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毛文骥,韩俊卿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03719206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财政的性质和作用 1

第一节 财政的本质与特征 1

一、财政概念的涵义 1

二、财政的产生和本质 2

三、财政分配的一般特征 3

第二节 财政的职能 5

一、配置资源的职能 5

二、公平分配的职能 8

三、稳定经济的职能 11

第三节 财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3

一、财政分配与社会再生产诸环节的关系 13

二、财政是国民收入分配的总枢纽 20

第二章 财政收入 23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来源与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 23

一、财政收入的来源 23

二、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部门分类和具体形式 25

三、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 29

第二节 国家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30

一、税收的性质 31

二、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32

三、税收的作用 34

第三节 国家税收的分类和税收管理体制改革 38

一、税收分类 38

二、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税制体系 41

三、改革税收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税收杠杆的作用 45

第三章 财政支出 48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性质与内容 48

一、财政支出的性质和意义 48

二、财政支出的内容与分类 49

第二节 经济建设支出 52

一、基本建设支出 52

二、流动资金支出 56

三、支援农业支出 59

第三节 文教行政国防和其他支出 61

一、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61

二、行政管理支出 63

三、国防支出 64

四、其他支出 65

第四章 国家信用 67

第一节 国家信用的性质和作用 67

一、国家信用及其产生和发展 67

二、国家信用的性质和特征 69

三、国家信用的作用 70

第二节 国家信用的种类及结构 72

一、国家信用的种类 73

二、国债的结构 77

第三节 国家信用的管理制度 78

一、国债的发行及其偿还 78

二、国债利率与国债市场 80

三、运用国家信用的原则 82

第五章 财政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84

第一节 国家预算及管理体制 84

一、国家预算的形式和分类 84

二、预算管理体制 87

三、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类型比较 90

第二节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 92

一、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92

二、实行分税制,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93

三、分税制的优点和意义 95

第三节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 96

一、财政体制及其构成 96

二、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97

三、积极稳妥地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99

第六章 信用及信用制度 102

第一节 信用关系的产生、本质和形式 102

一、信用关系的产生 102

二、信用关系的本质 103

三、信用关系的形式 105

第二节 信用制度及其作用 108

一、信用制度 108

二、信用的职能 109

三、信用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10

第三节 我国金融体系及其改革 113

一、我国金融体系的形成 113

二、改革以来形成的金融体系 115

三、我国金融体系的深化改革 117

第七章 中央银行 121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121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121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124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127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127

二、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 129

三、中央银行的职能 131

四、中国人民银行 134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构成 136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136

二、西方主要国家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138

三、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141

第八章 商业银行及其业务 144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144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144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 146

三、商业银行的职能和作用 148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及信贷资金的运用 150

一、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 150

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运用 152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153

第三节 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 157

一、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必要性 157

二、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外部条件 159

三、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内部条件 160

第九章 政策性银行及其职能 162

第一节 在我国建立政策性银行的必要性 162

一、政策性银行的特征及其职能 162

二、在我国建立政策性银行的必要性 165

第二节 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及资金的运用原则 168

一、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 168

二、政策性银行的资金运用 170

三、政策性银行的亏损 171

第三节 政策性银行的管理 173

一、政策性银行内部机制的运行管理 173

二、政策性银行与外部关系的协调 174

第十章 金融市场 177

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含义与功能 177

一、金融市场 177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178

三、金融市场的功能 182

第二节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183

一、货币市场 183

二、资本市场 185

三、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186

第三节 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完善 189

一、发达金融市场的标志 189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 190

三、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条件和步骤 192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196

第一节 货币的需求与供给 196

一、货币流通与货币需求 196

二、货币的供给 199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类型 201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201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205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 207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207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 209

第十二章 国际金融市场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213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 213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涵义及其形成 213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 216

三、二战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其特征 218

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 220

一、外汇与汇率的概念 220

二、国际汇率制度的类型 223

三、制约汇率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225

第三节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226

一、我国传统的外汇管理及其特征 226

二、改革我国外汇体制的必要性及其初步改革 227

三、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228

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31

第一节 财政政策 231

一、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 231

二、财政政策的运用及其作用 233

三、关于赤字财政的运用问题 237

第二节 货币政策 239

一、货币政策目标 239

二、货币政策工具 242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 244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247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247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 248

第十四章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 251

第一节 财政收支平衡 251

一、财政收支平衡的必要性 252

二、财政收支平衡的内容 254

三、财政收支平衡的组织实现 255

第二节 信贷收支平衡 258

一、信贷收支平衡的必要性 258

二、信贷收支平衡的内容 259

三、信贷收支平衡的组织实现 261

第三节 财政收支、信贷收支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262

一、财政收支、信贷收支与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关系 263

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内容 264

三、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组织实现 267

附录Ⅰ当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体制简介 269

一、美国的财政体制 270

(一)美国财政管理体制 270

(二)美国的预算制度 271

(三)美国的税收制度 274

二、日本的财政体制 276

(一)日本财政管理体制的结构 276

(二)日本的预算制度 277

(三)日本的税收制度 278

三、德国的财政体制 280

(一)德国财政管理体制的结构 280

(二)德国的预算制度 281

(一)德国的税收制度 283

四、瑞典的财政体制 284

(一)瑞典财政制度的结构 284

(二)瑞典财政体制的特征 285

(三)瑞典的预算制度 286

(四)瑞典的税收制度 287

附录Ⅰ:当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制度简介 290

一、英国的银行制度 291

(一)英国银行制度的构成 291

(二)英国银行制度的特点 293

二、美国的银行制度 294

(一)美国银行制度的构成 295

(二)美国银行制度的特点 297

三、日本的银行制度 298

(一)日本银行制度的构成 298

(二)日本银行制度的特点 301

四、德国的银行制度 303

(一)德国银行制度的构成 304

(二)德国银行制度的特点 305

后记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