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渊彦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1047474X
  • 页数:26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 2

一、 国外体育社会学的发展 2

二、 国内体育社会学的发展 4

第二节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地位及作用 7

一、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7

二、 体育社会学的地位及作用 8

第三节 体育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10

一、 结构功能分析 11

二、 冲突理论 14

一、 理论的形式模式 17

第四节 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17

二、 研究方法论 20

三、 研究的展望 22

第二章 体育的社会结构与功能 25

第一节 宏观社会结构中的体育 25

一、 人口的年龄结构 26

二、 就业人口 28

三、 城乡结构 28

四、 区域结构 29

五、 社会生活结构 30

第二节 体育的社会结构 31

一、 体育社会结构的静态分析 31

二、 体育社会结构的动态分析 34

三、 对体育社会结构的重新认识 41

第三节 体育的社会功能 46

一、 总体社会功能 47

二、 个体功能与群体功能 49

第三章 体育制度与社会控制 52

第一节 制度、体育制度概述 53

一、 制度 53

二、 体育制度 54

第二节 体育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功能 55

一、 体育制度的构成要素 56

二、 体育制度的功能 58

一、 体育的分类 61

第三节 体育的制度的分类 61

二、 体育制度分类 62

第四节 体育与社会控制 67

一、 体育的社会问题 67

二、 体育的社会控制理论 71

三、 体育的社会控制途径 71

四、 体育的社会控制手段 73

第四章 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 79

第一节 体育社会化 79

一、 与行政体制改革相适应 80

二、 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82

三、 中国体育社会化的制约因素 83

一、 体育活动中人的社会化原理 84

第二节 人的社会化 84

二、 外部环境与人的社会化 86

三、 内部环境与人的社会化 89

四、 人的社会化过程的调节 91

第五章 体育经济体系 93

第一节 经济与体育经济体系 93

第二节 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95

第三节 体育产业 99

一、 体育产业发展时期 99

二、 体育产业类型 104

第四节 体育经营 108

一、 职业体育经营 109

二、 健康体育经营 111

第六章 体育的文体体系 114

第一节 文化与体育文化体系 114

第二节 体育价值观 117

一、 两种不同体育观的形成与发展 118

二、 两种不同体育观的区别 121

三、 体育价值观的发展趋势 124

第三节 体育行为方式 125

一、 参加资格 125

二、 比赛规则 127

三、 道德礼仪与行动方式 129

第四节 体育事物 131

二、 体育的物质条件 132

一、 技术、战术、战略 132

第五节 体育文化与整个社会的联系 134

三、 体育结合体与媒介体 134

第七章 体育与政治的关系 137

第一节 体育的政治利用 138

一、 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 139

二、 体育政治利用的进程 140

三、 体育政治利用的价值 142

第二节 体育的政治渗透 145

一、 大众体育 145

二、 国际比赛 146

一、 两种不同的体育体制 152

第三节 政治体制与体育体制改革 152

二、 典型国家的体育体制改革 155

三、 我国的体育体制改革 157

第八章 体育团体 160

第一节 团体概述 160

一、 团体的概念 160

二、 团体的分类 161

三、 团体的功能 162

第二节 体育团体 162

一、 群众体育团体 162

二、 学校体育团体 164

三、 竞技体育团体 167

第三节 体育团体的结构与功能 168

一、 团体对个人的意义 168

二、 体育团体的结构 168

三、 体育团体的功能 169

四、 竞争和团体心理 170

第四节 专业运动队的团体特征 172

一、 以家族为模式的竞技团体 173

二、 以师徒为模式的竞技团体 174

第九章 体育社会交往 176

第一节 体育的人际关系 176

一、 人际关系概述 177

二、 体育人际关系的纽带 178

三、 体育人际关系的特征 181

第二节 体育的社会互动 183

一、 体育社会互动的概述 183

二、 体育社会互动的要素 184

三、 体育社会互动的形式 186

第三节 体育的公共关系 187

一、 体育公共关系的概述 188

二、 体育公共关系的内容 189

第十章 社区体育 192

第一节 社区的概念 192

一、 新世纪对社区体育的要求 195

第二节 新世纪的社区体育 195

二、 新世纪对体育发展的新思路 199

第三节 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 201

一、 体育设置设施不足 201

二、 参与者不足 202

三、 指导者不足 202

第四节 社区体育发展对策 203

一、 完善社区体育组织 203

二、 培养社区体育骨干 204

三、 发挥社区内体育设施的作用 204

五、 落实社区体育经费 205

四、 加强社区体育宣传 205

第十一章 职工体育 206

第一节 职工体育的任务 206

一、 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建设 207

二、 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07

第二节 职工体育的效益 208

一、 决算效益与推算效益 208

二、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11

第三节 职工体育的组织体系 212

一、 文化宫、俱乐部的职能 212

二、 文化宫、俱乐部的职工体育工作 214

三、 体育协会对职工体育的组织作用 215

第一节 妇女体育回顾 218

一、 妇女体育的历史 218

第十二章 妇女体育 218

二、 妇女体育的转折 220

第二节 妇女体育与妇女地位 222

一、 教育与妇女体育 222

二、 就业与妇女体育 223

三、 家庭与妇女体育 224

四、 社会参与与妇女教育 224

第三节 妇女体育与价值观念 225

一、 妇女价值观的社会认知 226

二、 妇女价值观的自我认同 227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与体育对策 228

第十三章 老龄体育 228

一、 中国人口的发展概况 229

二、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230

三、 中国人口老龄化特征 231

四、 和体育相关的社会对策 233

第二节 老龄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236

一、 老龄体育的价值定位 236

二、 老龄体育的认知基础 237

三、 老龄体育的行为方式 242

第十四章 残疾人体育 244

第一节 残疾人问题及其国际性 244

第二节 残疾人特殊教育与康复 246

一、 残疾人的特殊教育 246

二、 残疾人的康复事业 247

第三节 残疾人体育 248

一、 残疾人体育的发展概况 248

二、 残疾人体育的作用和意义 251

第十五章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253

第一节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地位与意义 253

第二节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程序 254

一、 选题阶段 255

二、 计划阶段 255

三、 实施阶段 256

四、 总结阶段 257

第三节 社会调查方法 257

一、 社会调查的特点 257

二、 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 258

三、 社会调查方法 259

第四节 常用的问卷调查 259

一、 问卷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结构 260

二、 问卷的设计方法 260

三、 问卷设计的基本步骤 261

四、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62

第五节 体育社会学研究者应具备的素质 262

一、 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263

二、 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263

三、 具有较为广博的社会知识和体育知识 263

四、 掌握社会调查的工作方法 264

五、 具有科学研究的能力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