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区位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的重要意义 1
第一节区位论的基本概念 1
一、区位 1
二、区位条件 2
三、区位因子 3
四、区位论 5
第二节区位论的分类 8
一、狭义与广义之分 8
二、微观与宏观之分 8
三、静态与动态之分 9
四、按生产部门分类 9
五、按研究领域分类 9
第三节研究区位论的意义 9
一、研究区位论是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10
二、肃清原苏联地理学研究中形而上学观点的影响 12
三、建立中国的区位理论 13
第一节早期区位论思想 15
第二章区位论的产生与发展 15
第二节静态区位论的研究 17
一、农业区位论的研究 17
二、工业区位论的研究 19
三、运输区位论的研究 22
四、市场区位论的研究 23
五、城市区位论的研究 24
一、40年代的动态区位论研究 26
第三节 动态区位论的研究和现代区位论的新发展 26
二、50年代后的农业区位论研究 28
三、50年代后的工业区位论研究 31
四、现代区位论的新发展 36
第三章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42
第一节杜能及其著作 42
一、杜能简介 42
二、杜能著作的时代背景 43
一、杜能的假设条件 44
第二节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内容 44
二、杜能的土地利用形态原理 47
三、杜能关于地租的原理 57
四、杜能关于集约度的观点 59
五、杜能的工业区位论观点 60
第三节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评价 61
一、杜能理论的重要意义 61
二、杜能理论的主要问题 64
第四节杜能理论的修正和发展 66
一、对杜能土地利用形态的修正 66
二、地租曲线 67
三、最大相对的有利性与最小相对的非有利性 72
四、特化系数 74
第四章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75
第一节韦伯及其著作 75
一、韦伯的假设条件 77
二、基本概念 77
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内容 77
三、一般区位因子体系 82
四、运费指向 85
五、劳动费指向 91
六、集聚(分散)区位法则 95
第三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评价 98
一、韦伯理论的重要意义 98
二、韦伯理论的主要问题 100
一、对韦伯理论的修正 101
第四节 韦伯理论的修正和发展 101
二、工业区位论的发展 103
第五章帕兰德的经济区位论 109
第一节帕兰德及其著作 109
第二节帕兰德著作的基本内容 111
一、序论 111
二、经济区位问题的回顾和展望 115
三、地租论中土地位置的研究 120
四、杜能及其学派 122
五、工业区位诸文献的批判和学说史的概观 124
六、龙哈德的工业区位论 129
七、韦伯的区位理论 130
八、市场领域问题 134
九、一般区位理论 140
十、区位问题和价格理论 141
十一、运费问题 143
第三节帕兰德著作的评价 151
一、帕兰德著作的重要意义 151
二、帕兰德著作的主要问题 152
第六章运输区位论 154
第一节高兹与海港区位论 154
第二节高兹海港区位论的基本内容 156
一、区位因子与区位结构的考察 156
二、区位因子的影响 159
三、海港的集聚问题 165
第三节高兹海港区位论的评价 166
一、高兹著作的重要意义 166
第四节胡佛的运输区位论 167
二、高兹著作的主要问题 167
一、运费结构 168
二、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费优势 171
三、运输容量与运费 173
四、区位选择与运费 174
五、胡佛运输区位论的重要意义 177
第一节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180
一、克里斯泰勒与中心地理论的提出 180
第七章城市区位论 180
二、中心地的等级性与物资、服务的范围 181
三、中心地空间分布的均衡模式——六边形网格 184
四、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式 186
五、克氏关于中心性的度量 189
六、克氏中心地理论存在的问题 190
第二节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191
一、市场区 191
二、市场网 193
三、市场网系统 198
四、经济景观 199
五、廖什理论与克氏理论的差异 202
第三节 中心地理论的发展与相关理论模型 203
一、贝利和加利森的第三产业活动理论 203
二、中心地等级性的研究 206
三、中心地势力范围的界定 209
四、中心性的测定方法 212
五、中心地理论与相关理论模型 213
六、中心地理论的实践应用 215
第八章商业区位论 219
第一节商业中心城市系统 220
一、商业中心城市的等级系统 220
二、商业中心城市的职能系统 223
三、商业中心城市的空间系统 224
四、东北地区商业中心城市系统研究 227
第二节城市内部商业区位布局 236
一、商业企业的区位指向 236
二、商业区位的理论模式评介 237
三、商业地域类型划分及内部结构 245
一、集贸市场的作用和特点 246
第三节集贸市场区位布局 246
二、农村集市区位布局 248
三、城市农贸市场区位布局 249
第九章行为区位论 253
第一节行为区位论的产生与发展 253
一、行为区位学派的产生 253
二、行为区位理论的发展 254
一、区位决策行为模式 257
第二节行为区位论的主要模式 257
二、空间位移行为模式 260
三、消费者行为空间模式 266
第三节行为区位论的评价 271
一、行为区位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271
二、行为区位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272
后记 274
主要参考文献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