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 当代国际政治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1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1
二、国家间经济矛盾是国际政治变动的主要根源 (31 3
二、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5
第一节西欧概况和战后初期的衰落 (1 5
第六章联合自强的西欧 (1 0 5
第二节学习当代国际政治的意义和方法 7
一、学习意义 7
二、西欧对外基本战略和对外政策 (12 7
一、马歇尔计划和经济的复兴 ( 1 9
二、学习方法 10
第一节战后初期的两大阵营格局 12
一、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基础 12
第二章当代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 12
二、两大阵营的出现与对峙 15
一、60年代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 17
第二节三个世界格局的出现与变化 17
二、三个世界格局的形成 19
一、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及基本格局 21
第三节当今国际政治基本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发展 21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 24
第三章力图维护霸权地位的美国 27
第一节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条件 27
一、自然地理环境 27
二、社会历史条件 28
第十一章统一的国际政治体系 (2 31
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 (2 31
第一节 日本概况和战后对美国的依附 (1 32
一、地理历史概况 (1 32
一、霸权地位的确立 32
二、文化交流对国际政治的广泛影响 (3 32
第二节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与衰落 32
二、霸权地位的发展和巩固 35
二、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2 35
第十五章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中国 (3 36
三、霸权地位的衰落 37
二、政治经济军事概况 (3 38
第三节美国全球战略的新调整 42
一、全球战略的调整 42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48
第四章极力争夺世界霸权的苏联 52
一、自然地理概况 52
第一节苏联成为超级大国的条件 52
二、社会历史条件 53
一、战后初期的苏联对外战略 58
第二节战后苏联对外战略蜕变为霸权主义的过程和原因 58
二、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苏联对外战略 60
三、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苏联对外战略 66
四、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原因 70
一、苏联面临的严重挑战 74
第三节苏联面临的新挑战和全球战略的调整 74
二、苏联全球战略的调整 76
第一节美苏争霸的战略态势及其发展趋向 82
第五章影响全球的美苏关系 82
一、两个超级大国间攻守战略态势变化 82
二、既对话又对抗的战略相持局面 87
第二节美苏军事关系 90
一、军备竞赛和军备控制谈判 90
二、地区争夺 94
第三节 抑制战争的力量在增长 98
一、东西方经济联系是抑制战争的强大力量 98
二、制约超级大国的各种因素及其增长 102
一、西欧的地理历史状况 105
二、战后初期西欧经济政治地位的下降 108
第二节西欧的复兴及其原因 109
二、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内外因素 111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114
第三节西欧联合的加强 114
二、西欧联盟和共同防务 119
三、西欧科技合作和“尤里卡计划” 121
第四节西欧的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 124
一、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124
第七章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132
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和日本的民主改革 134
三、旧金山体制的建立和日本对美国的全面依附 136
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高速发展 138
第二节 日本跻身经济大国 138
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 140
三、日本经济进入转折期 142
一、谋求“政治大国”的原因和困难 144
第三节 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战略 144
二、“政治大国”战略的演变和内容 146
三、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措施 148
一、外交基本目标和基本内容 151
第四节 日本外交的基本目标和对外关系 151
二、对外关系 152
第一节东欧概况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60
一、东欧的概况 160
第八章深入改革和日趋自主的东欧 160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62
第二节 “经互会”和东欧经济改革 164
一、“经互会”及其作用 164
二、改革的潮流和几种体制模式的发展 166
一、几种不同的对外战略 172
第三节东欧的对外方针和对外关系 172
二、东欧国家的对外关系 175
一、地理历史概况 183
第一节第三世界的概况、形成和发展 183
第九章崛起和发展的第三世界 183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万隆会议的召开 185
三、第三世界成长壮大 187
第二节第三世界经济政治特征 190
一、经济状况及特征 190
二、政治状况及特征 194
三、贫困落后的原因 197
第三节第三世界国际地位及发展趋势 200
一、反帝反霸的主力军 200
二、发展趋势 205
第一节南北关系的状况及性质 209
第十章关系全局的南北关系 209
一、当代南北关系的两重性 209
二、国际经济旧秩序及其受害者 211
第二节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215
一、南北对话及南北合作 215
二、南南合作及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形式 221
第三节南北关系对世界全局的深远影响 226
一、对和平与安定的深刻影响 226
二、对进步和发展的广泛影响 228
一、国际社会的深刻变化,人类历史的伟大转折 231
第二节 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成分………………(241 )一、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体系的主要成分 241
二、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国际政治体系的重要成分 247
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国际政治体系的一般成分 253
一、国际政治体系的几种结构模式 255
第三节 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和特点 255
二、国际政治体系的趋向特点 258
第十二章两种社会制度和三种类型国家 262
第一节统一的国际政治体系中两种既对立又联系的社会制度 262
一、我们时代的性质决定了国际政治体系发展的大方向 262
二、时代的阶段性和现阶段的特征 265
第二节 三种不同类型国家的改革和国家体制多种模式的竞争 274
一、各类国家都在进行改革 274
二、多种经济、政治模式的探索和竞争 280
一、国际关系行为准则是国家间顺利交往的条件 288
第十三章当代国际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 288
第一节走向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288
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有效工具 290
三、现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国际法发展的崭新阶段 292
第二节 战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形成和发展 295
一、《联合国宪章》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集中体现 295
二、第三世界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提出国际关系新准则 298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01
第三节 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 301
二、国际关系的其它主要原则 306
第十四章影响国际政治的基本因素 309
第一节 国际经济制约国际政治 309
一、在国际社会体系中,经济关系居于主导地位,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309
三、经济较量是达到政治目标的重要手段 315
四、几点重要的启迪 319
第二节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的推动 321
一、科学技术革命是国际政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21
二、新科技革命对武器发展和军事思想变化的推动 326
第三节 政治意识和文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329
一、政治意识对国际社会的巨大作用 329
一、地理历史概况 336
第一节 中国的基本国情 336
第二节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341
一、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总目标 341
二、独立自主的原则 343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46
四、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348
第三节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和演变 350
一、建国三十年的外交 350
二、党的十二大前后的外交反思与调整 355
第四节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358
一、中国的对外关系 358
二、中国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积极力量 362
资料选释 364
一、重要国际事件和名词解释 364
二、重要国际人物简介 370
三、重要国际组织注释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