶函数和拉格朗日函数鞍点 236
18.4分解和多级最优化例子 243
18.5水质控制的最优化 247
18.6只考虑BOD和DO的两级结构 250
18.7多项污染物的两级结构 257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264
本书论述的模型微机软件征询函 264
后记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