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第一章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1
§1.1一门新兴学科:药物动力学 1
目 录 1
前言 2
§1.2药物动力学模型 2
§1.3速率过程 4
1·3·1一级速率过程 5
1·3·2零级速率过程 7
1·3·3受酶活力限制的速率过程 8
1·4·1生物半衰期 10
§1.4药物动力学参数 10
1·4·2血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 13
1·4·3表观分布容积 13
1·4·4体内总清除率 14
1·4·5平均稳态血浆浓度 16
1·4·6生物利用度 17
1·4·7首次通过效应 18
第二章线性动力学分析:一室模型 20
§2.1引言 20
§2.2一次静脉推注的一室模型 20
2·2·1模型的建立 20
2·2·2药物转运方程的解与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22
2·2·3参数的计算 24
2·2·4实例 28
§2.3一次血管外给药一室模型 31
2·3·1模型的建立 31
2·3·2药物转运方程的解与药物浓度-时间关系 33
2·3·3参数的计算 36
2·3·4实例 46
§2.4周期性静脉推注给药的一室模型 54
2·4·1药物浓度-时间关系 55
2·4·2坪浓度、维持剂量与给药周期 57
2·4·3达坪分数 61
2·4·4积累系数与药物的冲击量 63
§2.5静脉滴注给药的一室模型 66
2·5·1模型的建立与药物浓度-时间关系 66
2·5·2静脉滴注与周期性静脉推注给药的关系 69
§2.6周期性血管外给药的一室模型 72
2·6·1药物浓度-时间关系 72
2·6·2坪浓度、维持剂量与给药周期 76
2·6·3达坪分数 80
2·6·4积累系数与药物的冲击量 82
第三章线性动力学分析:二室模型 86
§3.1引言 86
3·2·1模型的建立 87
§3.2一次静脉推注给药的二室模型 87
3·2·2药物转运方程的解与药物浓度-时间关系 89
3·2·3参数的计算 93
3·2·4实例 104
§3.3一次血管外给药的二室模型 109
3·3·1模型的建立 109
3·3·2药物转运方程的解与药物浓度-时间关系 111
3·3·3参数的计算 117
3·3·4实例 129
§3.4周期性静脉推注给药的二室模型 138
3·4·1药物浓度-时间关系 139
3·4·2坪浓度、维持剂量与给药周期 141
3·4·3达坪分数 144
3·4·4积累系数和药物冲击量 145
§3.5静脉滴注给药的二室模型 147
3·5·1模型的建立与药物浓度-时间关系 147
3·5·2静脉滴注与周期性静脉推注给药的关系 154
§3.6周期性血管外给药二室模型 157
3·6·1药物浓度-时间关系 157
3·6·2坪浓度、维持剂量与给药周期 160
3·6·3达坪分数 166
3·6·4积累系数与药物的冲击量 167
§4.1引言 170
第四章线性动力学分析:三室模型 170
§4.2一次静脉推注给药的三室模型 172
4·2·1模型的建立 172
4·2·2药物转运方程的解与药物浓度-时间关系 174
4·2·3参数的计算 180
4·2·4实例 192
§4.3一次血管外给药的三室模型 199
4·3·1模型的建立 199
4·3·2药物转运方程的解与药物浓度-时间关系 201
4·3·3参数的计算 207
4·3·4实例 222
4·4·1药物浓度-时间关系 232
§4.4周期性静脉推注给药的三室模型 232
4·4·2坪浓度、维持剂量与给药周期 234
4·4·3达坪分数 237
4·4·4积累系数和药物的冲击量 239
§4.5静脉滴注给药的三室模型 240
4·5·1模型的建立 240
4·5·2药物转运方程的解与药物浓度-时间关系 242
4·5·3静脉滴注与周期性静脉推注的关系 252
§4.6周期性血管外给药的三室模型 254
4·6·1药物浓度-时间关系 254
4·6·2坪浓度、维持剂量与给药周期 256
4·6·3达坪分数 263
4·6·4积累系数与药物的冲击量 265
§5.1引言 267
第五章一般线性多室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67
§5.2一次给药的一般线性模型 269
§5.3基本参数的估计 276
§5.4周期性给药的一般线性模型 279
§5.5静脉滴注给药的一般线性模型 281
5·5·1滴注过程中的药物浓度-时间关系 281
5·5·2滴注完成后的药物浓度-时间关系 282
第六章尿排泄量的药物动力学分析 284
§6.1引言 284
§6.2消除模型 285
§6.3一室模型尿中原药量的分析 289
6·3·1静脉推注给药一室模型尿中原药量的分析 290
6·3·2血管外给药一室模型尿中原药量的分析 293
§6.4多室模型尿中原药量的分析 298
6·4·1静脉推注给药模型尿中原药量的分析 299
6·4·2血管外给药模型尿中原药量的分析 305
6·4·3实例 311
§6.5尿中代谢产物量的分析 321
6·5·1静脉推注模型尿中代谢产物的分析 321
6·5·2血管外给药模型尿中代谢产物量的分析 325
第七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329
§7.1引言 329
§7.2非线性动力学的特点和识别 330
§7.3药物代谢的酶学基础 331
§7.4 Michaelis-Menten学说及其发展 333
§7.5酶抑制动力学 337
7·5·1竞争性抑制动力学 338
7·5·2非竞争性抑制动力学 339
§7.6酶诱导动力学 341
§7.7药物按Michaelis-Menten过程消除的动力学 342
7·7·1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 343
7·7·2分布容积 344
7·7·3稳态浓度 345
7·7·4用积分方程估计药物积累和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 348
消除并行的一室开放式模型 351
§7.8一级速率消除和Michaelis-Menten过程 351
§7.9非线性组织结合 355
§7.10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发展 356
第八章临床用药与药物动力学 358
§8.1引言 358
§8.2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 358
8·2·1被动扩散 360
8·2·2主动转运 364
8·2·3促进扩散 365
§8.3药物生物利用度及其临床意义 365
8·3·1生物利用度的指标 368
8·3·2生物利用度与临床用药剂型的选择 372
8·3·3不同给药途径的生物利用度 374
§8.4药物蛋白结合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377
8·4·1药物与蛋白结合的药理和临床意义 379
8·4·2影响药物蛋白结合的因素 380
8·4·3蛋白结合的动力学分析 381
§8.5药物动力学参数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 391
8·5·1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是药物动力学分析的基础 399
8·5·2药物的有效浓度 401
8·5·3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给药方案的制定 405
§8.6病态对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411
8·6·1器官清除的生理模型 411
8·6·2心脏病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412
8·6·3肝脏病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413
8·6·4肾功能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417
§8.7实验药物动力学的预测意义 421
第九章药物设计与药物动力学 423
§9.1引言 423
§9.2通过药物分子结构改造改善药物的吸收 424
9·2·1改变溶解度有利于吸收 427
9·2·2改变药物的首次通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30
§9·3通过药物分子结构改造改善药物的选择性分布 435
9·3·1通过结构改造改变药物的亲脂性和亲水性 436
9·3·2药物结构改造和选择性分布 441
9·3·3药物结构改造与蛋白结合 444
§9.4通过药物分子结构改造改变药物的消除 446
9·4·1药物结构对肾排泄的影响 447
9·4·2药物结构对血中药物浓度衰变的影响 449
9·4·3药物结构改造对代谢的影响 453
第十章药物制剂设计的动力学原理 459
§10.1引言 459
§10.2药物制剂剂型的特点及其与吸收的关系 460
10·2·1全身作用剂型的药物吸收 460
10·2·2局部作用剂型的药物吸收 463
§10.3长效制剂的特点 463
§10.4药物从制剂中的释放 466
10·5·1药物的速释与缓释 469
§10.5固体长效制剂的药物动力学 469
10·5·2药物释放的动力学计算 471
§10.6非口服长效制剂的药物动力学 474
§10.7长效制剂工艺原理的分析 479
10·7·1降低溶出速度 479
10·7·2降低扩散速度 481
10·7·3长效制剂总剂量的计算 481
§10.8药物制剂研究的最近发展 483
10·8·1眼用治疗体系 484
10·8·2子宫内用药体系 485
10·8·3透皮治疗体系 486
10·8·4口服治疗体系 486
参考文献 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