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题解 1
1.2缘起:历史研究中的主体精神 5
1.3发达的“史学”与贫乏的史观 14
第二章 概述——中国史观发展史纲要 21
2.1文学的切入——自然史观 25
2.2“德治”的幻梦——伦理史观 33
2.3“神意”的激活——本体论史观 41
2.4“天理”的至尊——实用理性史观 52
2.5价值的嬗变——唯物史观 61
2.6“自由的彼岸”——美学史观 69
2.7小结 79
第三章 古代史观评析 88
3.1分论的随意性选择 88
3.2古老的民族及神——鬼(祖先)——人的序列 93
3.3老庄的冤屈及其悖论:寓言体的妙用 97
3.4以自然为蓝本及“五德始终” 107
3.5孔孟:历史与伦理秩序同构 112
3.6墨翟:称天而治与暴民政治——在非攻与兼爱的另一面 123
3.7荀况:性恶论与严酷的等级制度 131
3.8商韩:东方的马基雅弗利及阴谋政治 137
3.9屈子:历史的错位,本质上是艺术家的政治家 143
3.10董仲舒:道德的神化与“三统之变” 146
3.11《淮南子》 146
《史记》 146
《论衡》: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146
历史的哲理思考 153
3.12“天放”的时代:“越名教而任自然”与“无君论” 167
3.13佛学西来:“无历史”观的冲击 176
3.14刘知几——柳宗元——刘禹锡:历史研究中的反传统精神 185
3.15古代社会末世:“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及其弟子 189
3..16“皇帝王霸”与“元会运世” 195
3.17程朱理学:“三代之治”的复古怀旧心态 201
3.18陆王心学:历史皆由“心”出 209
3..19末世浊流中的小小浪花 213
3.20王夫之:在古代史观的终点上 218
第四章 近代史观新探——通向唯物史观的艰难历程 227
4.1历史的沉疴 227
4.2西方近代历史哲学参照 230
4.3前历史哲学时期:民主启蒙的先声 235
4.4李贽:以人事为因的“一质一文”史观 236
4.5黄宗羲: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241
4.6顾炎武、颜元、戴震、章学诚:历史与伦理之不相容 246
4.7近代三大革命运动前夕骤变的历史意识 251
4.8太平天国:历史的惯性和新的契机 259
4.9戊戌变法:康有为的“托古改制”与“大同世界” 265
4.10梁启超:“心力史观” 270
4.11谭嗣同:鲜血昭示于历史 276
4.12“君师合一”及历史的危机感 279
4.13夏曾佑:文化史观 281
4.14严复:“图腾——宗法——军国”说 284
4.15章太炎:“俱分进化论” 288
4.16辛亥革命: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293
4.17李大钊:向唯物史观的转变 298
4.18唯物史观在东方的命运 302
第五章 当代史观断想 305
5.1反常中的必然 305
5.2反传统的潜力所在 310
5.3西方理想的“道德乌托邦” 313
5.4艺术乌托邦与历史的审美价值 321
5.5历史的超前意识及逆向置换 328
5.6面对“恶”的发展 332
5.7不可逾越的此岸 341
5.8走向历史的选择 348
第六章 文化的反思与历史哲学 355
后记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