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1
正确的能动性和盲动性 13
尊重经验和墨守成规 18
胸有成竹和主观框框 23
科学预见和主观臆测 28
相对性和相对主义 33
现在的可能性和将来的可能性 37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42
可能性、现实性及其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化 48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的过程 57
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不断地实现从必然向自由的飞跃 67
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概括——谈谈《实践论》《矛盾论》对辩证唯物主义的重大贡献 83
评“四人帮”的实用主义哲学 99
“四人帮”为什么要顽固坚持“精神万能论”? 109
实践标准与理论指导 117
总结历史经验 面对新的课题——关于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几个问题 131
真理不能有阶级性——驳“阶级的真理”、兼论人在真理面前应当平等 152
没有剥削阶级的阶级斗争 167
阶级真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吗?——答王正萍同志 171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研究要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石上 179
简论社会有机体 187
论社会有机体 193
哲学的最高问题是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新探 212
哲学中的最高问题和其他问题的关系 220
“应用马克思学说改造社会”——读《李达文集》第一卷 229
必须“从形而上学转到辩证法”——读刘少奇同志《关于白区的党和群众工作》 235
唯物辩证法教学体系琐谈 243
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251
哲学教学法应当成为一门科学 26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法纲要 267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287
人类社会 307
社会与自然 313
劳动创造人 316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320
地理环境 322
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 323
人的全面发展 325
人类解放 32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原则 329
论人心所向 335
略论从物质和意识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的和逻辑的演进 34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59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布局——重读《论十大关系》 37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意义 395
共性个性的辩证法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逻辑 4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之路 422
遵循真理本身的规律去发展真理 425
关于人的自觉能动性问题——《自觉能动性研究》序 427
改革,也是一场人的革命——《悄悄的革命》序言 431
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哲学思考 433
李秀林年表 462
后记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