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政治事件 1
□韩、赵、魏三家分晋 5
□秦孝公、商鞅变法 14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22
□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 26
□秦始皇焚书坑儒 29
□萧何、韩信献策 35
□冒顿珍惜土地 49
□汉文帝优抚南越王 52
□西汉由盛转衰 60
□汉武帝罪己安民 64
□苏武大节不亏 71
□汉光武偃武修文 83
□隋平陈统一 88
□黄巢入长安做皇帝 107
第二编 为政之道 122
□吴起论“在德不在险” 129
□齐威王辨传闻的毁誉 132
□齐威王、魏惠王论国宝 134
□齐王建亡国的教训 136
□刘邦入关约法三章 142
□刘邦任用陈平 146
□汉高帝论得天下原因 150
□张释之按法定罪 153
□汉文帝节俭作风 156
□汉武帝按法杀外甥 159
□汉光武帝查办巧诈官 162
□马太后拒封外戚 166
□曹操唯才是举 175
□诸葛亮论治蜀之要 178
□王猛严惩横行贵戚 181
□魏孝文帝严惩贪官 184
□梁武帝屈法不平 187
□隋文帝为政长短 189
□李世民开文学馆 192
□唐太宗论防止盗贼 195
□唐太宗评隋文帝 198
□唐太宗诫太子骄奢 201
□裴光庭奏用人循资格 204
□沈既济论选人之法 207
□评崔祐甫以亲故为官 213
□刘晏主持理财 217
□评唐德宗问民苦乐 227
□李绛谏杜天下之口 231
□韩愈谏迎佛骨 235
□李翰论兴太平之德政 240
□李德裕论用人辨邪正 243
□张全义抓农业生产 247
□后周世宗毁佛铸钱 251
第三编 政治生活 254
□触龙善谏赵太后 258
□李斯谏秦王逐客 263
□晁错建议“贵粟” 268
□朱云耿直谏君 275
□孙宝直言不谀 278
□李云露布上书谏君 281
□刘备三顾茅庐 286
□张纮留笺言谏纳 292
□高允谏太子勿贪利 295
□君明臣直*君表臣影 299
□魏征论君主“十思” 302
□唐太宗与魏征论谏纳 305
□唐太宗等论创业与守成 308
□褚遂良谏防微杜渐 310
□唐太宗论其成功之由 312
第四编 从政修养 315
□吴起与士卒同甘苦 320
□孟尝君纳谏改过 322
□廉颇负荆请罪 325
□丙吉不宣扬已功 329
□张安世举贤拒私谢 332
□宋弘不厌旧喜新 335
□董宣敢于碰贵戚 339
□上下级的和与不和 342
□马援戒侄慎于结交 344
□孔僖实话论史 348
□杨震拒故人赠金 352
□左雄欢迎弹劾已过 355
□苏章公私公明 358
□孙权教吕蒙学历史 360
□是仪据实答问 362
□蒋琬颇有雅量 364
□苟晞不枉法徇私 367
□祖逖誓清中原 369
□石勒不记布衣旧恨 372
□陶侃倡导勤俭 374
□石勒评论历史 378
□读书可以益神智 381
□古弼顶游猎风 383
□高允坚持说实话 386
□范缜不卖论取高官 394
□魏收修史耍手碗 398
□唐太宗自认知识有限 400
□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402
□吴兢拒请而不改史 405
□陆贽谏唐德宗疑忌 407
□李绛不市私恩 411
□杜悰不参与选倡女 413
□唐溪不受秘密赠金 416
□张承业不以公物送私礼 419
□李存审以身世教子 423
□郭威不争功邀赏 425
□后周太祖遗诏薄葬 428
□刘仁赡斩叛逃之子 430
□曹彬不私留财礼 433
第五编 战争 435
□桂林、马陵之战 442
□即墨之战 452
□长平之战 462
□巨鹿之战 472
□韩信设背水阵 486
□垓下之战 494
□昆阳之战 503
□赤壁之战 516
□诸葛亮北伐 536
□淝水之战 546
□沙苑之战 559
□邙山之战 570
□李?奇袭蔡州 581
□白团卫村之战 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