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和《孟子》 1
第一部分 政治主张 7
一 王道 8
1.何必曰利 8
2.王道之始 10
3.率兽食人 13
4.仁者无敌 14
5.糜烂其民 16
6.不嗜杀人者王 16
简析 18
二 仁政 19
1.发政施仁 19
2.行仁政而王 27
3.苟行王政,不畏大国 31
4.出乎尔,反乎尔 33
简析 35
三 仁义 37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37
2.仁,天之尊爵,人之安宅 38
3.居仁由义 39
4.仁则荣,不仁则辱 40
5.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41
6.仁与不仁 44
7.不仁之患 45
简析 46
四 王霸 47
1.王霸之别 47
2.怀利与怀仁义 48
3.五霸者三王之罪人 49
简析 52
1.交邻国之道 53
五 外交 53
2.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55
3.小国如何事大国 57
简析 59
六 战争 60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0
2.善哉者服上刑 61
3.春秋无义战 63
4.仁人无敌于天下 63
5.征者正也 64
简析 64
1.与民同乐 65
七 君民 65
2.与民同之 67
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68
4.与百姓同 71
5.得民者得天下 73
6.民为贵 74
简析 75
八 为政 76
1.平治政事 76
2.滕文公问为国 77
3.顺理疏导 81
4.民富食足 82
5.何待来年 83
简析 83
第二部分 伦理观念 85
一 君臣 86
1.君臣关系 86
2.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87
3.伊尹之志 88
4.伊尹要汤 88
5.百里奚相秦 91
6.君子事君志于仁 92
7.今之良臣,古之民贼 94
简析 95
二 孝悌 96
1.事亲从兄 96
2.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97
3.事亲为大 99
4.曾子不忍食羊枣 100
5.不以天下俭其亲 101
6.大孝终身慕父母 102
7.君子可欺以其方 104
8.仁人爱弟 107
9.尊亲 109
10.大孝 112
简析 113
三 朋友 115
1.友其德 115
2.尚友 117
3.择友 118
简析 119
第三部分 天性天命 121
一 性善 123
1.言必称尧舜 123
2.驳人性无仁义说 124
3.人无有不善者 125
4.物性与人性 126
5.驳仁内义外说 126
6.义内与义外 128
7.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130
简析 132
二 养心 134
1.心之所同理与义 134
2.操则存,舍则亡 137
3.一暴十寒 139
4.失其本心 140
5.心之官则思 141
6.良能良知 142
7.推求其故 143
8.养心寡欲 144
简析 144
三 天命 147
1.顺天则存,逆天则亡 147
2.天视天听 148
3.天与 150
5.正命 153
4.知其性则知天 153
6.性与命 154
简析 155
第四部分 德操修养 158
一 修身 159
1.求其放心 159
2.尚志 161
3.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161
4.不成章不达 162
6.与人为善 163
5.从善 163
7.修身平天下 164
简析 165
二 富贵 167
1.骄其妻妾 167
2.人之所贵 168
3.廉士辩 169
4.此之谓大丈夫 171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2
简析 174
三 进退 176
1.枉已者不能直入 176
2.君子之所养 178
3.出入由义礼 180
4.不召之臣 182
5.孟子去齐 186
6.君子何如则仕 188
简析 189
四 辞受 191
1.君子不可以货取 191
2.非为欲富 192
3.以功食禄 194
4.骄奢淫逸,得志弗为 196
简析 197
第五部分 知人论世 199
一 用贤 200
1.国人皆曰贤 200
2.任贤信贤 201
3.谁与为不善 202
4.好善优于天下 203
简析 204
二 论人 205
1.舜与跖之分 205
3.伯夷,柳下惠 206
2.圣人百世师 206
4.过则改之 208
5.先圣后圣其揆一 210
6.禹、稷、颜子 211
7.曾子、子思 212
简析 213
三 尊孔 215
1.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215
2.孔子之谓集大成 223
3.孔子作《春秋》 225
5.继承道统 226
4.私淑孔子 226
简析 227
四 辟异 229
1.执?为近之 229
2.辟兼爱 230
3.拒杨墨 232
4.驳许行 236
5.归儒斯受之 243
简析 244
附录一:孟子语录 247
附录二:源于《孟子》的成语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