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1
引子 1
第一章 郭沫若与日本一高特设预科详考 15
叙说 15
第一节 赴日留学的契机--“海棠香国”的乡村少年走出夔门 16
第二节 梦想的第一步--从日语补习学校到官费留学生 19
第三节 学医的缘由--日本名门第一高等学校特设预科 23
第四节 郭沫若与留日中国学生的第一次集体归国学潮 26
第二章 郭沫若与日本冈山六高详考 34
叙说 34
第一节 关于郭沫若在冈山的住居 36
第二节 关于郭沫若在六高的留学活动 39
第三节 与王阳明的邂逅及其影响 42
第四节 郭沫若与留日中国学生的第二次集体归国学潮 47
第三章 郭沫若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 53
叙说 53
第一节 郭沫若进入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大学的始末 56
1 大学通则、医学部内部规定的修改及新学年的重大调整 59
2 有关在校期间必修课程的调查 62
第二节 在校期间的学习及考试情况 68
第三节 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 72
第四节 其他 74
1 在校期间医学部学生的制服制帽 74
2 郭沫若与学友会杂志《学士锅》的封面题字 75
第五节 在校期间医学部各门讲座任课教官及部分思师简介 77
1 郭沫若在校期间各讲座的担任教官名单 77
2 有关郭沫若在校期间的任课教官的资料 79
第六节 大正年间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在校的中国留学生 83
第四章 郭沫若九州帝大医学部留学时期的交友关系 90
第一节 郭沫若与“九州考古之父”中山平次郎博士 90
第二节 郭沫若与内科妙手小野寺直助博士 95
第三节 郭沫若与天才生物学家石原诚博士 102
第四节 郭沫若与好友陶晶孙 104
1 《湘累之歌六曲》--《创造》第二期封面横排的契机 107
2 郭沫若与陶晶孙的成名作《木犀》 108
3 一本神秘的文艺杂志《Green》 110
第五节 郭沫若与九州帝大医学部同窗钱潮 113
第六节 郭沫若与“夏社”的同人 116
第五章 关于郭沫若在福冈留学生活的详细考察 124
叙说 124
第一节 对郭沫若抵达福冈准确日期的质疑 126
第二节 当铺仓库二楼开始的大学生活与博多结下不解之缘 127
第三节 从未经历过的贫困挫伤了中华学子的自尊心 130
第四节 天才诗人与博多湾自然风物的邂逅 131
第五节 踯躅于诗歌的世界和现实之间 134
第六节 明治繁荣时期的象征--抱洋阁和郭沫若 136
第七节 文学路上屡受挫,断念重返博多湾 139
第八节 命运的捉弄--第五次被迫迁居 144
第九节 称名寺神秘的毗庐沙那巨佛铜像 144
第十节 郭沫若与佐贺北山中僻静的汤原温泉 147
结语 153
第二部 (作品、思想论考篇) 159
第六章 郭沫若的早期文学论考 159
叙说 159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觉醒--现代人意识的萌芽 161
第一节 爱国主义思想所支配的文学创作 161
第三节 关于郭沫若六高时期所作的口语新诗的考察 170
第四节 日本旧制高中时代的郭沫若与外国文学 175
1 朗费罗的《箭与歌》的启迪 175
2 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的邂逅 177
3 泰戈尔思想的潜移默化 179
4 泰戈尔的泛神主义宇宙观 180
5 泰戈尔文学观的影响 181
结语 184
第七章 郭沫若与《女神》 187
叙说 187
第一节 《女神》创作手法上的重新分类 188
第二节 《女神》与时代精神的衔接点 191
1 问题的提出 191
2 何为五四的时代精神? 192
第三节 新诗坛的动向与《女神》的定位 194
1 口语新诗始祖《尝试集》 195
2 启蒙主义者鲁迅新诗“载道”的尝试 197
3 纯粹派诗人们的视野 199
4 新诗群中的写实风格 206
5 《女神》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208
第四节 五四时代的主题--黑暗与光明的冲突--诅咒黑暗歌赞光明的《女神》 212
第五节 唱给“自我”的赞歌,对博大的崇尚 220
第六节 爱国主义精神--《女神》中奔腾的血液 227
第七节 《女神》和她诞生的摇篮--博多湾 242
第八节 考察《女神》的新视角--同时期新旧体佚诗及《三叶集》 246
第九节 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的独特性 256
结语 260
叙说 266
第八章 郭沫若早期小说论考 266
第一节 实验小说之一--猎奇素材的传奇小说 269
第二节 实验小说之二--郭沫若式“自叙小说”的原型 275
第三节 实验小说之三--郭沫若的自叙性告白小说 280
第四节 实验小说之四--虚构的空间--梦幻 291
结语 293
第九章 五四退潮时期的苦闷与思索--《星空》论考 312
叙说 312
第一节 围绕《星空》的版本考察及问题所在 313
第二节 《星空》的创作过程与创作背景 316
第三节 “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的奥义--《星空》创作时期郭沫若的高蹈和动摇 320
第四节 郭沫若的《孤竹君之二子》与鲁迅的《采薇》--兼论“非战主义”及“无治主义”等等误读 333
第五节 阶级意识的觉醒--思想转换的前兆 341
结语 348
叙说 351
第十章 五四时期郭沫若的传统文化观论考 351
第一节 少年郭沫若的传统儒学思想修养 353
第二节 郭沫若所思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真髓”的内涵 357
第三节 对老子和孔子的取舍 362
第四节 郭沫若所确认的孔子人生哲学的真髓 366
1 郭沫若对孔子人格的评估 366
2 郭沫若所信奉的泛神主义是“循环论”还是“进化论?” 367
3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虚像与实像 370
4 孔子的“大同”社会与郭沫若的文化重构方案 375
结语 377
附录1 在日郭沫若研究文献详细目录 382
附录2 郭沫若在日留学时代文学作品一览(1914~1924) 413
后记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