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总论 1
一、粮油的分类方法 1
二、粮粒的形成与结构 2
三、我国粮食生产的粮种构成 10
四、粮油商品的特性与管理任务 12
第一章我国粮油生产分布简况 17
第一节谷类的生产分布 17
一、稻 17
二、小麦 20
三、大麦、燕麦、黑麦、小黑麦 22
四、玉米 25
五、高粱、粟、黍、、薏苡 28
六、荞麦 32
第二节豆类的生产分布 33
一、大豆 33
二、其它豆 35
第三节薯类的生产分布 40
一、甘薯 40
二、马铃薯 42
第四节油料的生产分布 44
一、油料与油品概况 44
二、油菜 47
三、花生 50
四、芝麻、向日葵 51
五、亚麻、蓖麻 53
第二章粮油籽粒形态、商品分类与质量标准 56
第一节粮油的籽粒形态与商品分类 56
一、稻、米 57
二、小麦 60
三、玉米 62
四、大麦(皮大麦与裸大麦) 63
五、燕麦(普通燕麦与莜麦) 64
六、高粱 65
七、粟 66
八、黍 67
九、荞麦 67
十、大豆 68
十一、蚕豆 70
十二、绿豆 71
十三、赤豆 71
十四、菜豆 72
十五、豌豆 73
十六、花生 73
十七、油菜籽 75
十八、芝麻 75
十九、棉籽 76
二十、向日葵籽 77
二十一、蓖麻籽 77
二十二、甘薯 78
二十三、马铃薯 79
第二节 我国的粮油商品标准与检验 81
一、粮油商品标准的制订与实施 81
二、粮油商品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82
三、粮油商品的质量指标与检验规定 84
第三章粮油的成分与营养 89
第一节粮油所含化学成分 89
第二节粮油的营养素与营养作用 91
一、糖类 91
二、脂类 97
三、蛋白质 103
四、维生素和矿物质 109
第三节食用方法与粮食营养的关系 116
一、谷类加工精度与营养价值的改变 119
二、烹调过程中粮食营养素的损失 120
三、大豆的食用方法与营养价值的关系 121
四、混食互补对营养价值的提高 124
第四章粮油水分的性状、变化与控制 128
第一节粮油中水分的性状及与贮藏加工的 128
关系 128
一、粮油中水分存在的状态与性质 128
二、粮油含水量与贮藏的关系 130
三、粮食含水量与加工的关系 132
第二节粮油的吸湿与控制 133
一、粮油的吸湿作用 134
二、湿度检测与通风散湿 138
第三节粮堆中的水分变化 142
一、粮堆水分的湿热扩散 142
二、粮堆水分的再分配 143
三、粮堆结露 143
第五章提高粮油商品质量的主要措施 148
第一节适时收获 148
一、粮油籽粒田间成熟的标志 149
二、粮油籽粒的成熟期与品质变化 149
一、通风干燥 167
二、日晒干燥 168
三、机械烘干 169
第一节粮油虫害 174
第六章粮油的生物、化学危害与安全保管 174
一、常见贮粮害虫及其生活习性 175
二、虫害指标 177
三、贮粮害虫的防治 179
第二节粮油发热霉变 186
一、粮堆热量的来源与变化 186
二、粮油呼吸与后熟的作用 189
三、粮食微生物的作用 193
四、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与控制 198
第三节粮油保管措施 199
一、常用保粮方法 200
二、防止粮油污染 206
附表:我国粮油商品质量指标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