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老年医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志文,陈友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0792668
  • 页数:51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老年医学基础 1

一、遗传程序学说 1

二、差错灾难学说 1

目 录 1

目 录 1

第一节衰老机制 1

第一章老年医学基础 1

第一节衰老机制 1

一、遗传程序学说 1

二、差错灾难学说 1

三、自由基学说 2

三、自由基学说 2

四、交联学说 2

四、交联学说 2

五、免疫学说 3

五、免疫学说 3

八、废物学说 4

六、内分泌学说 4

七、体细胞突变学说 4

八、废物学说 4

六、内分泌学说 4

七、体细胞突变学说 4

第二节增龄对各系统解剖生理及 5

第二节增龄对各系统解剖生理及 5

器官系统的机能改变 5

的改变 5

一、增龄对各系统解剖生理 5

器官系统的机能改变 5

(二)循环系统改变 5

(一)形体的改变 5

的改变 5

一、增龄对各系统解剖生理 5

(二)循环系统改变 5

(一)形体的改变 5

(三)呼吸系统改变 6

(三)呼吸系统改变 6

(四)消化系统改变 6

(五)泌尿系统改变 6

(五)泌尿系统改变 6

(四)消化系统改变 6

二、增龄对器官系统机能的改变 7

(七)生殖系统改变 7

(六)神经系统改变 7

(一)循环系统改变 7

(八)内分沁系统改变 7

(一)循环系统改变 7

二、增龄对器官系统机能的改变 7

(八)内分沁系统改变 7

(七)生殖系统改变 7

(六)神经系统改变 7

(四)泌尿系统改变 8

(三)消化系统改变 8

(六)内分泌系统改变 8

(六)内分泌系统改变 8

(五)神经系统改变 8

(四)泌尿系统改变 8

(三)消化系统改变 8

(二)呼吸系统改变 8

(二)呼吸系统改变 8

(五)神经系统改变 8

第三节老年人的用药问题 9

一、老年生理变化与药物 9

(四)老年人药物的肾脏排泄 9

(三)老年人药物肝内代谢 9

(二)老年人的药物分布 9

(一)老年人的药物吸收 9

动力学特点 9

一、老年生理变化与药物 9

第三节老年人的用药问题 9

动力学特点 9

(一)老年人的药物吸收 9

(三)老年人药物肝内代谢 9

(四)老年人药物的肾脏排泄 9

(二)老年人的药物分布 9

(一)吸收过程的相互作用 10

(五)老年人药物代谢与受体的低敏和超敏作用 10

二、老年人药物的相互作用 10

(一)吸收过程的相互作用 10

二、老年人药物的相互作用 10

(五)老年人药物代谢与受体的低敏和超敏作用 10

三、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 11

(二)血浆运转中蛋白的 11

竞争结合 11

三、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 11

相互作用 11

(三)生物转化的相互作用 11

(四)肾脏排泄的相互作用 11

(五)受体位点的药物 11

相互作用 11

(二)血浆运转中蛋白的 11

竞争结合 11

(三)生物转化的相互作用 11

(四)肾脏排泄的相互作用 11

(五)受体位点的药物 11

四、老年人药物治疗原则 12

四、老年人药物治疗原则 12

一、老年期疾病的特点 13

第一节老年病的一般诊断程序 13

思维程序和治疗原则 13

第二章老年人常见症状的诊断 13

一、老年期疾病的特点 13

第一节老年病的一般诊断程序 13

思维程序和治疗原则 13

第二章老年人常见症状的诊断 13

二、老年病人的诊断程序 14

二、老年病人的诊断程序 14

第二节发热 15

一、发热的定义 15

第二节发热 15

(一)致热原性发热 15

一、发热的定义 15

二、发热的机理 15

二、发热的机理 15

(二)非致热原性发热 15

(一)致热原性发热 15

(二)非致热原性发热 15

三、发热的分期 16

三、发热的分期 16

(一)感染性发热 17

(二)非感染性发热 17

(二)热型 17

(一)病史 17

(二)热型 17

(一)病史 17

五、发热的诊断思维程序 17

(二)非感染性发热 17

五、发热的诊断思维程序 17

四、发热的病因 17

四、发热的病因 17

(一)感染性发热 17

(三)伴随症状和体征 18

(三)伴随症状和体征 18

(四)辅助检查 20

(四)辅助检查 20

(一)颅外部分 21

(一)颅外部分 21

六、发热的治疗原则 21

第三节头痛 21

一、头部的致痛结构 21

第三节头痛 21

一、头部的致痛结构 21

六、发热的治疗原则 21

二、颅内外结构发生疼痛的原因 22

(二)颅内部分 22

二、颅内外结构发生疼痛的原因 22

(二)颅内部分 22

(二)普通偏头痛 23

四、头痛的国际分类法(1988年) 23

(一)典型偏头痛 23

(二)普通偏头痛 23

五、临床常见的头痛 23

(一)典型偏头痛 23

五、临床常见的头痛 23

四、头痛的国际分类法(1988年) 23

三、头痛的神经传导 23

三、头痛的神经传导 23

(组织胺性头痛) 24

(四)紧张性头痛 24

(五)脑肿瘤所致的头痛 24

(六)颅内低压性头痛 24

(七)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头痛 24

(三)丛集性头痛 24

(七)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头痛 24

(六)颅内低压性头痛 24

(五)脑肿瘤所致的头痛 24

(四)紧张性头痛 24

(组织胺性头痛) 24

(三)丛集性头痛 24

六、诊断 25

(十三)精神性头痛 25

(八)高血压性头痛 25

(九)颞动脉炎 25

(十)五官科疾病所致的头痛 25

(十一)颅外伤性头痛 25

(十二)炎性头痛 25

(十四)枕神经痛 25

(八)高血压性头痛 25

(九)颞动脉炎 25

(十)五官科疾病所致的头痛 25

(十一)颅外伤性头痛 25

(十二)炎性头痛 25

(十三)精神性头痛 25

(十四)枕神经痛 25

六、诊断 25

(一)病因治疗 26

(一)病史 26

(三)辅助检查 26

七、处理原则 26

(一)病因治疗 26

(二)对症治疗 26

(二)体检 26

(二)对症治疗 26

七、处理原则 26

(三)辅助检查 26

(二)体检 26

(一)病史 26

第四节眩晕 27

第四节眩晕 27

二、眩晕的分类 28

(一)按眩晕的性质分类 28

(二)以眩晕的病源分类 28

一、解剖生理 28

(二)以眩晕的病源分类 28

二、眩晕的分类 28

一、解剖生理 28

(一)按眩晕的性质分类 28

三、眩晕的病因 29

(一)耳源性眩晕 29

三、眩晕的病因 29

四、引起眩晕的常见疾病的 29

临床特点 29

(一)耳源性眩晕 29

(四)全身疾病性眩晕 29

(二)神经源性眩晕 29

(三)眼源性眩晕 29

(二)神经源性眩晕 29

(一)耳源性眩晕 29

(五)精神性疾病所引起的眩晕 29

(一)耳源性眩晕 29

临床特点 29

四、引起眩晕的常见疾病的 29

(五)精神性疾病所引起的眩晕 29

(四)全身疾病性眩晕 29

(三)眼源性眩晕 29

(四)全身疾病性眩晕 31

(三)眼源性眩晕 31

(二)神经源性眩晕 31

(四)全身疾病性眩晕 31

(三)眼源性眩晕 31

(二)神经源性眩晕 31

五、诊断 32

(一)病史与检查 32

(一)病史与检查 32

五、诊断 32

非前庭眩晕 33

(二)分辨前庭性眩晕和 33

(三)明确眩晕的病因 33

六、处理原则 33

(一)一般处理 33

(二)分辨前庭性眩晕和 33

非前庭眩晕 33

(三)明确眩晕的病因 33

六、处理原则 33

(一)一般处理 33

(二)对症治疗 33

(二)对症治疗 33

一、发病机理 34

(三)病因治疗 34

第五节抽搐 34

一、发病机理 34

(一)大脑功能的短暂性障碍 34

(三)病因治疗 34

第五节抽搐 34

(一)大脑功能的短暂性障碍 34

(二)局限性抽搐 35

(二)非大脑功能的障碍 35

二、抽搐的分类 35

(一)伴发意识障碍的抽搐 35

(二)非大脑功能的障碍 35

二、抽搐的分类 35

(一)全身性抽搐 35

(一)全身性抽搐 35

三、抽搐的病因 35

(一)伴发意识障碍的抽搐 35

三、抽搐的病因 35

(二)局限性抽搐 35

(二)不伴意识障碍的抽搐 36

(二)体检 36

四、诊断 36

(一)病史 36

(二)体检 36

(三)辅助检查 36

(三)辅助检查 36

(一)病史 36

四、诊断 36

(二)不伴意识障碍的抽搐 36

五、治疗 37

(一)控制抽搐发作 37

(二)病因治疗 37

(三)对症治疗 37

(三)对症治疗 37

(二)病因治疗 37

(一)控制抽搐发作 37

五、治疗 37

一、解剖与病理生理 38

第六节瘫痪 38

(四)加强临床护理 38

(四)加强临床护理 38

第六节瘫痪 38

一、解剖与病理生理 38

(二)程度 39

二、瘫痪分类的依据 39

(一)原因 39

二、瘫痪分类的依据 39

(一)原因 39

(二)程度 39

不同部位的病变 40

不同部位的病变 40

(五)运动传导通路上 40

(四)分布 40

(三)肌张力状态 40

(四)分布 40

(三)肌张力状态 40

(五)运动传导通路上 40

(六)两上肢瘫痪 41

(五)截瘫 41

(四)四肢瘫痪 41

(三)交叉性瘫痪 41

(二)偏瘫 41

(一)单瘫 41

三、瘫痪的病因 41

(七)面肌瘫痪 41

三、瘫痪的病因 41

(一)单瘫 41

(二)偏瘫 41

(三)交叉性瘫痪 41

(四)四肢瘫痪 41

(五)截瘫 41

(六)两上肢瘫痪 41

(七)面肌瘫痪 41

(八)吞咽困难 42

(九)注视麻痹 42

(十)核间性眼肌麻痹 42

(十一)眼外肌麻痹 42

四、诊断 42

(一)病史 42

(二)体检 42

(八)吞咽困难 42

(二)体检 42

(一)病史 42

四、诊断 42

(十一)眼外肌麻痹 42

(十)核间性眼肌麻痹 42

(九)注视麻痹 42

(三)辅助检查 43

第七节昏迷 43

一、昏迷的病理生理 43

(一)幕上占位性损害 43

(二)防治合并症 43

(一)病因治疗 43

(三)辅助检查 43

五、治疗 43

(三)对症支持疗法 43

(四)加强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 43

五、治疗 43

(一)病因治疗 43

(二)防治合并症 43

(三)对症支持疗法 43

(四)加强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 43

第七节昏迷 43

一、昏迷的病理生理 43

(一)幕上占位性损害 43

(二)幕下占位性损害 44

(二)幕下占位性损害 44

(二)中度昏迷 45

(一)浅昏迷 45

(三)脑代谢性病变 45

二、昏迷的分类 45

(五)醒状昏迷 45

(四)过度昏迷 45

(三)深昏迷 45

(二)中度昏迷 45

(四)过度昏迷 45

(五)醒状昏迷 45

(一)浅昏迷 45

(三)深昏迷 45

(三)脑代谢性病变 45

二、昏迷的分类 45

(二)全身性疾病 46

(六)昏迷状态的区分 46

三、昏迷的病因 46

三、昏迷的病因 46

(六)昏迷状态的区分 46

(一)颅内病变 46

(一)颅内病变 46

(二)全身性疾病 46

四、诊断 47

(二)体检 47

(一)病史 47

(二)体检 47

(一)病史 47

四、诊断 47

(三)辅助检查 49

(三)辅助检查 49

(二)维持呼吸功能 51

(一)一般处理 51

五、治疗 51

(二)维持呼吸功能 51

(一)一般处理 51

五、治疗 51

(四)维持循环功能 52

(三)病因治疗 52

(四)维持循环功能 52

(三)病因治疗 52

(六)纳络酮的应用 53

(七)对症处理 53

(八)脑保护剂的应用 53

(九)脑代谢活化剂的应用 53

(五)维持足够的营养及水分 53

(八)脑保护剂的应用 53

(九)脑代谢活化剂的应用 53

(五)维持足够的营养及水分 53

(六)纳络酮的应用 53

(七)对症处理 53

(六)循环障碍 55

(五)维生素缺乏 55

(七)脑外伤 55

(四)代谢障碍 55

(三)中毒 55

(七)脑外伤 55

(十)高压氧疗法 55

(十一)护理 55

第八节谵妄状态 55

一、病因 55

(一)神经系统疾病 55

(二)感染和发热 55

(三)中毒 55

(十)高压氧疗法 55

(六)循环障碍 55

(五)维生素缺乏 55

(四)代谢障碍 55

(二)感染和发热 55

(一)神经系统疾病 55

一、病因 55

第八节谵妄状态 55

(十一)护理 55

(九)癫痫 56

四、诊断 56

(八)精神创伤 56

(九)癫痫 56

(十)精神疾患 56

二、发病机理 56

三、临床表现 56

四、诊断 56

(一)病史 56

三、临床表现 56

二、发病机理 56

(十)精神疾患 56

(一)病史 56

(八)精神创伤 56

(二)体格检查 57

(二)体格检查 57

五、处理 57

(三)辅助检查 57

五、处理 57

(三)辅助检查 57

(一)反射性昏厥 58

一、昏厥的病因分类 58

二、昏厥的发病机理 58

三、常见昏厥的临床特征 58

(一)反射性昏厥 58

六、预后 58

第九节昏厥 58

三、常见昏厥的临床特征 58

二、昏厥的发病机理 58

第九节昏厥 58

六、预后 58

一、昏厥的病因分类 58

(二)心源性昏厥 61

(二)心源性昏厥 61

(一)诊断 62

(三)脑源性昏厥 62

(四)血液成分异常所致昏厥 6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62

(一)诊断 62

(三)脑源性昏厥 62

(四)血液成分异常所致昏厥 6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62

(二)鉴别诊断 63

五、治疗 63

(一)病因治疗 63

(二)鉴别诊断 63

五、治疗 63

(一)病因治疗 63

第十节吞咽困难 64

(二)对症治疗 64

(二)扁桃体周围脓肿 64

(一)口炎 64

(二)扁桃体周围脓肿 64

(一)口炎 64

二、临床常见的吞咽困难疾病 64

一、发病机理及病因 64

第十节吞咽困难 64

二、临床常见的吞咽困难疾病 64

一、发病机理及病因 64

(二)对症治疗 64

(五)消化性食管炎、 65

消化性食管溃疡 65

(四)非特异性食管炎 65

(三)咽、喉结核 65

(三)咽、喉结核 65

(六)食管癌 65

消化性食管溃疡 65

(五)消化性食管炎、 65

(四)非特异性食管炎 65

(六)食管癌 65

(七)食管憩室 66

(九)食管受压所致的吞咽困难 66

(十)重症肌无力 66

(七)食管憩室 66

(八)食管裂孔疝 66

(九)食管受压所致的吞咽困难 66

(十)重症肌无力 66

(八)食管裂孔疝 66

(十一)舌咽迷走神经麻痹 67

(十七)弥漫性食管痉挛 67

(十六)缺铁性吞咽困难 67

(十二)硬皮病 67

(十五)贲门痉挛 67

(十四)狂犬病 67

(十三)破伤风 67

(十二)硬皮病 67

(十一)舌咽迷走神经麻痹 67

(十三)破伤风 67

(十四)狂犬病 67

(十五)贲门痉挛 67

(贲门失弛缓症) 67

(十六)缺铁性吞咽困难 67

(十七)弥漫性食管痉挛 67

(贲门失弛缓症) 67

三、诊断 68

四、治疗 68

(一)内科治疗 68

(一)内科治疗 68

四、治疗 68

三、诊断 68

(二)放射治疗 69

(三)手术治疗 69

第十一节胸痛 69

一、诊断程序 69

(一)胸痛的特点 69

一、诊断程序 69

第十一节胸痛 69

(三)手术治疗 69

(二)放射治疗 69

(一)胸痛的特点 69

(三)常见疾病胸痛的特点 70

(二)胸痛的病因定位诊断 70

(三)常见疾病胸痛的特点 70

(二)胸痛的病因定位诊断 70

二、治疗原则 72

第十二节咯血 72

二、治疗原则 72

第十二节咯血 72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72

(一)支气管疾病 72

(二)肺部疾病 72

(一)支气管疾病 72

(二)肺部疾病 72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72

(二)体征 73

(四)全身疾病及其他原因 73

(三)肺血管疾病 73

二、临床表现 73

(一)症状 73

(二)体征 73

二、临床表现 73

(一)症状 73

(四)全身疾病及其他原因 73

(三)肺血管疾病 73

(一)诊断 74

(二)鉴别诊断 74

五、治疗 74

(一)一般止血治疗 74

(二)中等或大量咯血的治疗 74

三、辅助检查 74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74

(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74

(二)痰液检查 74

(一)胸部X线检查 74

五、治疗 74

(二)鉴别诊断 74

(一)诊断 74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74

(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74

(二)痰液检查 74

(一)胸部X线检查 74

(二)中等或大量咯血的治疗 74

三、辅助检查 74

(一)一般止血治疗 74

(三)咯血窒息的抢救治疗 75

(三)咯血窒息的抢救治疗 75

(四)肿瘤因素 76

(一)炎症、溃疡性因素 76

第十三节上消化道出血 76

一、病因分类 76

(一)炎症、溃疡性因素 76

(二)机械因素 76

(三)血管性因素 76

(五)全身性疾病 76

(五)全身性疾病 76

(四)肿瘤因素 76

(三)血管性因素 76

(二)机械因素 76

第十三节上消化道出血 76

一、病因分类 76

早期识别 77

二、临床表现 77

(一)呕血与黑粪 77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77

(三)氮质血症 77

(四)发热 77

三、诊断 77

(一)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 77

早期识别 77

(一)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 77

三、诊断 77

(四)发热 77

(三)氮质血症 77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77

(一)呕血与黑粪 77

二、临床表现 77

(四)出血的病因诊断 78

(二)出血量的估计 78

(二)出血量的估计 78

(三)判断是否有持续性出血 78

(四)出血的病因诊断 78

(三)判断是否有持续性出血 78

(一)一般治疗 79

(二)补充血容量 79

(一)一般治疗 79

(二)补充血容量 79

四、治疗 79

四、治疗 79

(三)止血 80

(三)止血 80

(五)手术治疗 81

五、预后 81

第十四节贫血 81

(四)介入治疗 81

(四)介入治疗 81

(五)手术治疗 81

五、预后 81

第十四节贫血 81

(三)临床表现 82

一、缺铁性贫血 82

一、缺铁性贫血 82

(一)铁的代谢 82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82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82

(一)铁的代谢 82

(三)临床表现 82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83

(六)治疗 83

(四)实验室检查 83

(四)实验室检查 83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83

(六)治疗 83

二、巨幼细胞性贫血 84

(二)病因、发病机制 84

(一)维生素B12、叶酸的代谢 84

(二)病因、发病机制 84

二、巨幼细胞性贫血 84

(一)维生素B12、叶酸的代谢 84

(三)临床表现 85

(四)实验室检查 8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85

(三)临床表现 8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85

(四)实验室检查 85

(三)实验室检查 8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86

(二)临床表现 8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86

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86

(六)治疗 86

(三)实验室检查 86

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86

(六)治疗 86

(二)临床表现 86

(五)治疗 87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87

(五)治疗 87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87

(四)内分泌病与贫血 88

四、继发性贫血 88

(一)感染性贫血 88

(五)结缔组织病与贫血 88

(二)肿瘤与贫血 88

(三)肾衰致贫血 88

(四)内分泌病与贫血 88

(五)结缔组织病与贫血 88

(三)肾衰致贫血 88

(二)肿瘤与贫血 88

(一)感染性贫血 88

四、继发性贫血 88

(二)便秘的病因 89

(六)药物与贫血 89

(一)排便生理 89

第十五节便秘和大便失禁 89

(二)便秘的病因 89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89

(一)排便生理 89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89

第十五节便秘和大便失禁 89

(六)药物与贫血 89

(三)大便失禁的病因 90

(一)病史与症状 90

二、诊断方法 90

(二)体格检查 90

(三)粪便检查 90

(四)内窥镜检查 90

(五)胃肠X线检查 90

(五)胃肠X线检查 90

(四)内窥镜检查 90

(三)粪便检查 90

(二)体格检查 90

(一)病史与症状 90

二、诊断方法 90

(三)大便失禁的病因 90

(六)特殊检查 91

三、治疗 91

(一)便秘的治疗 91

(一)便秘的治疗 91

三、治疗 91

(六)特殊检查 91

(二)大便失禁的治疗 92

(二)大便失禁的治疗 92

(二)气管、支气管 93

(一)肺容量 93

二、老年人肺功能改变 93

(三)肺组织 93

二、老年人肺功能改变 93

(一)胸廊 93

一、呼吸器官的老化 93

第一节概论 93

第三章老年呼吸系统疾病 93

(一)肺容量 93

(三)肺组织 93

(二)气管、支气管 93

(一)胸廊 93

一、呼吸器官的老化 93

第一节概论 93

第三章老年呼吸系统疾病 93

三、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特征 94

(三)换气功能 94

(二)通气功能 94

三、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特征 94

(三)换气功能 94

(二)通气功能 94

第二节慢性支气管炎 95

(二)内因 95

第二节慢性支气管炎 95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95

(一)外因 95

(二)内因 95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95

(一)外因 95

二、临床表现 96

(二)肺功能检查 96

三、辅助检查 96

(二)肺功能检查 96

(一)症状 96

(二)体征 96

(三)临床分期 96

三、辅助检查 96

(一)X线检查 96

(一)X线检查 96

二、临床表现 96

(一)症状 96

(二)体征 96

(三)临床分期 96

(二)鉴别诊断 97

(一)诊断 9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97

五、治疗 97

(一)缓解期的治疗 9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97

(一)诊断 97

(二)鉴别诊断 97

五、治疗 97

(一)缓解期的治疗 97

(一)吸烟 98

第三节阻塞性肺气肿 98

(二)发作期的治疗 98

第三节阻塞性肺气肿 98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98

(一)吸烟 98

(二)发作期的治疗 98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98

(二)体征 99

(三)大气污染 99

(二)慢性支气管炎 99

二、病理 99

(一)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99

(二)全小叶型肺气肿 99

(三)混合型肺气肿 99

三、临床表现 99

(一)症状 99

(一)症状 99

(二)体征 99

三、临床表现 99

(三)混合型肺气肿 99

(二)全小叶型肺气肿 99

(一)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99

二、病理 99

(三)大气污染 99

(二)慢性支气管炎 99

四、辅助检查 100

(一)X线检查 100

(二)肺功能检查 100

(四)氧气治疗 100

(四)氧气治疗 100

(三)药物治疗 100

(二)运动锻炼 100

(一)防止病情继续发展 100

六、治疗 100

五、诊断 100

四、辅助检查 100

(一)防止病情继续发展 100

(一)X线检查 100

(二)肺功能检查 100

五、诊断 100

六、治疗 100

(三)药物治疗 100

(二)运动锻炼 100

(五)体外膈肌起搏 101

一、发病原因 101

(一)呼吸功能的改变 101

二、病理生理 101

(三)主要累及肺部血管的疾病 101

(二)主要累及胸廓运动的疾病 101

肺泡的疾病 101

(一)主要累及呼吸道和 101

一、发病原因 101

第四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01

(五)体外膈肌起搏 101

(二)主要累及胸廓运动的疾病 101

(一)呼吸功能的改变 101

(三)主要累及肺部血管的疾病 101

二、病理生理 101

第四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01

肺泡的疾病 101

(一)主要累及呼吸道和 101

三、临床表现 102

(三)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102

(二)血液气体变化 102

(一)症状 102

(二)血液气体变化 102

(三)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102

三、临床表现 102

(一)症状 102

(二)体征 103

四、辅助检查 103

(一)实验室检查 103

(二)X线检查 103

(三)心电图检查 103

四、辅助检查 103

(一)实验室检查 103

(二)X线检查 103

(三)心电图检查 103

(四)心电向量图检查 103

(二)体征 103

(四)心电向量图检查 103

(五)超声心动图检查 104

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治疗 104

六、治疗 104

(二)鉴别诊断 104

(一)诊断 104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04

(六)肺功能检查 104

(二)鉴别诊断 104

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治疗 104

六、治疗 104

(一)诊断 104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04

(六)肺功能检查 104

(五)超声心动图检查 104

第五节老年人肺炎 105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05

第五节老年人肺炎 105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05

(一)病原 105

(一)病原 105

(二)发病机理 106

二、临床表现 106

(一)症状 106

(二)体征 106

三、辅助检查 106

(一)实验室检查 106

(二)发病机理 106

二、临床表现 106

(一)症状 106

(二)体征 106

三、辅助检查 106

(一)实验室检查 106

(一)诊断 10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07

(二)鉴别诊断 107

(二)胸部X线检查 107

(二)鉴别诊断 107

(二)胸部X线检查 107

(一)诊断 10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07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108

(四)抗生素治疗 108

五、治疗 108

(一)患病率 108

一、流行病学 108

第六节老年人肺结核 108

(五)并发症的治疗 108

(四)抗生素治疗 108

(三)支持治疗 108

(二)合理氧疗 108

(二)合理氧疗 108

五、治疗 108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108

(五)并发症的治疗 108

第六节老年人肺结核 108

一、流行病学 108

(一)患病率 108

(三)支持治疗 108

(二)发病机理 109

三、病理改变 109

(一)渗出性病变 109

(一)症状 109

四、临床表现 109

(四)空洞 109

(二)增殖性病变 109

(三)干酪样坏死 109

(四)空洞 109

四、临床表现 109

(一)症状 109

(三)干酪样坏死 109

(二)增殖性病变 109

(一)渗出性病变 109

三、病理改变 109

(二)发病机理 109

(一)病原 109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 109

(二)死亡率 109

(二)死亡率 109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 109

(一)病原 109

(二)体征 110

(三)临床特点 110

五、辅助检查 110

(一)痰结核菌检查 110

(二)结核菌素试验 110

(二)体征 110

(三)临床特点 110

五、辅助检查 110

(一)痰结核菌检查 110

(二)结核菌素试验 110

七、治疗 111

(二)鉴别诊断 111

(一)诊断 111

(一)老年人肺结核的治疗特点 111

(三)X线检查 111

七、治疗 111

(一)老年人肺结核的治疗特点 111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11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11

(三)X线检查 111

(二)鉴别诊断 111

(一)诊断 111

(二)标准化疗方案 112

(二)标准化疗方案 112

第七节支气管肺癌 113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13

(一)吸烟 113

(二)大气污染 113

(三)与职业有关的致癌因素 113

(四)与肺部其他疾患的关系 113

第七节支气管肺癌 113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13

(一)吸烟 113

(二)大气污染 113

(三)与职业有关的致癌因素 113

(四)与肺部其他疾患的关系 113

二、病理学和分类 114

(二)组织学分型 114

(三)病理特征 114

三、临床表现 114

(一)部位分布 114

三、临床表现 114

二、病理学和分类 114

(一)部位分布 114

(二)组织学分型 114

(三)病理特征 114

四、诊断 115

(一)影像学诊断 115

(一)影像学诊断 115

四、诊断 115

五、临床分期 116

(五)核磁共振检查 116

(四)放射性核素检查 116

(三)血清标记物检查 116

(二)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 116

(五)核磁共振检查 116

(二)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 116

(三)血清标记物检查 116

(四)放射性核素检查 116

五、临床分期 116

六、鉴别诊断 117

(一)肺结核 117

六、鉴别诊断 117

(一)肺结核 117

(二)肺炎 117

(二)肺炎 117

(三)肺部良性肿瘤 118

七、治疗 118

(一)手术治疗 118

(二)放射治疗 118

七、治疗 118

(一)手术治疗 118

(二)放射治疗 118

(三)化学治疗 118

(四)免疫治疗 118

(五)其它疗法 118

(五)其它疗法 118

(四)免疫治疗 118

(三)化学治疗 118

(三)肺部良性肿瘤 118

(二)血管的变化 119

第一节老年循环系统 119

第四章老年循环系统疾病 119

(一)心脏的改变 119

生理解剖特点 119

一、心血管老化所致形态改变 119

(二)血管的变化 119

(一)心脏的改变 119

一、心血管老化所致形态改变 119

生理解剖特点 119

第一节老年循环系统 119

第四章老年循环系统疾病 119

(三)儿茶酚胺的变化 120

(二)酶的变化 120

(一)心肌蛋白的变化 120

二、生物化学变化 120

(四)胶原的变化 120

三、机能变化 120

(一)心脏生理功能的改变 120

(一)心脏生理功能的改变 120

三、机能变化 120

(四)胶原的变化 120

(三)儿茶酚胺的变化 120

(二)酶的变化 120

(一)心肌蛋白的变化 120

二、生物化学变化 120

四、血液的变化 121

(二)血管功能的改变 121

四、血液的变化 121

(二)血管功能的改变 121

第二节冠心病 122

一、概述 122

(一)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122

(二)冠心病分型 122

一、概述 122

(一)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122

(二)冠心病分型 122

第二节冠心病 122

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123

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123

(一)病因发病机理 123

(二)临床表现 123

(二)临床表现 123

(一)病因发病机理 123

(四)诊断 124

(三)辅助检查 124

(五)治疗 124

(五)治疗 124

(四)诊断 124

(三)辅助检查 124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25

(二)临床表现 125

(三)分型 125

三、心绞痛 125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25

(三)分型 125

(二)临床表现 125

三、心绞痛 125

(四)辅助检查 126

(四)辅助检查 126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27

(六)治疗 127

(六)治疗 127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27

四、心肌梗塞 129

四、心肌梗塞 129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130

(二)临床表现 130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130

(二)临床表现 130

(三)辅助检查 131

(三)辅助检查 131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33

(五)并发症 133

(五)并发症 13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33

(六)治疗 134

(六)治疗 134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137

(二)临床表现 137

(四)治疗 137

(一)病因发病机理 137

五、心肌纤维化 137

(四)治疗 137

五、心肌纤维化 137

(一)病因发病机理 137

(二)临床表现 137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137

一、老年人猝死的易患因素 138

一、老年人猝死的易患因素 138

第三节老年人猝死 138

第三节老年人猝死 138

常见病因 139

(一)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 139

三、老年人心脏性猝死 139

二、老年人猝死的机理 139

二、老年人猝死的机理 139

三、老年人心脏性猝死 139

(一)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 139

常见病因 139

临床特点 140

(二)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 140

四、老年人非心脏性猝死 140

(二)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 140

临床特点 140

四、老年人非心脏性猝死 140

(二)非血管性猝死 141

五、老年人猝死的救治 141

五、老年人猝死的救治 141

(一)血管性猝死 141

(二)非血管性猝死 141

(一)血管性猝死 141

第四节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143

第四节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143

一、流行病学特点 144

二、病理生理基础 144

三、临床表现 144

(一)临床症状 144

(二)体征 144

(一)临床症状 144

二、病理生理基础 144

一、流行病学特点 144

三、临床表现 144

(二)体征 144

四、辅助检查 14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4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45

四、辅助检查 145

七、预防和治疗 146

六、分期 146

七、预防和治疗 146

六、分期 146

第五节高血压病 147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147

八、预后 147

(二)发病机理 147

(一)病因 147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147

(二)发病机理 147

第五节高血压病 147

八、预后 147

(一)病因 147

(一)缓进型高血压病 148

二、临床表现 148

(一)缓进型高血压病 148

二、临床表现 148

(二)急进型高血压 149

(三)收缩期高血压 149

(四)高血压危重症 149

三、辅助检查 149

(一)血液 149

(一)血液 149

三、辅助检查 149

(四)高血压危重症 149

(三)收缩期高血压 149

(二)急进型高血压 149

(五)心电图 150

(四)胸部X线 150

(六)超声心动图 150

(三)肾脏功能 150

(二)尿液 150

(七)眼底检查 150

(二)尿液 150

四、高血压病的分期 150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50

(一)诊断 150

(六)超声心动图 150

(五)心电图 150

(四)胸部X线 150

(三)肾脏功能 150

(七)眼底检查 150

四、高血压病的分期 150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50

(一)诊断 150

(二)鉴别诊断 151

(二)鉴别诊断 151

(二)药物治疗 152

六、治疗 152

(二)药物治疗 152

(一)非药物治疗 152

六、治疗 152

(一)非药物治疗 152

(三)高血压危象的治疗 153

(四)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 153

(四)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 153

(三)高血压危象的治疗 153

(五)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 154

(五)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 154

(二)临床表现 155

第六节心力衰竭 155

一、急性心力衰竭 155

(一)病因 155

(二)临床表现 155

(一)病因 155

一、急性心力衰竭 155

第六节心力衰竭 15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56

(四)治疗 15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56

(四)治疗 156

二、充血性心力衰竭 157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57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57

二、充血性心力衰竭 157

(二)临床表现 158

(二)临床表现 158

(四)治疗 160

(四)治疗 16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6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60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64

三、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 164

三、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 164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64

(二)临床表现 165

(三)左室舒张功能评定 16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65

(三)左室舒张功能评定 165

(二)临床表现 16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65

(五)治疗 166

(五)治疗 166

四、顽固性心力衰竭 167

(一)原有心脏病的诊断 167

四、顽固性心力衰竭 167

(一)原有心脏病的诊断 167

(二)进一步认识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 168

(四)对治疗的评价 168

(三)使心力衰竭加重的 168

诱发因素 168

(五)制定新的治疗计划 168

(五)制定新的治疗计划 168

(四)对治疗的评价 168

诱发因素 168

(三)使心力衰竭加重的 168

(二)进一步认识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 168

第七节心律失常 169

(二)临床表现 169

(一)病因与诱因 169

一、过早搏动 169

(一)病因与诱因 169

第七节心律失常 169

(二)临床表现 169

一、过早搏动 169

(三)心电图特征 170

(三)心电图特征 170

(四)治疗 171

(四)治疗 171

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73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73

(二)临床表现 173

(四)诊断 173

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73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73

(二)临床表现 173

(三)心电图表现 173

(四)诊断 173

(三)心电图表现 173

(五)治疗 174

(五)治疗 174

三、心房颤动 175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75

(二)临床表现 175

三、心房颤动 175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75

(二)临床表现 175

(三)心电图表现 176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76

(五)治疗 176

(三)心电图表现 176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76

(五)治疗 176

四、房室传导阻滞 178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78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78

四、房室传导阻滞 178

(三)心电图表现 179

(二)临床表现 179

(二)临床表现 179

(三)心电图表现 179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80

(四)希氏束电图对阻滞的定位 180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80

(四)希氏束电图对阻滞的定位 180

(六)治疗 181

(六)治疗 181

(一)发生机理和分型 182

五、陈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82

(二)临床表现 182

(一)发生机理和分型 182

五、陈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82

(二)临床表现 182

(四)治疗 183

(三)心电图表现 183

(三)心电图表现 183

(四)治疗 183

(五)预防 184

六、室性心动过速 184

(五)预防 184

六、室性心动过速 184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84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84

(二)临床表现 185

(三)心电图表现 185

(四)治疗 185

(二)临床表现 185

(三)心电图表现 185

(四)治疗 185

一、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88

第八节动脉、静脉性疾病 188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88

第八节动脉、静脉性疾病 188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88

一、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88

(三)辅助检查 18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89

(二)临床表现 189

(二)临床表现 18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89

(三)辅助检查 189

(五)治疗 190

(五)治疗 190

(二)临床表现 191

(三)辅助检查 191

(一)病因 191

二、血栓性静脉炎 191

(三)辅助检查 191

(二)临床表现 191

(一)病因 191

二、血栓性静脉炎 191

(五)治疗 192

(五)治疗 192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192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192

(二)各器官的功能改变 193

第五章老年消化系统疾病 193

一、老年期消化系统生理特点 193

(一)各器官的形态变化 193

(二)各器官的功能改变 193

(一)各器官的形态变化 193

一、老年期消化系统生理特点 193

第五章老年消化系统疾病 193

二、病理分型和病理生理 194

(一)病理分型 194

二、老年人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 194

(一)症状和体征不典型 194

(二)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 194

(三)对药物治疗反应差 194

第一节食管裂孔疝 194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194

二、病理分型和病理生理 194

(二)病理生理 194

(二)病理生理 194

(一)病理分型 194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194

第一节食管裂孔疝 194

(三)对药物治疗反应差 194

(二)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 194

(一)症状和体征不典型 194

二、老年人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 194

(六)体征 195

四、并发症 195

(二)疝本身的并发症 195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195

(一)临床诊断 195

(六)体征 195

(五)其他症状 195

(四)心脏症状 195

三、临床表现 195

(三)上消化道出血 195

(二)吞咽困难 195

(一)胸骨后烧灼感 195

三、临床表现 195

(一)反流性食管炎 195

四、并发症 195

(一)胸骨后烧灼感 195

(二)吞咽困难 195

(三)上消化道出血 195

(四)心脏症状 195

(五)其他症状 195

(一)临床诊断 195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195

(二)疝本身的并发症 195

(一)反流性食管炎 195

(二)X线诊断 196

(三)内窥镜诊断 196

六、治疗 196

(一)内科治疗 196

六、治疗 196

(二)X线诊断 196

(三)内窥镜诊断 196

(一)内科治疗 196

(三)营养不良与微量元素缺乏 197

(二)亚硝胺类化合物和霉菌 197

(一)饮食习惯和食管慢性刺激 197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197

第二节食管癌 197

(二)外科手术治疗 197

(三)营养不良与微量元素缺乏 197

(二)亚硝胺类化合物和霉菌 197

(一)饮食习惯和食管慢性刺激 197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197

第二节食管癌 197

(二)外科手术治疗 197

(二)临床病理分期及分型 198

(二)临床病理分期及分型 198

(四)遗传因素 198

二、病理学 198

(一)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198

(三)组织学分型 198

(三)组织学分型 198

(一)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198

二、病理学 198

(四)遗传因素 198

三、临床表现 199

(四)食管癌的转移和扩散 199

(一)食管癌的早期症状 199

(二)食管癌的晚期症状 199

(三)体征 199

(三)体征 199

(二)食管癌的晚期症状 199

(一)食管癌的早期症状 199

三、临床表现 199

(四)食管癌的转移和扩散 199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200

六、治疗 200

(一)手术治疗 200

四、实验室检查 200

(一)食管细胞学检查 200

(二)纤维食管胃镜检查 200

(三)X线检查 200

(四)超声内镜(EUS)检查 200

四、实验室检查 200

(一)手术治疗 200

六、治疗 200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200

(五)其他检查方法 200

(五)其他检查方法 200

(四)超声内镜(EUS)检查 200

(三)X线检查 200

(二)纤维食管胃镜检查 200

(一)食管细胞学检查 200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201

第三节慢性胃炎 201

(五)中医中药治疗 201

(四)内镜下治疗 201

(三)化学治疗 201

(二)放射治疗 201

(一)病因 201

(二)放射治疗 201

(三)化学治疗 201

(一)病因 201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201

第三节慢性胃炎 201

(五)中医中药治疗 201

(四)内镜下治疗 201

(二)发病机理 202

(二)发病机理 202

(二)胃镜表现和病理改变 203

(一)临床分型 203

二、临床分型和病理学 203

(二)胃镜表现和病理改变 203

(一)临床分型 203

二、临床分型和病理学 203

三、临床表现 204

(三)悉尼胃炎新分类法 204

四、实验室检查 204

(三)悉尼胃炎新分类法 204

三、临床表现 204

四、实验室检查 204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205

六、治疗 205

(一)一般治疗 205

(二)药物治疗 205

(二)药物治疗 205

(一)一般治疗 205

六、治疗 205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205

第四节消化性溃疡 206

(三)手术治疗 206

(三)手术治疗 206

第四节消化性溃疡 206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207

二、病理学 207

(二)防御因子在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207

(一)攻击因子在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207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207

(一)溃疡发生的部位 207

(一)攻击因子在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207

(二)防御因子在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207

二、病理学 207

(一)溃疡发生的部位 207

(二)溃疡的大小 208

(三)病理改变 208

三、临床表现 208

四、并发症 208

(一)大量出血 208

(二)穿孔 208

(三)幽门梗阻 208

(二)溃疡的大小 208

(三)幽门梗阻 208

(二)穿孔 208

(一)大量出血 208

四、并发症 208

三、临床表现 208

(三)病理改变 208

七、治疗 209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209

(四)胃液分析 209

(三)粪便潜血试验 209

(二)纤维胃镜检查 209

(一)X线钡餐检查 209

五、实验室检查 209

七、治疗 209

(四)癌变 209

(四)癌变 209

五、实验室检查 209

(一)X线钡餐检查 209

(二)纤维胃镜检查 209

(三)粪便潜血试验 209

(四)胃液分析 209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209

(一)一般疗法 209

(一)一般疗法 209

(二)药物治疗 210

(二)药物治疗 210

(二)胃粘膜防御机能减弱 212

(一)胃排空延迟 212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212

第五节胃癌 212

(四)预防复发 212

(三)外科治疗 212

(三)与胃癌有关的疾病 212

(三)与胃癌有关的疾病 212

(二)胃粘膜防御机能减弱 212

(一)胃排空延迟 212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212

第五节胃癌 212

(四)预防复发 212

(三)外科治疗 212

(二)大体形态分型 213

(三)组织分型 213

(三)组织分型 213

(二)大体形态分型 213

(一)胃癌的好发部位 213

二、病理学 213

(一)胃癌的好发部位 213

(四)临床病理分期 213

二、病理学 213

(四)临床病理分期 213

(三)血行转移 214

(二)淋巴结转移 214

(四)腹腔内癌细胞种植 214

四、临床表现 214

(一)直接蔓延 214

三、转移途径 214

(一)症状 214

(二)体征 214

五、实验室检查 214

(一)胃液分析 214

(一)直接蔓延 214

三、转移途径 214

(二)粪便潜血试验 214

(二)粪便潜血试验 214

(一)胃液分析 214

五、实验室检查 214

(二)体征 214

(一)症状 214

四、临床表现 214

(四)腹腔内癌细胞种植 214

(三)血行转移 214

(二)淋巴结转移 214

(三)X线钡餐检查 215

(四)纤维胃镜检查 215

(五)超声胃镜(EUS)检查 215

(六)细胞学检查 215

(七)生物化学及免疫学检查 215

(七)生物化学及免疫学检查 215

(六)细胞学检查 215

(五)超声胃镜(EUS)检查 215

(四)纤维胃镜检查 215

(三)X线钡餐检查 215

(二)穿孔 216

(一)出血 216

(三)幽门、贲门梗阻 216

七、并发症 216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216

(一)外科治疗 216

(二)化学治疗 216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216

七、并发症 216

(一)出血 216

(二)穿孔 216

(三)幽门、贲门梗阻 216

八、治疗 216

八、治疗 216

(一)外科治疗 216

(二)化学治疗 216

(四)放射治疗 217

九、预后 217

(七)中医中药治疗 217

(六)温热疗法 217

(五)免疫治疗 217

(四)放射治疗 217

(三)内镜下治疗 217

(三)内镜下治疗 217

(八)综合治疗 217

(五)免疫治疗 217

(六)温热疗法 217

(八)综合治疗 217

(七)中医中药治疗 217

九、预后 21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18

一、急性胆囊炎 218

第六节胆囊炎 21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18

一、急性胆囊炎 218

第六节胆囊炎 218

(二)病理 219

(三)临床表现 219

(二)病理 219

(三)临床表现 219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220

(四)实验室检查 220

(六)治疗 220

(六)治疗 220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220

(四)实验室检查 220

二、慢性胆囊炎 221

(一)病因 221

(二)病理 221

(三)临床表现 221

(二)病理 221

(一)病因 221

二、慢性胆囊炎 221

(三)临床表现 221

(六)治疗 222

(四)诊断 222

(五)鉴别诊断 222

(六)治疗 222

(五)鉴别诊断 222

(四)诊断 222

(一)胆固醇结石 223

第七节胆石症 223

(二)胆色素结石 223

(三)混合性结石 223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223

(一)类脂质代谢障碍 223

第七节胆石症 223

(一)胆固醇结石 223

(二)胆色素结石 223

(三)混合性结石 223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223

(一)类脂质代谢障碍 223

(三)其他因素 224

(二)胆囊因素 224

(三)其他因素 224

(二)胆囊因素 224

(一)胆囊结石 225

(二)肝外胆结石 225

(三)肝内胆管结石 225

(三)肝内胆管结石 225

(二)肝外胆结石 225

二、临床表现 225

(一)胆囊结石 225

二、临床表现 225

五、防治 226

(一)饮食控制 226

三、诊断 226

四、鉴别诊断 226

(一)饮食控制 226

四、鉴别诊断 226

五、防治 226

三、诊断 226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227

(六)抗生素应用 227

(五)其他对症治疗 227

(四)解除胆绞痛 227

(三)增进胆汁排出 227

(二)溶石疗法 227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227

第八节慢性肝炎 227

(一)慢性迁延性肝炎(CPH) 227

(一)慢性迁延性肝炎(CPH) 227

(七)体外冲击波碎石 227

第八节慢性肝炎 227

(九)其他 227

(八)手术治疗 227

(七)体外冲击波碎石 227

(六)抗生素应用 227

(五)其他对症治疗 227

(四)解除胆绞痛 227

(三)增进胆汁排出 227

(二)溶石疗法 227

(九)其他 227

(八)手术治疗 227

(二)CAH的表现 228

(二)病原学检查 228

(一)肝功能变化 228

四、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 228

(二)CAH的表现 228

(一)CPH的表现 228

三、临床表现 228

(二)CAH 228

(一)CPH 228

二、病理学 228

(二)慢性活动性肝炎(CAH) 228

(一)CPH 228

(二)CAH 228

三、临床表现 228

(一)CPH的表现 228

二、病理学 228

(二)慢性活动性肝炎(CAH) 228

四、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 228

(一)肝功能变化 228

(二)病原学检查 228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229

六、治疗 229

(四)血液学改变 229

(三)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229

(二)CAH的治疗 229

(一)CPH的治疗 229

六、治疗 229

(二)CAH的诊断 229

(一)CPH的诊断 229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229

(四)血液学改变 229

(三)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229

(二)CAH的治疗 229

(一)CPH的治疗 229

(二)CAH的诊断 229

(一)CPH的诊断 229

(一)病毒性肝炎 230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230

第九节肝硬化 230

(二)慢性酒精中毒 230

第九节肝硬化 230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230

(一)病毒性肝炎 230

(三)胆汁淤积 230

(二)慢性酒精中毒 230

(三)胆汁淤积 230

(二)肝功能失代偿期 231

三、病理生理 231

四、临床表现 231

(一)肝功能代偿期 231

(二)肝功能失代偿期 231

(四)肝脏淤血 231

(五)营养不良 231

二、病理学 231

(四)肝脏淤血 231

(一)肝功能代偿期 231

(五)营养不良 231

二、病理学 231

三、病理生理 231

四、临床表现 231

五、实验室检查 232

(六)食管钡餐X线检查 232

(九)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232

(十)腹腔镜检查 232

(一)血常规 232

(二)尿常规 232

(三)肝功能试验 232

(四)腹水检查 232

(五)B超检查 232

(七)纤维食管胃镜检查 232

(十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术 232

(十一)免疫学检查 232

(八)放射性核素检查 232

五、实验室检查 232

(一)血常规 232

(二)尿常规 232

(三)肝功能试验 232

(四)腹水检查 232

(五)B超检查 232

(六)食管钡餐X线检查 232

(七)纤维食管胃镜检查 232

(八)放射性核素检查 232

(九)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232

(十)腹腔镜检查 232

(十一)免疫学检查 232

(十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术 232

(五)肝肾综合征 233

(五)肝肾综合征 233

(十三)经皮-脾门静脉造影 233

(十四)肝静脉导管术 233

(十五)CT和核磁共振(MRI)检查 233

六、并发症 233

(一)肝性脑病 233

(二)上消化道大出血 233

(三)感染 233

(四)原发性肝癌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