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第一章 九一八事变和中国人民抗日高潮的兴起 1
第一节 日本侵华政策的制定和加紧推行 1
一、“大陆政策”与东方会议 2
二、武装占领东北的准备 9
三、皇姑屯事件 19
四、万宝山事件 31
五、中村事件 41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 51
一、柳条湖事件 51
二、日军侵占长春夺取吉林 61
三、嫩江桥激战 66
四、锦州与哈尔滨的失陷 75
第三节 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主义和英美的绥靖政策 83
一、不抵抗主义与东北沦陷 84
二、英美的绥靖政策 98
三、《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107
第四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14
一、中国共产党号召抗日救国 115
二、各界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118
三、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危机 158
第二章 气壮山河的一·二八淞沪抗战 165
第一节 一·二八事变 165
一、事变前上海的形势 166
二、一·二八事变的爆发 170
第二节 上海军民的抗日斗争 173
一、十九路军奋起抗日 174
二、十九路军与第五军并肩抗敌 187
三、上海及全国人民对淞沪抗战的有力支援 200
四、国际友人对淞沪抗战的支援 223
第三节 淞沪停战协定的签订 227
一、国民党当局对淞沪抗战的阻挠 228
二、英美等国斡旋停战 234
三、停战会议和停战协定 241
第三章 抗日烽火燃遍白山黑水 258
第一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残暴统治 259
一、“满洲国”的建立 259
二、血腥的殖民统治 267
第二节 抗日义勇军 277
一、中国共产党发出武装抗日的号召 277
二、义勇军的兴起 281
三、义勇军的发展 291
四、义勇军的衰落 307
第三节 抗日游击战争 313
一、赤色游击队的崛起 313
二、人民革命军的发展壮大 327
三、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 347
第四章 抗日反蒋波澜起伏 352
第一节 日本的侵略魔爪伸向华北 353
一、日本扩大侵略的背景及其准备 353
二、榆关抗战及热河失陷 364
三、张学良下野与北平军分会改组 377
第二节 长城抗战 388
一、冷口之战 388
二、喜峰口之战 393
三、古北口之战 401
第三节 《塘沽协定》的签订 412
一、日军威逼平津 412
二、国民党当局的妥协活动 420
三、《塘沽协定》的签订及其严重后果 428
第四节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435
一、抗日同盟军的组成 435
二、抗日同盟军的政治主张和军事行动 445
三、抗日同盟军的失败 458
四、方振武、吉鸿昌坚持抗日反蒋斗争 476
第五节 福建事变 483
一、福建事迹的酝酿及其发动 484
二、福建人民政府的成立 492
三、福建人民政府的失败 499
第五章 红色区域的斗争 518
第一节 红色区域的建设和宁都起义 518
一、苏维埃临时革命政府的建立 519
二、中央根据地的建设成就 526
三、宁都起义 541
第二节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斗争 550
一、蒋介石部署第四次“围剿” 551
二、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557
三、中央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566
第三节 川陕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588
一、根据地建立前四川、陕南的社会概况 588
二、川陕根据地的创建 598
三、根据地建设的成就 612
四、三次进攻战役和反六路围攻的胜利 622
五、根据地的丧失 634
第四节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643
一、蒋介石部署第五次“围剿” 644
二、共产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 650
三、红军东方军入闽作战 657
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663
第六章 红军的长征 677
第一节 红军战略转移的开始 677
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678
二、红六军团西征和二、六军团转战湘鄂川黔 683
三、红二十五军长征 694
四、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失利 701
第二节 生死攸关的转折 709
一、遵义会议 710
二、从四渡赤水到抢渡大渡河 718
三、懋功会师和一、四方面军北上 735
四、张国焘分裂红军和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757
第三节 长征胜利完成 771
一、张国焘南下的失败 772
二、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和甘孜会师 781
三、会宁会师,长征胜利完成 791
后记 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