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铁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04425923
  • 页数:43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市场经济下的宏观管理 1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特征及发展过程 1

一、市场经济的涵义 1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

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 5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下宏观管理的必要性 8

一、市场的基本功能 8

二、市场功能的缺陷 10

三、国家进行宏观管理的必要性 11

第三节 现代市场经济下宏观管理模式的比较 16

一、现代市场经济下宏观管理模式的划分 16

二、经济政策主导型的宏观管理模式 17

三、经济计划主导型的宏观管理模式 19

第四节 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 20

一、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22

三、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24

第二章 宏观经济管理的职能和任务 28

第一节 宏观经济管理的职能 28

一、决策职能 28

二、计划职能 31

三、组织职能 33

四、指挥职能 36

五、调节职能 37

六、监督职能 38

第二节 宏观经济管理的任务 40

一、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对平衡 40

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41

三、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2

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43

第三节 宏观经济管理的机构 44

一、宏观经济管理中政府职能的转变 44

二、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机构 49

三、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经济管理权限,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52

第三章 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54

第一节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确定 54

一、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涵义 54

二、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特点 55

三、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确定 56

第二节 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体系 57

一、经济增长目标 57

二、合理就业目标 64

三、反通货膨胀目标 68

四、国际收支平衡目标 71

第三节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协调 78

一、宏观经济管理诸目标之间的关系 78

二、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协调 81

第四章 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 84

第一节 宏观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 84

一、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的涵义及特征 84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宏观管理是一种间接管理 86

三、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方式转变的条件 87

第二节 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 89

一、经济手段 89

二、法律手段 95

三、行政手段 98

四、思想教育手段 101

第三节 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综合运用 103

一、宏观经济管理中各种手段综合运用的必然性 103

二、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综合运用 105

第五章 社会总需求管理 112

第一节 社会总需求的形成及其决定 112

一、社会总需求的涵义及构成 112

二、社会总需求的形成 113

三、社会总需求的决定 115

第二节 消费需求管理 117

一、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 117

二、消费需求结构的划分及其变动趋势 119

三、消费需求的测算 121

四、合理消费需求规模的确定 123

第三节 投资需求管理 125

一、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25

二、投资需求的形成机理 127

三、投资需求的决定及其测算 128

四、政府投资规模与投向的选择 131

第四节 社会总需求的调控 133

一、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关系 133

二、对社会总需求的宏观调控 135

第六章 社会总供给管理 139

第一节 社会总供给及其决定 139

一、社会总供给管理的意义 139

二、社会总供给的决定 140

三、社会总供给管理的特点 143

第二节 社会供给总量 145

一、社会供给总量的测算 145

二、社会供给总量的调整 147

三、对社会供给总量的调控 150

第三节 社会供给结构 154

一、社会供给结构的划分 154

二、供给结构与供给总量的关系 155

三、社会供给结构的影响因素 157

四、社会供给结构的调整 160

第七章 人口与劳动力管理 165

第一节 人口管理 165

一、加强人口管理的必要性 165

二、人口管理的主要内容 167

三、人口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71

四、我国的人口现状与问题 174

五、我国的人口战略与人口政策 178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182

一、劳动力管理的必要性 182

二、劳动力资源与需要的平衡 184

三、社会劳动力资源分配比例 187

四、我国劳动力的供需状况 188

五、我国劳动力供需平衡的基本对策 192

第八章 物质要素管理 195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 195

一、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及其处理 195

二、国有资产的评估 201

三、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205

第二节 国土整治与国土规划 208

一、国土整治 208

二、国土规划 210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212

一、自然资源及其管理 212

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213

三、环境保护 215

第九章 市场与价格管理 218

第一节 市场管理 218

一、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218

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 226

三、改善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 227

第二节 价格管理 230

一、市场经济下价格管理的必要性 230

二、价格管理的主要内容 231

三、价格总水平的宏观调控 235

四、价格体制的改革 239

第十章 涉外经济管理 245

第一节 对外经济往来的作用 245

一、对外经济往来的涵义 245

二、对外经济往来的产生和发展 245

三、对外经济往来对我国经济的重要作用 246

第二节 涉外经济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249

一、涉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249

二、涉外经济管理的目标 251

三、涉外经济管理的原则 251

第三节 涉外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 253

一、对外贸易管理 253

二、利用外资管理 261

三、外汇管理 266

四、技术引进管理 269

五、国际劳务合作管理 271

第十一章 宏观计划调节 274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下宏观计划调节的特点和任务 274

一、市场经济下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274

二、宏观计划调节的特点 278

三、宏观计划调节的任务 279

第二节 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282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内容 282

二、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依据 285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286

第三节 宏观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290

一、宏观计划体系 290

二、宏观计划的编制方法 293

三、宏观计划的工作程序 296

第四节 我国的计划体制 298

一、我国计划体制的历史沿革 299

二、对计划体制变革的评价 300

三、我国计划体制的改革 301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303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303

一、货币政策的涵义及特征 303

二、货币政策的内容 304

三、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305

第二节 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 306

一、货币政策目标 306

二、货币政策工具 309

三、货币政策效果 318

第三节 货币政策类型及其选择 321

一、货币政策的类型 321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 323

第四节 我国的金融体制 326

一、我国金融体制的沿革 326

二、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评价 328

三、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措施 330

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 332

第一节 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 332

一、财政政策的涵义 332

二、财政政策目标 333

三、财政政策手段 334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运用 341

一、财政政策的类型 341

二、我国现阶段财政政策的选择 343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 344

第三节 我国的财税体制 347

一、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体制 347

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351

三、税收体制 354

第十四章 产业政策 358

第一节 产业政策的内容与作用 358

一、产业政策的由来 358

二、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359

三、产业政策的特征 361

四、产业政策的作用 362

第二节 产业结构政策 364

一、产业结构的涵义 364

二、现代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 365

三、决定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 368

四、产业结构政策的运用 370

第三节 产业组织政策 375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范畴 375

二、产业组织政策的主要内容 377

第十五章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 381

第一节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381

一、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 381

二、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 383

三、改革以来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结构变化的特点 387

四、改革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389

第二节 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393

一、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393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 397

三、深化改革,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402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的监测与效率 409

第一节 宏观经济的监测预警 409

一、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的主要内容 409

二、宏观经济监测预警体系 410

三、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的指标体系 412

四、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 415

第二节 宏观经济效益的衡量 419

一、宏观经济效益的涵义 419

二、衡量宏观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421

三、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的途径 423

第三节 提高宏观经济管理的效率 433

一、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效率的意义 433

二、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效率的措施 434

后记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