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第二章 各论 5
第一节 心及其相关证候 5
一、心气虚证 5
1、惊悸、怔忡 5
2、胸痹 6
3、汗证 6
4、水肿 6
5、虚劳 6
二、心阳虚证 7
1、胸痹 7
3、水肿 8
三、心血虚证 8
2、心悸 8
1、惊悸、怔忡 9
2、盗汗 9
3、眩晕 10
4、虚劳 10
5、脏躁 10
6、小儿五迟 10
四、心阴虚证 11
1、惊悸、怔忡 11
2、盗汗 11
3、脏躁 12
4、失眠 12
5、郁证 12
1、厥脱 13
2、绝汗 13
五、心阳暴脱证 13
3、真心痛 14
4、水肿 14
六、心气阴两虚证 14
1、心悸、怔忡 15
2、胸痹 15
3、汗证 16
4、狂证 16
七、水气凌心证 16
1、心悸 17
2、喘证 17
3、水肿变证 17
1、神昏 18
2、狂证 18
八、痰火扰心证 18
3、失眠 19
4、百合病 19
5、妊娠心烦 19
6、心悸 20
7、经行情志异常 20
8、子痫 20
九、心火亢盛证 21
1、口疮 21
2、尿血 21
3、遗精 22
4、昏迷(热闭心包) 22
5、妊娠小便淋痛(子淋) 22
6、小儿夜啼 23
十、心胆不宁证 23
1、惊悸、怔忡 23
十一、心肝血虚证 24
2、失眠 24
1、失眠 25
2、麻木 25
3、夜盲 25
4、产后痉证 26
5、产后蓐劳 26
十二、心脾两虚证 26
1、神经官能症 27
2、癫证 27
3、闭经 27
4、崩漏 28
5、经行眩晕 28
6、小儿紫癜 28
1、不寐 29
十三、心肾不交证 29
2、健忘 30
3、心悸 30
4、癫狂 30
5、遗精 30
6、淋证 31
7、经行口舌糜烂证 31
8、更年期综合征 31
附方1 32
第二节 肺及其相关证候 36
一、肺气虚证 36
1、哮证 36
6、汗血 37
4、虚劳 37
5、咳嗽 37
3、自汗、盗汗 37
2、喘证 37
7、小儿自汗 38
8、小儿肿胀 38
二、肺阴虚证 38
1、咳嗽 39
2、肺痿 39
3、肺痨 40
4、咳血 40
5、虚劳 40
6、小儿盗汗 40
7、小儿肺痨 41
8、小儿肺炎 41
9、小儿金疳(泡疹性结膜炎)*41++++10、小儿乳蛾(扁桃体炎) 41
1、咳嗽 42
三、风寒犯肺证 42
2、感冒 43
3、喘证 43
4、水肿 43
5、失音 43
6、咳血 44
7、小儿顿咳(百日咳) 44
8、小儿肺炎喘嗽(肺炎) 44
9、鼽嚏(过敏性鼻炎) 44
10、鼻渊、脑漏(鼻窦炎) 45
11、小儿喉痹(急性单纯性咽炎、喉炎) 45
四、风热袭肺证 45
1、感冒 46
2、咳嗽 46
7、喉风(喉头水肿) 47
6、鼻衄 47
4、喘证 47
3、肺痈初期 47
5、鼻渊、脑漏(副鼻窦炎、鼻炎) 47
8、小儿风疹 48
9、小儿急惊风 48
10、小儿咳血 48
11、顿咳(百日咳) 49
12、小儿肺炎 49
13、小儿急性肾炎 49
五、肺气阴两虚证 49
1、肺痈(恢复期) 50
2、肺痨 50
3、肺癌 51
六、燥邪犯肺证 51
3、喘证 52
4、失音 52
2、咳血 52
1、咳嗽 52
七、寒痰阻肺证 53
1、哮证 53
2、咳嗽 54
3、喘证 54
4、肺胀 54
八、痰热壅肺证 55
1、咳嗽 55
2、哮证 55
3、喘证 56
4、肺胀 56
5、失音 56
九、脾肺气虚证 57
7、子嗽 57
6、水肿 57
1、哮证 58
2、喘证 58
3、便秘 58
4、遗尿、小便不禁 59
5、汗证 59
6、肺癌 59
7、小儿肺痨 60
8、咳嗽 60
9、小儿肺炎 60
10、肺痿 60
11、肺胀 61
十、肺肾阴虚证 61
3、失音 62
2、肺胀 62
1、肺痨 62
4、肺癌 63
5、乳痨 63
6、腓腨发(硬红斑) 63
7、经行吐衄 64
8、子瘖(妊娠失音) 64
十一、肺阳虚证 64
1、肺痿 65
2、鼻渊 65
3、水肿 65
4、鼻痔(鼻息肉) 66
十二、大肠湿热证 66
4、霍乱 67
3、痢疾 67
2、泄泻 67
1、便血 67
5、脱肛 68
6、肠痈(急性阑尾炎) 68
7、痔漏(痔疮) 68
8、肛瘘 69
附方2 69
第三节 脾及其相关证候 74
一、脾气虚证 74
1、泄泻 75
2、便秘 75
3、痿证 76
4、多寐 76
5、虚劳 76
6、哮证 76
9、头痛 77
10、月经不调 77
7、消渴 77
8、水肿 77
11、闭经 78
12、经行泄泻、浮肿 78
13、胎气上逆 78
14、恶阻 79
15、子满(羊水过多) 79
16、胎漏、胎动不安 79
17、恶露不绝 80
18、小儿疳积 80
19、疰夏(小儿夏季热) 80
20、耳鸣、耳聋 80
二、脾阳虚证 81
21、口甘 81
22、鼻渊 81
1、腹痛 82
2、水肿 82
3、泄泻 83
4、口疮 83
5、痢疾 83
6、痰饮 83
7、便血 84
8、带下病 84
9、小儿夜啼 84
10、解颅 85
三、脾气下陷证 85
3、胃缓(胃下垂、各类慢性胃炎出现类似胃缓症者) 86
4、脱肛 86
2、癃闭 86
1、淋证 86
5、子宫脱垂 87
6、尿浊 87
7、妊娠小便淋痛(子淋) 87
8、妊娠小便不通(转胞) 88
9、产后小便频数、失禁 88
10、带下病 88
四、脾不统血证 89
1、吐血、便血 89
2、紫斑 89
3、咳血 90
4、月经过多 90
5、崩漏 90
1、多寐 91
五、湿邪困脾证 91
2、臌胀 92
3、黄疸 92
4、癫痫休止期 92
5、水肿 92
6、疰夏(小儿夏季热) 93
7、胎黄 93
六、胃热证 93
1、胃病 94
2、呃逆 94
6、鼻衄 95
5、吐血、便血 95
4、嘈杂 95
3、反胃 95
7、齿衄 96
8、经行吐衄 96
9、小儿呕吐 96
10、经行口糜 97
11、牙痛 97
七、胃寒证 97
1、胃痛 98
2、呃逆 98
3、呕吐 98
八、胃阴虚证 99
1、胃痛 99
4、胃缓 100
5、闭经 100
2、呕吐 100
3、呃逆 100
6、小儿厌食 101
九、脾胃湿热证 101
1、内伤发热 102
2、黄疸 102
3、鼻渊 102
4、口粘 102
5、阴痒 103
6、泄泻 103
十、脾胃阳虚证 103
1、胃痛 104
2、呃逆 104
4、反胃 105
5、吐酸 105
3、呕吐 105
6、痞满 106
7、嗳气 106
8、胃癌 106
附方3 106
第四节 肝及其相关证候 112
一、肝血虚证 112
1、耳鸣、耳聋 113
2、眩晕 113
3、虚劳 113
4、脏躁 114
5、风牵偏视(麻痹性斜视) 114
二、肝阴虚证 114
1、胁痛 115
2、虚劳 115
3、郁证 115
三、肝气郁结证 116
4、瘿病 116
1、内伤发热 117
2、胁痛 117
3、胃脘痛 117
4、腹痛 118
5、呃逆 118
6、痞满 118
7、黄疸 118
8、臌胀 119
9、腰痛 119
10、水肿 119
12、癃闭 120
13、郁证 120
11、疝气 120
14、不寐 121
15、梅核气(慢性咽炎) 121
16、聚证 121
17、瘿囊(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121
18、瘿瘤(甲状腺肿瘤) 122
19、瘿痈 122
20、失音 122
21、痛经 123
22、不孕症 123
23、缺乳 123
24、乳癖(乳房肿块囊肿) 124
四、肝火上炎证 124
3、鼻衄 125
4、瘿病(甲亢) 125
2、奔豚气 125
1、头痛 125
5、经行头痛 126
6、经行吐衄 126
7、风轮赤豆(泡性结膜炎、束状角膜炎) 126
8、赤膜下垂、血翳包睛(沙眼性角膜血管翳) 127
9、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 127
五、肝阳上亢证 127
1、头痛 128
2、眩晕 128
3、解颅(小儿头颅骨解开不合) 128
六、肝风内动证 129
(一)、肝阳化风证 129
(二)、热极生风证 131
(三)、血虚生风证 132
(四)、阴虚动风证 133
七、寒滞肝脉证 135
八、肝胆湿热证 136
九、肝脾不调证 138
十、肝胃不和证 140
十一、肝火犯肺证 143
十二、肝肾阴虚证 144
十三、胆气虚证 150
十四、胆热证 151
附方4 153
第五节 肾及其相关证候 160
一、肾气虚证 160
1、月经后期 161
2、月经先后无定期 161
3、月经过少 161
4、闭经 161
二、肾阴虚证 162
6、解颅 162
5、断经前后诸证 162
1、哮证(缓解期) 163
2、喘证 163
3、血证(尿血) 164
4、眩晕 164
5、尿浊 164
6、腰痛 164
7、消渴 165
8、鼻渊 165
9、口疮 165
10、淋证(劳淋之肾劳) 165
12、遗精 166
13、断经前后诸证 166
11、癃闭 166
14、老年经水不断或经断复行 167
15、子淋(妊娠小便淋痛) 167
16、子瘖(妊娠失音) 167
17、鼻衄 167
18、乳蛾(扁桃体炎) 168
19、牙痛 168
20、牙宣 168
21、蟹睛症 169
三、肾阳虚证 169
1、喘证 170
2、哮证(缓解期) 170
3、水肿 170
4、痰饮 170
6、痢疾(虚寒痢) 171
7、便秘 171
5、泄泻 171
8、眩晕 172
9、尿浊 172
10、癃闭 172
11、腰痛、腰酸 172
12、遗精(滑精) 173
13、阳萎 173
14、历节病 173
15、皮痹(硬皮病) 174
16、鼻渊 174
17、口疮、口糜 174
18、关格 175
19、遗尿、尿失禁 175
20、耳鸣、耳聋 175
23、经行泄泻 176
21、痛经 176
22、崩漏 176
24、绝经前后诸证 177
25、带下病 177
26、妊娠腹痛 177
27、妊娠小便不通 178
28、妊娠肿胀(子肿) 178
29、产后小便不通 178
30、不孕证 179
31、小儿遗尿 179
32、精浊、劳淋(慢性前列腺炎) 179
四、肾气不固证 180
1、淋证(膏淋) 180
2、遗精 180
5、带下病 181
4、崩漏 181
3、月经先期 181
6、子宫脱垂 182
7、胎漏、胎动不安 182
五、肾精不足证 183
1、眩晕 183
2、虚劳 184
3、闭经 184
4、断经前后诸证 184
5、耳鸣、耳聋 184
6、耳眩晕 185
六、脾肾阳虚证 185
1、痰饮(支饮) 186
2、泄泻 186
3、便秘 186
6、咳嗽 187
4、臌胀(水臌) 187
5、痢疾(虚寒痢) 187
7、肺胀 188
8、呃逆 188
9、噎膈 188
10、惊悸、怔忡 188
11、脚气(干脚气) 189
12、肠癌(大肠癌) 189
13、断经前后诸证 189
14、胎萎不长 189
15、产后蓐劳 190
16、小儿慢惊风 190
附方5 191
第三章 现代研究概说 196
第一节 心、肺病证候的现代研究 197
一、心气虚证的研究 198
二、心阴虚证的研究 204
三、心气虚证、心阴虚证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207
四、肺气虚证的研究 208
第二节 肝病证候的现代研究 216
一、肝郁气滞(肝郁气滞血瘀)证的研究 216
二、肝阳上亢证的研究 224
三、甲状腺激素紊乱与中医肝病的关系 229
第三节 脾、胃病证候的现代研究 233
一、脾虚证的诊断标准 233
二、塑造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 234
三、脾虚发生机理 235
四、脾虚实质研究 235
五、脾阴虚证研究进展 246
六、胃粘膜微观辨证与临床宏观辨证的关系 250
七、有关脾胃病证的其他研究 252
第四节 肾病证候的现代研究 257
一、内分泌紊乱与肾虚证的关系 257
二、机体免疫功能与肾虚证的关系 259
三、体内微量元素含量与肾虚证的关系 261
四、自由基、脂质代谢与肾虚证的关系 262
五、能量代谢和水盐调节机能与肾虚证的关系 263
六、微循环改变与肾虚证的关系 264
七、有关肾虚证的其他研究 264
第五节 中医证候的其他研究 265
一、神经-内分泌方面 265
二、免疫机能方面 268
三、微量元素方面 269
四、血液流变动力学方面 270
五、其他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