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戴知贤,李良志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200027022
  • 页数:48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一二·九”运动与抗日文化运动 1

一、在民族危亡关头觉醒的知识界 1

二、南下播撒抗日救亡的火种 8

三、进步文艺界的“两个口号”之争 15

四、“七君子”入狱和文化界的抗争 22

五、关于“新启蒙运动” 29

第二章 卢沟桥的炮声,文化界的怒吼 34

一、全国文化界奋起救亡 34

二、上海文化界同仇敌忾 44

三、创办救亡报刊 51

四、慰劳抗敌将士 56

五、救亡怒涛响彻江汉之滨 62

第三章 盛极一时的武汉抗日文化运动 67

一、风云际会,文化荟萃 68

二、团结抗战的号角——《新华日报》 70

三、抗日文化运动的战斗堡垒——“第三厅” 78

四、盛大的抗日宣传周和献金运动 82

五、文艺界团结抗战的旗帜——“文协” 87

六、蓬勃兴起的抗战文艺 94

第四章 重庆——大后方抗日文化运动的中心 107

一、文化运动中心的形成 107

二、文学艺术的蓬勃发展和矛盾斗争 109

三、新闻出版业的繁荣和斗争 130

四、社会科学研究的成就 136

五、科学与技术的进步 141

第五章 高等院校的内迁 146

一、中国文化的空前浩劫 146

二、高校内迁概况 148

三、辗转迁移历尽艰辛 155

四、弦歌再续 161

五、功业千秋 171

一、文化城的社会历史背景 189

第六章 西南文化绿洲——桂林文化城 189

二、第一次文化运动高潮 190

三、三大进步文化团体 201

四、第二次文化运动高潮 211

五、桂林文化运动的舵手 217

第七章 西南联大与昆明的文化繁荣 226

一、战火孕育的文化中心 226

二、最高学府的文化基调 229

三、围墙之外的世界 237

四、民主与独裁的较量 241

一、边区文艺运动的兴起 251

第八章 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 251

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 258

三、文艺运动发展的新阶段 265

四、国民教育的巩固和发展 272

五、实施“干部教育第一”的方针 276

六、文教群英会和文教统一战线 283

七、延安的最高学府 285

八、陕甘宁边区的新闻报刊与出版事业 294

九、边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307

一、新闻出版事业、文学艺术蓬勃发展 315

第九章 各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教育 315

二、普教事业欣欣向荣 327

三、干部教育遍地开花 343

第十章 上海“孤岛”文化 351

一、“孤岛”的环境和“文委”的领导 352

二、播送真理和光明的《译报》、《文汇报》 356

三、《西行漫记》和《鲁迅全集》的出版 364

四、从“社会科学讲习所”到《学习》杂志 369

五、风雨书屋·亚美书店·“北社” 373

六、兴旺的“孤岛”文艺 374

七、关于“鲁迅风”杂文的论争 380

八、活跃的戏剧运动 387

九、特殊的部队,艰苦的斗争 394

第十一章 战时进步文化人士在香港 400

一、共产党人的组织领导 401

二、开展救亡宣传 403

三、发展进步文艺 408

四、繁荣港岛银幕 412

五、秘密大撤离 417

第十二章 台湾民众的抗日文化活动 423

一、在大陆的台籍同胞的抗日斗争 425

二、为抗战和光复台湾培养人才 427

三、宣传鼓动抗日救亡 431

四、台湾岛内人民的抗日文化活动 437

五、痛诉台胞被奴役的悲惨命运 440

六、隐喻、讽刺侵略者的残暴统治 443

七、抵制、抨击“皇民化运动” 447

八、根本出路是认同和回归祖国 452

第十三章 海外华侨的抗日文化活动 456

一、创办救亡报刊 456

二、形式多样的救亡宣传 462

三、培养、教育、训练反侵略战争所需的各种人才 470

四、回到祖国发动家乡民众抗日救亡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