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南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黄山书店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05358699
  • 页数:803 页
图书介绍:

地图 1

照片 1

概述 1

凡例 3

大事记 8

第一章 建置区划 39

第一节 建置 39

一、位置、面积 39

二、境域变迁 39

三、建置沿革 40

第二节 行政区划 42

一、解放前区划 42

二、解放后区划 43

二、弋江区 48

一、城关镇 48

第三节 区(镇)乡(镇) 48

三、黄墓区 52

四、工山区 55

五、峨岭区 57

六、何湾区 59

第二章 自然环境 62

第一节 地质 62

一、地层 62

二、岩浆岩 63

三、构造 63

四、地史 64

第二节 地貌 65

一、地貌分类 65

第三节 气候 物候 68

一、气候 68

二、地貌成因 68

二、物候 75

第四节 水文 76

一、河流 76

二、湖泊 78

三、地下水 78

第五节 土壤 植被 79

一、土壤 79

二、植被 82

第六节 自然资源 83

一、土地资源 83

二、水资源 84

三、生物资源 84

四、矿产资源 86

一、旱涝 89

第七节 自然灾害 89

二、暴雨 92

三、其它灾害 92

第三章 人口 94

第一节 发展与分布 94

一、变动、数量 94

二、分布、密度 96

三、人口普查 98

第二节 人口构成 99

一、性别、年龄结构 99

二、文化、职业结构 100

三、民族、家庭结构 101

第三节 计划生育 103

一、机构 103

二、晚婚晚育 103

第四节 人口消费 105

一、职工收入与消费 105

四、优生优育 105

二、农民收入与消费 106

一、封建土地制度 108

第一节 农业生产关系 108

二、土地改革 108

第四章 农业 108

三、农业合作化 109

四、人民公社 112

五、农业生产责任制 113

一、劳动力 118

二、耕地 118

第二节 劳动力 耕地生产机具 118

三、生产机具 120

第三节 农技农艺 123

一、耕作制度改进 123

二、土壤肥料 124

三、良种推广 126

四、栽培技术 128

五、植物保护 130

第四节 主要农作物生产 132

一、水稻 132

二、小麦 133

三、山芋 133

四、棉花 133

五、油菜 134

六、蔬菜 134

七、蚕桑 134

八、茶叶 135

九、西瓜 136

十、烟草 136

十一、土特产 137

三、节育 140

第五节 畜牧业 142

一、畜禽品种及分布 142

二、家禽饲养 143

三、家畜饲养 143

四、饲料 144

五、疫病防治 145

第六节 水产业 147

一、水产资源及分布 147

二、水产养殖 147

三、捕捞、产量 149

四、渔政管理 150

第七节 国营农场简介 150

一、县示范繁殖农场 150

二、县良种畜牧场 150

四、县园艺场 151

三、县奎潭湖渔场 151

五、县红旗茶场 152

第五章 林业 153

第一节 森林资源 153

一、林业用地 153

二、林木积蓄 154

三、树种资源 155

第二节 营林 157

一、采种、育苗 157

二、植树、造林 158

三、森林抚育 159

一、封山育林 161

二、护林防火 161

第三节 森林保护 161

三、病虫害防治 162

第四节 管理 163

一、管理机构 163

二、经营管理 164

三、林业“三定” 165

附林权纠纷处理 165

一、国营林场、苗圃 166

第五节 林场苗圃 166

二、乡村林场 168

第六章 水利 170

第一节 防洪排涝 170

一、河道治理 170

二、圩堤工程 171

三、排涝站 177

第二节 蓄水 180

一、塘坝 180

二、小水库 181

一、提水 185

第三节 灌溉 185

二、柏山渠水利工程 187

第四节 防汛抗旱 190

一、机构 190

二、防汛 190

三、抗旱 191

四、重大抗灾纪实 191

第六节 水利管理 198

一、机构、体制 198

一、水土流失状况 198

二、治理与保护 198

第五节 水土保持 198

二、柏山渠管理 199

三、其它工程管理 201

四、水文测报 202

第七章 工业 20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04

一、管理机构 204

二、经营管理 204

一、轻手工业局系统工业 207

第二节 工业隶属构成 207

二、经委系统工业 208

三、乡镇企业局系统工业 209

四、其它系统工业 211

第三节 工业门类及企业 212

一、矿业 212

二、机电 213

三、建材 216

四、化工 218

五、食品、饮料 219

六、纺织、缫丝 222

七、造纸、印刷 223

八、其它 224

第八章 交通 229

第一节 陆路运输 229

一、道路 229

二、桥梁 234

三、涵洞 236

四、运输工具 237

五、运输机构 238

六、客货运输 239

第二节 水路运输 242

一、航道 243

二、港口、码头、渡口 244

三、营运机构与工具 245

四、客货运输 246

第三节 搬运装卸 248

一、搬运工具 248

第四节 交通管理 249

二、营运业务 249

一、路政管理 250

二、运输管理 251

三、交通监理 252

第九章 邮电 253

第一节 机构 253

一、驿站、铺递 253

二、邮电局、所 253

第二节 邮政 254

一、邮件 254

四、投递 255

三、机要 255

二、报刊发行 255

五、邮政储蓄 257

六、集邮 257

七、邮政编码 258

第三节 电信 258

一、电话 258

二、电报 260

三、传真 261

一、小火电 262

第一节 发电 262

第十章 电力 262

二、小水电 263

第二节 供电 264

一、输电 264

二、变电 265

三、配电 267

第三节 用电 268

一、用电结构 268

二、安全用电 270

一、机构 272

第四节 电业管理 272

二、电力调度 273

三、技术管理 274

四、电价、电费管理 277

第十一章 城乡建设 279

第一节 机构 279

一、建设科、城市建设领导组 279

二、基本建设局 279

三、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 279

第二节 县城建设 279

二、县署、县府驻地 280

一、城垣 280

三、街巷 281

四、桥梁 283

五、供水,排水 284

六、房屋建设 285

七、绿化 286

八、照明 287

九、环境卫生 287

第三节 集镇、村庄建设 287

一、县辖镇建设 288

二、主要集镇建设 289

三、村庄建设 290

第四节 房产管理 291

一、公房管理 291

二、私房改造 292

三、住房营建 294

第五节 土地管理 295

一、城镇土地管理 295

二、农村建房用地管理 296

一、污染源 297

第六节 环境保护 297

二、危害状况 298

三、污染治理 298

第七节 建筑业 299

一、队伍、企业 299

二、建筑设计 301

三、建筑设备 301

四、建筑技术 302

一、管理机构 303

第一节 商业体制 303

第十二章 商业 303

二、经营体制 305

第二节 市场与网点 308

一、集市贸易 308

二、公司、商店 310

第三节 商品购销 316

一、流通渠道 316

二、农副土特产品收购 317

三、生活资料销售 318

四、生产资料供应 321

五、废旧物资收购 323

第四节 饮食服务 324

一、饮食业 324

二、服务业 325

第五节 对外贸易 328

一、管理体制 328

二、经营方式 329

三、出口商品 329

第一节 机构 企业 332

一、管理机构 332

第十三章 粮油 332

二、公司 333

三、粮行、粮站 333

第二节 粮油征购 335

一、征收 336

二、粮油统购 336

三、合同定购 337

五、超购 338

六、议购 338

四、换购、奖售 338

第三节 粮油销售 339

一、城镇粮食供应 339

二、城乡食油供应 340

三、农村粮食供应 341

第四节 粮油储运 342

一、粮油仓储 342

二、粮油保管 343

三、粮油调运 344

第五节 粮油价格 347

二、粮油销价 348

一、粮油购价 348

第六节 粮油加工 349

一、粮食加工 349

二、油料加工 351

三、副食品加工 351

第十四章 工商管理 353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 353

一、管理机构 353

二、对私营工商业改造 353

三、市场管理 354

四、执照、合同管理 356

五、商标、广告管理 358

六、个体工商业管理 359

第二节 物价管理 360

一、管理体制 360

二、市场物价 362

三、管理监督 367

第三节 计量 标准化管理 369

一、管理机构 369

二、计量制度改革 369

三、计量器具管理 370

五、质量监督管理 372

四、标准化管理 372

第十五章 财政 税务 374

第一节 税务 374

一、机构 374

二、税制 374

三、税种税率 375

四、税收减免 384

五、税收管理 386

三、财政收入 388

二、财政体制 388

一、机构 388

第二节 财政 388

四、财政支出 389

五、财政管理监督 390

六、审计 391

第十六章 金融 394

第一节 机构 企业 394

一、当铺、钱庄 394

二、银行 394

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南陵县支公司 395

一、流通货币 396

四、信用合作社 396

第二节 货币 396

二、现金管理 398

三、金银管理及收兑 398

第三节 存款 储蓄 399

一、单位存款 399

二、储蓄 400

三、信用社存款 400

第四节 信贷 结算 402

一、信贷 402

二、结算 406

第五节 保险 407

一、承保 407

二、理赔 408

第六节 代理业务 410

一、公债 410

二、国库券 410

三、债券 411

四、债券转让业务 411

二、外汇 412

第七节 侨汇 外汇 412

一、侨汇 412

第十七章 政党群团 41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413

一、党的组织 413

二、代表大会 418

三、县委工作机构 419

四、思想、组织建设 420

五、纪律检查 422

六、统一战线 424

一、中国国民党 426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 426

二、中国民主社会党、青年党 428

第三节 民主党派 429

一、组织 429

二、主要活动 429

第四节 群众团体 430

一、工人团体 430

二、农民团体 433

三、青少年团体 433

四、妇女团体 436

五、工商团体 437

六、其他团体 438

第十八章 人大 政府 政协 439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439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39

二、人民代表大会 442

三、县人大常务委员会及其主要工作 448

一、县署 449

二、县政府 449

第二节 政府 449

三、苏维埃政府、抗日民主政府 452

四、县人民政府 452

第三节 人民政协 462

一、机构 462

二、政协会议 463

三、主要工作 465

第十九章 公安 司法 468

第一节 公安 468

一、管理机构 468

二、治安管理 469

三、户籍管理 473

四、消防 473

五、对“四类”分子管制改造 475

六、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475

七、重要治安活动纪实 476

八、看守、劳改 477

第二节 检察 478

一、机构 478

二、刑事检察 478

三、经济检察 479

四、法纪检察 481

五、监所检察 481

六、控告、申诉 482

第三节 审判 483

一、机构 483

二、审判制度 484

三、刑事审判 484

四、民事审判 485

一、机构 486

第四节 司法行政 486

六、案件复查 486

五、经济审判 486

二、法制宣传 487

三、民事调解 487

四、公证 488

五、律师制度 488

第二十章 民政 490

第一节 机构 组织 490

一、县设机构 490

三、群众自治组织 491

二、乡镇机构 491

第二节 乡镇选举 492

一、第一至三届乡镇选举 492

二、第四至七届乡镇选举 492

三、第八至十一届乡镇选举 493

第三节 优抚 安置 493

一、拥军优属 493

二、群众优待 494

三、国家抚恤 496

四、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499

一、灾害救济 500

五、下放居民回收安置 500

第四节 救灾 救济 500

二、社会救济 502

第五节 社会福利 506

一、福利设施 506

二、收容遣送 507

三、农村五保户供养 508

四、残疾人福利 509

五、福利工厂 510

一、婚姻管理 511

第六节 婚丧管理 511

二、殡葬管理 514

第七节 地政管理 514

一、地名管理 514

二、边界争议调处 515

第二十一章 劳动 人事 517

第一节 劳动 517

一、劳动就业 517

二、劳动管理 520

三、劳动保护 523

四、企业工资、奖金 524

五、退休、退职、退养 526

第二节 人事 527

一、干部来源与结构 527

二、干部管理 529

三、干部培训 531

四、专业技术干部职称评定 532

五、考核、监察、奖惩 533

六、纠正冤假错案 534

七、工资福利 535

一、机构 538

二、兵役制度 538

第二十二章 军事 538

第一节 兵役 538

三、兵员征集 539

第二节 驻军 540

一、民国以前部队 540

二、军阀部队 541

三、国民政府军队 541

四、共产党领导的部队 542

一、明、清政府所属武装 544

第三节 地方武装 544

二、民国县政府武装 545

三、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武装 545

第四节 民兵 549

一、民兵组织 549

二、训练与教育 551

三、参军参战、参加建设 554

四、民兵代表会 555

五、人民防空 556

二、马家园抗日战斗 557

一、谢家坝农民武装暴动 557

第五节 主要战事纪略 557

三、父子岭伏击战 558

四、何家湾遭遇战 559

五、仓溪狙击战 560

第二十三章 文化 561

第一节 群众文化 561

一、机构、团体 561

二、民间文艺 562

三、群众文化活动 569

一、文学创作 570

第二节 文艺创作 570

二、艺术创作 574

第三节 戏剧 575

一、剧团 575

二、剧种、剧目 576

三、剧场 577

第四节 广播 电影 电视 577

一、有线广播 577

二、电影放映 580

三、电视 581

四、音像管理 582

第五节 图书 报刊 档案 582

一、图书 582

二、地方报刊 584

三、档案管理与利用 584

第六节 文物名胜 586

一、古遗址 586

二、古墓葬 587

三、古建筑 588

四、馆藏文物 589

六、名胜 590

五、纪念地 590

第二十四章 教育 593

第一节 教育制度 593

一、清代、民国教育制度 593

二、新中国教育制度 593

二、学堂 595

三、私塾 595

一、书院 595

第二节 书院、学堂、私塾 595

第三节 普通教育 596

一、学前教育 596

二、小学教育 597

三、中学教育 601

第四节 专业 职业教育 607

一、师范专业教育 607

二、农业职业教育 608

三、卫生专业教育 609

二、职工文化补习 610

一、农民业余教育 610

第五节 成人教育 610

三、电大、函授、自学考试 611

第六节 教师队伍 612

一、队伍建设 612

二、教师待遇 613

三、民办教师 614

第七节 教育经费 615

一、经费来源 615

二、经费支出 618

一、县属单位 619

第二十五章 医药卫生 619

第一节 医疗单位 619

二、其它医疗单位 622

第二节 中西医疗 625

一、中医 625

二、西医 625

三、中西医结合 627

第三节 医疗制度 627

一、公费医疗 627

三、合作医疗 628

二、劳保医疗 628

第四节 卫生防疫 629

一、公共卫生 629

二、防疫 630

三、血吸虫病防治 632

第五节 妇幼保健 633

一、新法接生 633

第二十六章 体育 634

二、儿童保健 634

三、妇女保健 635

第六节 药物 635

一、中药材生产 636

二、药品经营 639

三、药政管理 642

第一节 机构 场地 队伍 643

一、机构 643

二、场地 643

三、队伍 643

一、民间传统体育 644

第二节 群众体育 644

二、职工体育 645

三、农民体育 647

第三节 学校体育 651

一、中小学体育 651

二、学生体育比赛 652

三、业余体校 654

第四节 体育竞赛 655

一、组队参赛 655

二、竞赛成绩 656

第二十七章 科技 669

第一节 机构 团体 669

一、科技机构 669

二、科技团体 670

第二节 科技队伍 671

一、队伍构成 671

二、人员分布 672

第三节 科普 科研 672

一、科普宣传 672

二、科技情报 673

四、地震测报 674

三、科技咨询 674

五、气象测报 676

六、农村能源利用 676

七、科研活动 677

第四节 科技成果 680

一、成果选介 680

二、获县级科技奖项目 682

第二十八章 宗教 风俗 685

第一节 宗教 685

一、佛教 685

二、道教 688

三、天主教 689

四、基督教 690

五、伊斯兰教 691

第二节 风俗 692

一、生活习俗 692

二、时令节日习俗 700

三、社会新风 702

四、其它风俗 705

五、社会陋习 706

二、当地话内部语音差异 708

一、当地话与客籍话 708

第二十九章 方言 708

第一节 方言区划 708

第二节 语音 709

一、声母、韵母、声调 709

二、轻声、变调、儿化 710

第三节 词汇 710

一、同普通话的主要差异 710

二、常用分类词语 711

第四节 语法 720

一、语法上的主要特点 720

二、方言标音材料 723

第三十章 人物 726

第一节 人物传略 726

第二节 革命烈士简表 753

附录 770

一、重要资料辑存 770

三、历代旧志序选 772

二、有关南陵的古诗选 774

四、历代旧志选介 795

编纂始末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