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质 3
一 审美视野中的“质”与“文” 3
(一) 对于“质”的基本审美观 5
(二) “文”的观念发生与“人文”种种 13
二 “文质彬彬” 26
(一) 儒家“文”、“质”统一观的确立 27
(二) 文、质理论在两汉的发展 34
(三) 道、儒文质观之差异与《淮南子》的糅合 41
三 中国文学的奠基理论 49
(一) 文·文章·文学 50
(二) 诗、骚、赋之文质关系 54
(三) 王充的“文章”学说 69
四 文学自觉时代的文质观 77
(一) 由文体分类产生不同的文质标准 78
(二) “质”的观念的演化 83
(三) 形文·声文·情文 93
(四) 文质结合的新范畴 106
五 文质论在持、文两大领域之分途 112
(一) 文:以“道”为质的回归 115
(二) 诗:以意境为核心的审美创造 121
(三) 文与质:历史、美学的评价 130
艺与道 143
一“艺”与“道”的观念发生 143
(一) 艺·技·艺术 143
(二) 道·夭道·人道·艺道 148
二 两种“道”的美学内涵 161
(一) 道法自然 162
(二) 人性至诚 177
三 三种“艺”的态度与行为 187
(一)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188
(二) “疑神”之技通于“道” 195
(三) “下学”之艺致其”“道” 203
四“原道”种种及其效应 212
(一) “神制则形从”--《淮南》之术 213
(二) “雕琢情性”--“文心”之术 222
(三) “文以明道”--“古文”之术 230
五 造型艺术领域之“道”与“艺” 241
(一) “以形媚道”,“与神为徒” 242
(二) “游于物之内”之技与“游于物之外”之艺 248
(三) “画之理,笔之法” 255
六 走向审美自由王国诗歌艺术 264
(一) 从“返自然”到“妙造自然” 265
(二) 由“境生象外”到“诗而入神” 274
七“文”、“道”矛盾的发展形态 285
(一) “文以明道”的发展 285
(二) “文以载道”的反动 292
(三) “道”向叙事文学的投影 300
八 “道”与“艺”:正统观念的突破与升华 308
(一) “道”、“理”观念的突破 309
(二) “艺”、“文”观念的升华 322
(三) “艺与道合”--“堪留百代之奇” 330
后记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