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研究 借鉴与反思》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曲晓辉等著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61514425
  • 页数:327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我国会计准则建设进程的回顾 1

一、我国会计实务规范改革的历程 1

(一)第一阶段:1979—1992年,局部借鉴国际惯例 1

(二)第二阶段:1992—1997年,实施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会计制度 3

(三)第三阶段:1997年以后,构建按经济业务统一规范的会计准则体系 8

二、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 9

(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框架设计 9

(二)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实践历程 13

(三)对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预期 19

参考文献 25

第二章 强制性变迁:对会计准则制定与推行的制度主义经济学思考 27

一、会计准则制定与推行的性质 27

(一)对会计准则的界定 27

(二)对会计准则制定与推行的分类 29

(三)对会计准则变迁的“最佳定位” 33

二、会计准则变迁的原因 38

三、强制性会计准则变迁的直接承担者 45

四、强制性会计准则变迁的过程 54

五、强制性会计准则变迁失败的解释 57

六、结语 63

参考文献 64

第三章 存货准则 65

一、对我国现行有关存货规定的评述 65

(一)存货数量的确定方法 65

(二)存货的计价 66

二、存货准则的比较研究 67

(一)框架不同 67

(二)内容不同 67

三、对实行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保留意见 73

参考文献 76

第四章 投资准则 77

一、投资的定义 77

二、投资入账价值确定的几个问题 79

(一)短期投资入账价值的确定 79

(二)长期债券投资入账价值的确定 81

三、短期投资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揭示问题 82

四、长期债券投资之应付利息的会计核算问题 85

五、长期股权投资的两个问题 86

(一)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选择问题 86

(二)投资损益的确认 90

六、长期投资的重估价 94

七、其他意见 95

参考文献 96

第五章 固定资产准则 98

一、相关背景 99

二、关于固定资产的定义 99

三、关于固定资产的取得 101

(一)原始成本的处延得以扩充 101

(二)公允价值的确定 102

四、关于固定资产的重估价 105

(一)第16号国际会计准则有关重估价的变动 105

(二)关于公允价值 106

五、固定资产的折旧及其修正 108

(一)关于折旧观 108

(二)关于折旧的修正 109

(三)对我国固定资产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110

参考文献 111

第六章 无形资产准则 112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 114

(一)关于企业自创非专利技术及计算机软件的确认 116

(二)关于外购土地使用权的确认 120

(三)关于负商誉的确认 122

二、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123

(一)无形资产的摊销应全面考虑相关因素,允许合理的变动 126

(二)关于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 130

(三)关于无形资产重估政策规定 132

(四)关于无形资产维护和提高费用会计处理的修订与补充 134

三、关于无形资产的披露问题 135

参考文献 136

第七章 研究与开发费用准则 137

一、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含义及其会计处理方法 137

(一)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有关定义 138

(二)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性质及其相应的会计处理原理和方法 140

(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国别比较 143

二、英国研究与开发会计准则的演变 144

三、西方国家当前正在实行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准则简介 145

(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第9号国际会计准则 145

(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2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 147

(三)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3号标准会计实务公告 148

四、我国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准则及其展望 149

参考文献 150

第八章 合并财务报表准则 152

一、合并财务报表的历史沿革 152

二、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 155

(一)所有权理论(TheProprietaryTheory)的合并观 155

(二)主体理论(TheEntityTheory)的合并观 156

(三)母公司理论的合并观 157

三、合并财务报表的国际惯例及其发展 159

(一)合并范围 159

(二)少数股东权益的列示与计价 161

四、合并财务报表的方法及其发展 166

(一)收买法(PurchaseMethod) 166

(二)权益集合法(PoolingofInterestMethod) 166

(三)下推会计(Push-downAccounting) 168

参考文献 169

第九章 长期工程合同准则 171

一、长期工程合同的定义及其分类 171

(一)长期工程合同的定义 171

(二)长期工程合同的分类 174

二、合同组合与分立 175

三、合同收入与合同成本 177

(一)合同收入 177

(二)合同成本 178

四、合同收入与合同成本的确认方法 179

五、预计损失的确认 181

六、应披露的有关事项 182

参考文献 182

第十章 租赁准则 183

一、研究前提 184

二、租赁的定义 184

三、租赁的分类 186

四、承租人会计的几个问题 188

(一)租赁资产的资本化及其金额 188

(二)融资费用的分摊 191

(三)租赁资产的折旧期限 192

(四)租期届满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处置 192

(五)承租人的信息披露 192

五、出租人会计的几个问题 193

(一)从出租人角度对融资租赁的分类 194

(二)直接融资租赁 194

(三)销售型租赁的会计处理 195

(四)杠杆租赁的会计处理 196

(五)租赁初始直接费用 198

(六)出售回租的会计处理 198

(七)转租的会计处理 200

(八)出租人的信息披露 200

参考文献 201

第十一章 养老金会计准则 203

一、关于养老金会计的理论问题 203

(一)养老金的性质及其相应的会计处理原理 203

(二)养老金会计处理的内容 205

二、美国养老金计划会计准则的演变 206

三、西方国家当前正在实行的养老金会计准则简介 212

(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8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 212

(二)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第24号标准会计实务公告 213

(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9号国际会计准则 215

四、我国养老金会计的发展和展望 217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初期是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的建立和逐步发展时期 217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的停滞倒退时期 218

(三)1979年以后,是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的恢复和改革时期 218

参考文献 221

第十二章 每股收益准则 223

一、每股收益计算与披露的国际惯例 223

(一)美国每股收益准则的具体内容 224

(二)英国每股收益准则的具体内容 230

(三)比较、评价与建议 231

二、构建我国每股收益准则的设想 237

(一)我国的现行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237

(二)构建我国每股收益准则的设想 239

参考文献 240

第十三章 报告财务业绩准则 242

一、财务报告的两种收益观念 243

(一)当期经营收益观念(TheCurrentOperatingConceptofIncome) 243

(二)总括收益观念(TheAll-inclusiveConceptofIncome) 243

(三)两种收益观念的选择 244

二、报告财务业绩准则的具体内容 245

(一)美国、英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颁布的准则 245

(二)报告财务业绩准则的具体内容 246

(三)报告财务业绩的基本框架(代小结) 250

三、构建我国报告财务业绩准则的设想 251

参考文献 252

第十四章 会计准则建设的国际经验 253

一、美国会计准则的建设经验与特点 253

(一)美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构成及其作用 253

(二)美国企业公认会计原则的发展 255

(三)美国企业公认会计原则的特点及经验 267

二、英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发展及其启示 270

(一)会计准则指导委员会(AccountingStandardsSteeringCommittee,简称ASSC)的建立 271

(二)会计准则委员会(ASC) 272

(三)目前英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体系 274

(四)英国现行会计准则 280

(五)启示:公认会计原则——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更新的概念 281

三、国际会计准则建设的特点及其经验 283

(一)国际会计准则建设的理论依据 285

(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组织机构 288

(三)国际会计准则建设的适当程序 291

(四)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成就和规划 292

(五)核心准则 297

(六)反思与预期 301

参考文献 302

第十五章 关于我国会计准则建设问题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305

一、问卷的设计及调查结果 306

二、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评价 307

(一)关于构建中的会计准则体系与现行会计制度的关系 307

(二)关于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 310

(三)我国会计准则的立足点 315

(四)《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或重构问题 315

(五)关于具体会计准则的急需程度 316

(六)关于现实需要而未列入的准则项目 319

参考文献 320

附录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