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国自然条件的特点 1
一、多山的地形 1
(一)地形的基本特征 1
(二)地形对气候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5
二、雨热同季的气候 5
(一)雨热同季是我国气候的显著特点 5
(二)农业气候资源 6
(三)农业气象灾害 18
(四)农业气候区划 20
三、不均衡的水资源 23
(一)我国的水量平衡 23
(二)我国的地表水 25
(三)我国的地下水 28
(四)中国水文区划 29
(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存在问题 31
(五)我国地表水资源的特点 31
四、多种多样的土壤 32
(一)我国主要土壤类型 33
(二)我国土壤的分布规律 37
(三)我国的土壤区划 39
五、丰富多采的生物资源 39
(一)森林资源 42
(二)草场资源 48
(三)野生经济植物资源 52
(四)孑遗、特有和遗传基因物种资源 54
(五)野生动物资源 57
(六)水产资源 62
第二章 自然区划的原则与系统 67
一、自然区划的目的与任务 67
二、我国自然区划工作简介 67
(一)自然单元划分原则 69
三、自然区划的划分原则 69
(三)关于自然区划的级别与系统问题 70
四、各级自然单元的划分指标 70
(一)自然区域的划分 70
(二)关于温度带应否划分问题 70
(二)自然带的划分 71
(三)自然区的划分 72
第三章 各自然区特征综述 77
一、东部季风区域(Ⅰ) 77
(一)寒温带(Ⅰ1) 78
大兴安岭北端区(Ⅰ1(1)) 78
(二)中温带(Ⅰ2) 79
1.兴安岭-长白山区(Ⅰ2(2)) 79
2.三江平原区(Ⅰ2(3)) 82
3.松辽平原区(Ⅰ2(4)) 83
1.辽东-山东半岛区(Ⅰ3(5)) 86
(三)暖温带(Ⅰ3) 86
2.黄淮海平原区(Ⅰ3(6)) 88
3.华北山地区(Ⅰ3(7)) 91
4.黄土高原区(Ⅰ3(8)) 92
5.汾渭谷地区(Ⅰ3(9)) 94
(四)北亚热带(Ⅰ4) 95
1.长江中、下游区(Ⅰ4(10)) 96
2.汉江中、上游区(Ⅰ4(11)) 98
(五)中亚热带(Ⅰ5) 99
1.江南山地区(Ⅰ5(12)) 100
2.江南丘陵区(Ⅰ5(13)) 101
3.贵州高原-鄂西山地区(Ⅰ5(14)) 102
4.四川盆地区(Ⅰ5(15)) 103
5.云南高原-察隅区(Ⅰ5(16)) 106
6.桂北-黔南岩溶区(Ⅰ5(17)) 109
(六)南亚热带(Ⅰ6) 112
1.台北-台中区(Ⅰ6(18)) 112
2.华南丘陵区(Ⅰ6(19)) 113
3.滇南山原区(Ⅰ6(20)) 116
(七)边缘热带(Ⅰ7) 118
1.台南区(Ⅰ7(21)) 118
2.琼雷区(Ⅰ7(22)) 119
3.滇南河谷坝区(Ⅰ7(23)) 120
(八)中热带(Ⅰ8) 121
琼南-西、中、东沙群岛区(Ⅰ8(24)) 121
(九)赤道热带(Ⅰ9) 123
南沙群岛区(Ⅰ9(25)) 123
二、西北干旱区域(Ⅱ) 123
(一)干旱中温带(Ⅱ10) 124
1.内蒙古高原东部区(Ⅱ10(26)) 125
2.内蒙古高原西部区(Ⅱ10(27)) 126
3.河套灌区(Ⅱ?(28)) 127
4.阿拉善高原区(Ⅱ10(29)) 128
5.阿尔泰山-准噶尔西部山地区(Ⅱ10(30)) 129
6.准噶尔盆地区(Ⅱ10(31)) 129
7.天山北坡区(Ⅱ10(32)) 130
(二)干旱暖温带(Ⅱ11) 131
1.天山南坡区(Ⅱ11(33)) 131
2.塔里木盆地区(Ⅱ11(34)) 132
3.河西走廊区(Ⅱ11(35)) 133
4.昆仑山-祁连山区(Ⅱ11(36)) 134
三、青藏高寒区域(Ⅲ) 135
(二)高原亚寒带(Ⅲ13) 136
1.江河源头区(Ⅲ13(38)) 136
(一)高原寒带(Ⅲ12) 136
北羌塘高原区(Ⅲ12(37)) 136
2.南羌塘高原区(Ⅲ13(39)) 137
(三)高原温带(Ⅲ14) 138
1.柴达木盆地区(Ⅲ14(40)) 138
2.青海东部区(Ⅲ14(41)) 138
3.藏东-川西区(Ⅲ14(42)) 139
4.藏南区(Ⅲ14(43)) 139
5.藏西区(Ⅲ14(44)) 141
第四章 认识、利用与改造自然 142
一、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评价 142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42
(二)自然资源丰富,但不均衡 142
(四)生物资源丰富,物种众多 143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43
(三)山地多,耕地少 143
三、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 145
(一)粮食的增产途径 146
(二)造林与营林 148
(三)草场的建设 148
(四)黄河中游水土保持 149
(五)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 150
(六)南方红壤丘陵的综合利用 151
(八)立体农业结构和山区灾害的防治 152
(七)岩溶山区水土分离状态的改良途径 152
(九)防风固沙 153
(十)水产养殖与滩涂、湖面的利用 153
四、加强自然保护 154
(一)保护再生资源的意义 155
(二)保护自然和再生资源的途径 155
(三)全国已建的自然保护区网 156
参考文献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