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形成性评价,因其与新兴教育理论的契合以及其特有的向学功能,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及政策的一个重大焦点。然而,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使这一源于西方的教育原则在中国,一个儒家文化依然根深蒂固的教育背景中得到了全新的阐释。本书,从社会文化视角出发,基于大学英语2007年的教育改革,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形成性评价在这一特殊社会文化范围内的主管部门的政策规划,地方性的实时调整,以及课堂上教师的实施与学生的应对等个层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一个国家重点大学和一个非重点大学以个人及小组访谈,课堂观察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的数据资料表明:学校管理文化的宽松与否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有一些影响。但是,教师教学资质、学生入学水平的高低似乎并没有造成两组教师和学生实施和应对行为的本质区别。他们的行为更多受地方性的政策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后效所决定。而地方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有很深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形成性评价在中国的有效实施任重道远。这一舶来教育理念的实施需要从上到下的理念更新,或者因地制宜制定适合的本土化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