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绪论 1
§1-1能源概述 1
§1-2能源的分类和利用 2
§1-3新能源利用的展望 3
第二章核能发电 8
§2-1概述 8
一、核电站发展概况 8
二、核电站一般工作原理 9
三、核电站评价 14
§2-2反应堆物理基础 15
一、原子核结构、放射性和放射性衰变 15
二、核能和核反应 17
三、核裂变自持链式反应 20
四、反应堆控制原理 25
五、核燃料的转换和增殖 29
§2-3反应堆材料 30
一、核燃料 31
二、包壳和结构材料 33
三、慢化剂 35
四、冷却剂 36
五、控制材料 37
§2-4反应堆热工 39
一、反应堆内的释热 39
二、反应堆内热量传递过程 41
三、沿燃料流道的轴向温度分布 47
四、反应堆流体系统设计 48
五、热管和热点因子 51
六、堆芯的热工设计 52
§2-5核电站动力回路及反应堆结构 53
一、压水堆核电站 53
二、沸水堆核电站 62
三、重水堆核电站 64
四、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67
五、钠冷快中子增殖堆核电站 70
§2-6核电站安全性 73
一、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护标准 73
二核电站安全措施 75
三、核电站三废处理 76
四、核电站事故危险性分析 77
§2-7受控核聚变 78
一、受控核聚变的条件 78
二、磁约束系统 79
三、惯性约束系统 86
第三章太阳能发电 89
§3-1 概述 89
§3-2有关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 90
一、太阳辐射通量和太阳常数 90
二、地球外太阳辐射光谱 90
三、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 91
四、投射到斜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的计算 97
一、平板型集热器 99
§3-3太阳能集热器 99
二、聚焦型集热器 103
三、以?参数分析集热器的性能 125
§3-4太阳能热力发电 127
一、太阳能热力发电现状 127
二、典型的太阳热电站 128
三、太阳能热电站的蓄能装置 132
四、最大循环输出功时太阳能集热器的最佳运行条件 137
五、太阳能-矿物燃料混合电站 139
§3-5太阳能热力发电的前景 143
第四章磁流体发电 146
§4-1概述 146
一、磁流体发电的基本原理 146
二、磁流体发电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148
三、磁流体发电的发展简况 150
§4-2磁流体发电的循环系统 152
一、磁流体发电的热力循环 152
二、磁流体发电的开式循环系统 155
三、磁流体发电的闭式循环系统 157
四、磁流体发电的液态金属循环系统 159
§4-3气体的电离及其电导率特性 160
一、平衡电离 161
二、非平衡电离 165
三、霍尔效应和离子潜行 169
§4-4磁流体发电通道的流体力学分析 172
一、基本方程 172
二、相互作用长度 174
三、发电通道中的气流边界层 175
四、在特殊情况下通道长度的确定 176
§4-5磁流体发电的磁系统 177
一、磁流体发电对磁体的要求 177
二、新月形截面线圈 179
三、矩形截面线圈 181
四、超导线圈 181
一、燃烧室 183
§4-6磁流体发电装置的主要部件 183
二、发电通道 184
三、磁体 188
四、高温空气预热器 189
五、蒸汽发生器 190
六、种子回收装置 191
七、逆变换装置 192
§4-7磁流体发电的运行调节问题 192
第五章地热发电 194
§5-1概述 194
§5-2地热基础知识 195
一、地球的构造 195
二、地热资源 196
§5-3地热发电装置 198
一、地热发电的基本型式 198
二、地热电站的设计特点 201
一、?和?效率 206
§5-4地热动力循环的热学分析 206
二、循环中参数变化的影响 207
三、冷凝温度 209
四、热交换器中的不可逆损失 209
§5-5各种改进型式的地热电站 210
一、多级减压扩容蒸汽循环 211
二、多级扩容低沸点工质循环 213
三、双重蒸汽循环 214
四、全流系统 215
五、地热发电方式的比较 216
§5-6地热发电的进展 217
一、利用干热岩发电 217
二、地热和矿物燃料混合式电站 221
三、直接接触式和流化床式热交换器 221
四、卤水发电和矿物原料回收的联合系统 223
§6-1海洋能发电 225
一、潮汐能发电 225
第六章其它能源发电 225
二、波浪能发电 229
三、海洋温差发电 232
四、海流发电 236
§6-2 氢能发电 237
一、氢能利用的背景 237
二、氢的特点 237
三、氢的制取 239
四、氢能的利用 243
§6-3风能发电 248
一、风能利用概述 248
二、风轮机基本理论 249
三、风轮机的迎风装置和超速控制 257
四、风能发电装置 261
§6-4电流体发电 267
一、电流体发电的基本原理 267
二、单极性电荷的产生、输送和收集 269
三、电气体发电的热力循环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