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1
前记 1
编写说明 1
第一集 3
第一章 远东饭店的谈话 3
第二章 梅家旧事 6
一 会见了秦家姑母 6
二 祖母的回忆 11
三 关于四喜班 16
四“焚券”与“赎当” 20
第三章 幼年学艺的过程 23
一 开蒙老师吴菱他 23
二 开始了舞台生活 26
三 杨三绝艺 28
四 蹻工 33
五 武工 35
六 从路三宝学“醉酒 38
七 看戏 40
第四章 回忆四十年前的剧场 45
一 广和楼旧景 45
二 幼年的伙伴 48
三 骡车 49
四 跑马与赛车 53
五 “行戏” 54
第五章 一个历史最悠久的科班 56
一 富连成的前身——喜连成 56
二 富连成 59
三 叶春善的办学精神 62
第六章 养鸽 70
第七章 重演“金山寺”“断桥” 76
第八章 最早的青衣新腔 81
一 “玉堂春” 81
二 孙春山,胡喜禄,陈宝云 99
一 请教过的几位师友 105
第九章 多方面的学习 105
二 二本“虹霓关” 107
三 “汾河湾” 117
四 “樊江关” 121
五 “儿女英雄传” 122
第十章 一个重要的关键 125
一 第一次到了上海 125
二 杨家堂会 128
三 第一天的打泡戏 130
四 “穆柯寨” 134
五 “枪挑穆天王 139
六 关于上海戏馆的种种 142
七 “宇宙锋” 147
八 “游园惊梦” 162
九 离沪之前 181
第十一章 回北京搭班的经过 189
一 鞭子巷三条 189
二 搭班“翊文社” 195
三 赶场 196
四 与谭鑫培合演“四郎探母” 199
五 “翊文社”的老伙伴 202
第二集 211
第一章 时装新戏的初试 211
一 “孽海波澜” 211
二 戒坛寺 217
一 “女起解” 221
第二章 第二次到上海 221
二 “五花洞” 227
三 “贵妃醉酒” 229
四 结束了上海的演出 247
五 改搭双庆社 250
第三章 十八个月中的工作概况 254
一 我怎样排新戏 254
二 牢狱鸳鸯” 256
三 时装新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 268
四 古装戏的尝——“嫦娥奔月” 280
五 初演红楼戏——“黛玉葬花” 290
六 另一位排红楼戏的 300
七 回忆南通 302
八 台上的“错儿” 305
九 牵牛花 310
十 “千金一笑” 315
十一 昆曲和弋腔的梗概 321
十二 “思凡” 336
十三 “春香闹学” 354
十四 “佳期拷红” 358
十五 “风筝误” 362
第四章 第三次到上海 366
一 从上海到杭州 366
二 演员病不得 369
第五章 桐馨社 377
一 杨小楼的师承 377
二 “木兰从军” 388
三 “春秋配” 403
第六章 新武汉 413
一 第五次到汉口 416
二 楚剧 419
三 汉剧 421
四 后台的两件事情 434
五 “抗金兵” 436
六 离汉之前 447
七 老艺人的爱国热情 451
第七章 春合社 456
一 第三次入“双庆社” 471
第三集 471
第一章 《奇双会》 471
二 《哭监》 472
三 《写状》 478
四 《三拉》 491
第二章 从绘画谈到《天女散花》 499
一 学画 499
二 绘画和舞台艺术 507
三 《天女散花》 514
四 吉祥园初演《天女散花》 532
五 武戏文唱,文戏武唱 537
六 在上海重演《天女散花》 543
第三章 《童女斩蛇》 551
一 为破除迷信编演新戏 551
二 新戏比旧戏更受欢迎 555
三 《童女斩蛇》的场次 557
四 最后一出时装新戏 568
五 与陈彦衡谈创造新腔 573
第四章 我和余叔岩合作时期 583
一 余叔岩的家世 583
二 我和谭、余的交往 591
三 善于学习,人皆可师 600
四 继承谭派的雄心大志 610
五 与余叔岩初排《梅龙镇》 615
六 再排演《打渔杀家》 627
一 合组“崇林社” 644
第五章 与杨小楼合作时期 644
二 合演《回荆州》 648
三 《金山寺》的双剑 649
四 荒诞的《六五花洞》 653
五 合作中演出最多的《长坂坡》 654
六 《长坂坡》中的高妙手法 656
七 我最爱演的一场戏《掩井》 658
第六章 《霸王别姬》的编演 664
一 第一次演出时的情况 665
二 霸王的垓下之歌 667
三 虞姬的舞剑 670
四 我心目中的杨小楼 676
第七章 承华社”时期 683
一 “承华社”当时使用的一个新型剧场 683
二 从“承华社”初期的堂会戏谈到各种戏台 685
三 “承华社”在真光剧场排演《西施》 700
四 “承华社”在开明剧场 702
后记 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