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当代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真玉,王国范主编
  • 出 版 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10413333
  • 页数:519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

第一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二月革命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的影响 1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2

俄国二月革命 5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 6

第二节十月革命的胜利 7

革命和平发展方针的确立 7

临时政府的三次危机 10

武装起义方针的确立 12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 14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6

第三节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17

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的革命措拖 17

外国武装干涉的开始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22

国内战争的胜利 25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7

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爆发 29

第一节德国十一月革命 29

第二章一战后初期和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9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31

魏玛共和国的建立 32

第二节匈牙利革命 33

匈牙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 33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33

外国武装干涉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失败 34

第三节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 35

英、法、美等国的革命运动 35

日本的“米骚动” 38

第四节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 40

共产国际的建立 40

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 41

第五节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44

美国的柯立芝繁荣 44

英、法的经济状况和政治统治的新特点 46

日本的经济与政治 49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51

德国法西斯势力的兴起 52

第一节朝鲜的反日斗争 55

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 55

第三章一战后初期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55

“三·一起义” 56

“六·十万岁”运动 57

第二节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58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58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59

甘地主义 63

第三节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64

一战对土耳其的影响 64

民族解放战争 65

凯末尔政府的改革和凯末尔主义 70

第四节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73

英国对埃及的殖民统治 73

华夫脱运动和埃及的独立 75

1936年《英埃同盟条约》 79

第四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20年代的国际关系 80

第一节凡尔赛体系 80

巴黎和会的召开和列强间的矛盾与斗争 80

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 85

国际联盟的建立 87

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与争夺 89

第二节华盛顿体系 89

华盛顿会议 9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及其实质 95

第三节20年代的国际关系 96

热那亚会议和《拉巴洛条约》 96

德国赔款问题 99

《洛迦诺公约》 102

裁军问题和《非战公约》 105

第一节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108

国内战争结束后的形势 108

第五章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108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09

苏联的成立 113

列宁逝世 114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和斯大林模式 116

社会主义工业化 116

农业集体化运动 118

五年计划的实施 120

联共(布)党内斗争 122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28

1936年宪法 131

肃反运动 132

第一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35

危机的爆发及其表现 135

第六章世界经济大危机冲击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35

危机的后果 136

第二节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38

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 138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40

“新政”的实质和作用 143

危机年代美国的对外政策 144

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 145

第三节 日本的法西斯化和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45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46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47

第四节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51

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 151

希特勒上台 152

法西斯恐怖统治的确立 156

希特勒的扩军备战 158

第一节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60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160

第七章 30年代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 160

法国人民阵线的建立 161

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163

西班牙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165

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 168

第二节3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170

印度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70

朝鲜、越南人民的反帝斗争 172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75

尼加拉瓜的抗美游击战争 177

“九·一八”事变及英、法、美的态度 179

第八章30年代的国际关系 179

第一节30年代初国际关系的恶化 179

德、意的侵略扩张和英、法、美的不干涉政策 181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185

第二节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慕尼黑阴谋 187

德国吞并奥地利 187

苏台德区危机 189

慕尼黑阴谋及其后果 192

第三节英、法、苏三国谈判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94

波兰危机和英、法态度的变化 194

英、法、苏三国谈判及其失败 196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98

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 202

第一节大战的爆发及其初期阶段 202

德国入侵波兰和英、法对德宣战 202

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 203

西线战争和法国沦亡 205

不列颠保卫战 208

北非战场的开辟 209

德国占领东南欧 210

苏德战争的爆发 212

第二节战争的扩大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12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216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19

第三节大战的转折 221

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 221

中途岛战役和瓜岛战役 224

阿拉曼战役和意大利法西斯的垮台 226

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228

第四节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30

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230

苏军的胜利反攻 233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235

雅尔塔会议 237

德国法西斯的溃败 238

波茨坦会议和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240

第五节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及重大影响 242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 242

联合国的建立 243

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244

第一节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 247

二战和战后军备竞赛的刺激 247

第十章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247

国际经济竞争的推动 248

国家的干预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48

第二节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50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成就 250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 256

第三节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59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59

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状况的变化 260

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变化 262

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膨胀 264

第十一章二战后初期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64

第一节二战后初期的美国 264

战后初期的内政 265

第二节二战后初期的日本 269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269

民主化改革 270

旧金山体制的形成 273

第三节二战后初期的西欧 275

联邦德国的建立 275

英国的衰落 277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279

第四节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281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281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285

第十二章二战后初期的社会主义国家 287

第一节二战后初期的苏联 287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87

社会政治生活 288

联共(布)十九大与斯大林逝世 290

第二节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292

东欧各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民主改革 29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 294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抗美救国战争 298

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和抗法战争 301

第三节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304

欧洲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和苏南冲突 304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306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307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308

第十三章二战后初期的民族解放运动 310

第一节东南亚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310

印度尼西亚独立 310

缅甸独立 313

菲律宾独立 315

马来亚独立 316

第二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立 317

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涨 317

《蒙巴顿方案》和印、巴分治 318

印度独立后的政治和经济 319

巴基斯坦独立后的政治和经济 321

第三节西亚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322

二战后初期西亚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322

巴勒斯坦问题和第一次中东战争 324

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 324

二战后初期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328

第四节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328

埃及的七月革命和埃及共和国的建立 330

第十四章五六十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33

第一节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333

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33

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约翰逊的国内政策 336

黑人运动和反战民主运动 338

联邦德国的崛起 340

第二节五六十年代的西欧 340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 342

五六十年代的英国 344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346

第三节五六十年代的日本 348

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 348

自民党长期执政和日本的人民运动 351

第一节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政治、经济的调整与改革 354

赫鲁晓夫上台和苏共二十大 354

的分裂 354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国家不同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阵营 354

经济改革 357

第二节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 361

勃列日涅夫上台 361

农业改革和新经济体制的实施 363

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强 366

第三节东欧国家的改革 367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367

波兹南事件 371

十月事件和匈牙利改革 373

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 377

第四节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379

中苏两党的分歧和论战 379

中苏关系的破裂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381

第十六章五六十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 383

第一节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 38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83

亚非会议的召开及其意义 383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86

第二节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 389

美国对印度支那三国的侵略 389

印支三国人民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 390

第三节阿拉拍国家和人民的反帝斗争 393

苏伊士运河事件和第二次中东战争 393

伊拉克革命 395

第三次中东战争 396

第四节非洲的独立运动 397

非洲独立运动及其特点 397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400

加纳、几内亚的独立 401

刚果(利)事件 403

非洲统一组织 404

第五节拉丁美洲的反美反独裁斗争 405

古巴革命的胜利 405

格瓦拉游击中心主义 406

中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 407

第十七章美国霸权地位的下降和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 409

第一节美国与西欧关系的变化 409

美国霸权地位的动摇 409

西欧一体化的发展 410

法国戴高乐政府的独立自主政策 412

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 415

英美特殊关系的终结 418

第二节 日美关系的变化 419

日美经济竞争 419

日本反美控制的斗争 421

第三节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 422

赫鲁晓夫时期苏美关系的起伏 422

尼克松主义和美苏“缓和外交” 427

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 431

第四节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433

中国在联大合法席位的恢复 433

中美关系的改善 434

中日邦交正常化 438

第十八章七八十年代的资本主义国家 442

第一节70年代的经济危机与“滞胀” 442

1974—1975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442

西方国家解救危机的对策 443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新特点 445

第二节美国 447

尼克松的经济政策和“新联邦主义” 447

水门事件和美国宪法危机 448

从福特到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 450

从希思政府到撒切尔夫人的英国 453

第三节西欧 453

从蓬皮杜到密特朗的法国 455

从勃兰特到科尔的联邦德国 456

第四节日本 457

70年代以来日本的经济与政治 457

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 459

第十九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变革 461

第一节苏联政局的变化 461

从安德罗波夫到契尔年科 461

戈尔巴乔夫和苏共二十七大 462

苏联解体 464

第二节东欧诸国的变革 470

80年代的波兰政局 470

其他东欧国家的变革 473

两德统一 480

第三节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化 48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81

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482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政策 485

少数大国控制联合国局面的改变 488

第一节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 488

第二十章第三世界国家的反霸斗争和经济发展 488

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489

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 492

第二节中东国家的反霸斗争 494

中东地区“不战不和”的局面 494

第四次中东战争 495

第三世界产油国捍卫石油资源和主权的斗争 497

两伊战争 498

东南亚和南亚的形势和特点 502

第三节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反霸斗争和经济发展 502

东盟国家的反霸斗争 504

柬埔寨人民抗击越南侵略的斗争 506

印度政治、经济的发展 508

第四节南部非洲人民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 510

津巴布韦独立 510

南非人民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 512

第五节拉美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趋势 514

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 514

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 516

拉美国家经济一体化和政治民主化趋势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