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第1卷 1834-1860年冲突时期》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马士(Hosea Ballou Morse)著;张汇文等译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6225609
  • 页数:802 页
图书介绍:马士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共三卷,第一卷出版于1910年,其余两卷在1918年出版,马士(1855-1933)是美国人,哈佛大学毕业,他到中国后长期在英国人赫德控制下的中国海关服务,作为赫德的亲信,参预了许多机密工作,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所以他写的这部书,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对外关系史的最主要的参考物。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所说,许多新的研究都只是在马士的基础之上,做了局部的补充。当然如上所述,作者虽然也企图给读者以不偏不倚的印象,但其立场是极其鲜明的,是为殖民主义者张目的。...

第一章 中国的政府① 2

一 中国政府的一般性质 2

二 中国人--一个自治的种族 3

三 中西类比的似是而非 4

四 皇帝 4

五 皇权的范围 5

六 皇族与贵族 6

七 京朝行政 6

八 政务机构 7

九 六部 8

十 北京的次一级机关 9

十一 省行政 9

十二 节制省权的制度 10

十三 作为行政单位的省 11

十四 省组织 12

十五 县组织 14

十六 钦差 16

十七 广州的“河泊” 17

十九 城镇与乡村 18

十八 额外差委 18

二十 知县 19

二十一 知县的职责--司法 19

二十二 知县的职责--财政和其他 20

二十三 习惯法的重要性 21

二十四 乡村的地保 22

二十五 镇的组织 23

二十六 满军事组织 23

二十七 满将军 24

二十八 汉军事组织 25

一 东方与西方的差别 27

第二章 中国的租税① 27

二 定额租税的征收 28

三 缺乏国库 30

四 银两兑换的浮收 31

五 坐支余额组成的中国收入 32

六 田赋 32

七 征收方法 33

八 贡赋 34

九 关税 36

十 关税收入 37

十一 盐税 39

十二 盐税收入 40

十三 杂税 41

十四 帝国支出 41

第三章 早期的对外关系 45

一 葡萄牙人的到达中国及其早期的远征 45

二 葡萄牙派往北京的使节 46

三 澳门的居留地 47

四 中国对澳门管辖权的保持 47

六 中国对澳门的财政管辖权 49

五 中国对澳门的领土管辖权和刑事管辖权 49

七 作为各国贸易基地的澳门 50

八 西班牙同中国的联系 51

九 荷兰人的到达中国和台湾的占据;哥页和开泽出使北京 52

十 荷兰人被逐出台湾;范胡伦出使北京 53

十一 铁俊甫与文谱兰出使北京 54

十二 中国的朝贡国一览 55

十三 英国人到达中国 56

十四 英国商馆在广州的建立 58

十五 一七一五年印度公司在正常基础上建立贸易关系 59

十六 一七九三年马戛尔尼勋爵的出使 59

十七 一八一四年“脱里斯号”船事件 61

十八 一九一六年阿美士德勋爵的出使 62

十九 法国同中国的贸易关系 64

二十 美国同中国的贸易关系 65

二十一 其他各国同中国的贸易关系 65

二十二 俄国的使节:一五六七年的波德罗夫和亚力息夫;一六一九年的彼德林;一六五三年的贝考夫;一六八九年的葛洛文与沃拉绍夫;一六八九年的条约 65

二十三 俄的使节:一六九三年的义迭思;一七二○年的伊思迈罗夫;一七二七年的务拉的思拉维赤;一七二七年的条约。一七三三年中国派往俄国的使节 67

二十四 俄国的海上贸易 70

第四章 广州商馆和公行 72

一 贸易中心的广州;一七○二年的“皇商” 72

二 一七一五年粤海关部与东印度公司间的约定 73

三 一七二○年广州商人组成的行会(公行) 74

四 勒索的增加;东印度公司的抗议 74

五 一七五四年“保商”制度的建立 75

六 一七五七年奉旨以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市场 76

七 一七七一年公行的解散 77

八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放款;公行正式奉准成立;一七八二年“公所”基金的建立 77

九 公行同官吏的关系 78

十 限制外商自由的章程 78

十一 广州商馆中的生活 81

十三 一只船舶的进口 84

十二 商人们的来广州和返澳门 84

十四 进口货的销售 85

十五 出口货的购买 86

十六 对船舶的勒索 86

十七 对货物的无定额的勒索 89

十八 进口棉花的关税举例 90

十九 出口茶叶的关税举例 91

二十 隐蔽的、但是可恨的勒索 92

二十一 外国货运的增加 92

二十二 英国贸易的分析 94

二十三 美国贸易的分析 95

二十五 大体满意的贸易条件 96

二十四 货物贸易的小有开展 96

二十六 官吏对行商的勒索 97

二十七 外商愤懑的事项 98

二十八 美、英商人处境的对比;一八三四年东印度公司垄断的取消 99

二十九 中国人内心的顾虑 100

附甲 一八一八--一八三三年美国贸易统计 101

附乙 一八一八--一八三三年英国贸易统计 102

附丙 一八一八--一八三三年英美综合贸易总表 104

贸易统计注释 105

一 十六及十七世纪中国的混乱情况 107

第五章 管辖权问题 107

二 许多政务归由地方管辖 109

三 民事诉讼在法庭以外解决 109

四 外国的兵船。一七四一年英国皇家兵船“百夫长号”与晏臣海军司令 110

五 一七六四年英国皇家船只“阿尔果号”的丈量 110

六 一七九一年英国皇家船只“豹号”和“泰晤士号”的停留港外 111

七 关于兵船的暂行办法;中英双方的要求 111

八 关于伤害及杀人案件的刑事法权;广州对水手们的诱惑 113

九 澳门的法权 114

十二 一七二二年“乔治国王号”的过失伤人案 115

十一 一七二一年“贾德干号”船的过失致死案 115

十 一六八九年“防护号”船的杀人案 115

十三 一七五四年法国人杀死英国人案 116

十四 一七七三年斯高特在澳门被处死案 116

十五 一七八○年法国人杀死葡萄牙人案 117

十六 一七八四年“赫符斯号”的过失致死案 117

十七 一八○○年英国皇家船只“马德拉斯号”的过失致死案 118

十八 一八○七年的“海王星号”船斗欧致死案,艾德华·叙恩的被控 118

十九 一八一○年英国皇家“乔治号”船的死亡案 119

二十二 一八二一年美国船只“急?仑号”的德兰诺瓦处死案 120

二十 一八二○年“约克公爵号”的过失杀人案 120

二十一 一八二一年“麦尔威里夫人号”的死亡案 120

二十三 一八二一年英国皇家“土巴资号”船事件 121

二十四 一八二四年“保尔卡拉伯爵号”的虚控案 122

二十五 一八三三年东印度水手在澳门的自首案 123

二十六 一七五九年东印度公司的通事洪任辉案 123

二十七 一七八五年英国水手在黄埔被害案 124

二十八 一八二○年英国商人在澳门被袭击案 124

二十九 一八二一年“温克尔西号”船长被袭击案 124

三十 一八二六年英国商人在澳门被袭击案 124

三十二 一八三三年的因义士案 125

三十一 一八二七年倭克尔船长在广州被袭击案 125

三十三 “野蛮的”中国审判 126

三十四 美国人对中国法律的服从 126

三十五 英国人服从但批评中国法律;中国人对于杀人案的分类;英国法律很接近,但在理论上不够仁慈 127

三十六 中国人对待外国人的格言 128

三十七 中国县官的腐败 129

三十八 中国和英国对犯人的刑讯 130

三十九 中国人关于责任的理论 132

四十 英国人在谋杀命案审判中的态度 133

四十二 英国人与中国人观点的分歧 134

四十一 中国人被他们的责任论所拘束 134

一 东印度公司专利权的取消及随后有关的敕令 136

第六章 律劳卑男爵与平等权主张 136

二 律劳卑男爵被任命为商务总监督;监督处的职员 137

三 英王对律劳卑男爵的手谕,及外交大臣对他的训令 137

四 关于训令内容的评述 139

五 律劳卑男爵七月二十五日抵达广州;草拟致总督函 139

六 七月二十六日递送律劳卑信件的尝试 141

七 中国当局对于律劳卑男爵的到达所采取的行动 142

九 二十七日总督对于当时情形的评论,和他给行商的命令 143

八 中国方面的墨守成规 143

十 总督责成行商负责--七月三十至三十一日 145

十一 八月一日马礼逊博士逝世 146

十二 行商处境的困难 146

十三 八月四日重行制定的约束外商的章程 147

十四 八月十一日英商决定不采单独行动 149

十五 八月十六日行商停止与英人交易;八月十八日总督威吓停止贸易 149

十六 律劳卑男爵与中国官吏的会议;八月二十三日的席次之争 150

十八 九月二日总督停止英国通商并命令与英人绝交 153

十七 英侨商会的成立 153

十九 绝交的执行 154

二十 席次之争再起;和解的企图;八月二十八日至九月三日 154

二十一 九月七日至十一日巡洋舰强渡虎门进入内河;九月八日律劳卑男爵的布告;九月十一日总督的反驳布告 155

二十二 局势的危机 156

二十三 九月二十一至二十六日律劳卑男爵带病回澳门;九月二十一日巡洋舰开出内河;九月二十九日贸易重行开放;十月十一日律劳界男爵逝世 157

二十四 对于国际局势的意见 158

二十五 英政府的行动无效 159

二十六 律劳卑男爵处境的困难,他的一贯政策 161

二十七 根据中国观点总督的政策也是一贯的 162

二十八 律劳卑与总督各代表其本国的主张 164

第七章 沉默政策 166

一 总监督德庇时先生。沉默政策的公布 166

二 总督谕令选派英国大班 167

三 十一月十日监督们向英商发出通知 167

四 英商所持的见解 168

五 十二月九日英商上国王书 169

六 监督们反对呈文中的意见 170

七 一八三五年一月十九日总监督罗治臣爵士 170

八 二月一日总督拒绝接受关于“阿柔号”水手案的直接来文 171

九 三月八日重订对外国人的限制 172

十 监督的无权 173

十一 奇丁案件 173

十二 因义士对中国当局的要求 174

十三 一八三六年一月一日“查顿号”轮船被禁航行 174

十四 十一月二十五日总监督在伶仃岛设一办事处 175

十五 十二月十四日总监督义律大佐 176

十六 总监督试图用禀帖开始直接文书往来;总督拒绝 177

十七 一八三七年三月十八日总监督被允访聘广州 178

十八 英政府训令总监督避免通过公行递禀或文书往来 179

十九 派遣兵舰保护英国贸易 180

二十 一八三八年七月至八月马他仑海军少将在广州 181

二十一 每年一次的侮辱性的告示 182

二十二 行欠;它们的性质 183

二十三 历史的回顾 183

二十四 一八三六--一八三七年兴泰行的倒闭 184

二十五 磋商与解决 185

二十六 对于中国人拖欠广州外国人债务的一般感想 188

二十七 自由贸易下的商务扩张 191

二十八 英国人在自由贸易中的地位 192

一 中国最初的鸦片生产 195

第八章 鸦片问题 195

二 吸食鸦片的开始和禁止 196

三 外国鸦片的流入;一八○○年鸦片进口的禁止 198

四 谕旨对于贸易发生的影响 199

五 公行和东印度公司停止在广州的鸦片交易;东印度公司在印度与鸦片的关系 201

六 一八○○年--一八二一年在广州处置鸦片的方法 203

七 一八二一年鸦片船只被驱逐到伶仃岛 204

八 在伶仃岛进行鸦片买卖的办法 204

九 一八二八年--一八三五年间沿海走私的发展 206

十 东海岸贸易的后果 207

十一 一八三五年到一八三八年广州水路走私的发展 208

十二 损害了当地官吏的好处 209

十三 对于道德问题的考虑 210

十四 一八三六年六月许乃济条陈鸦片贸易弛禁的奏章 211

十五 公行对于准许鸦片贸易的呈文 213

十六 藩台和臬台对于白银问题的呈文 213

十七 一八三六年九月总督和巡抚赞同鸦片弛禁的奏折 214

十八 一八三六年十月朱樽折奏鸦片的危害并力主维持禁令 215

十九 一八三六年十月许球奏请强迫外人遵守禁烟法令 216

二十一 对于准许鸦片贸易的期待 217

二十 对于这些奏折的谕旨 217

二十二 一八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下令驱逐九个外国商人 219

二十三 一八三七年九月监督命令烟船离开 220

二十四 义律大佐推卸责任 221

二十五 坚请英国政府派遣特使解决鸦片问题 221

二十六 一八三七年十一月到十二月间对于禁止贸易的警告 222

二十七 一八三八年,当局的优柔寡断 223

二十八 一八三八年十二月三日在商馆中查获鸦片;下令驱逐因义士;下令驱逐塔尔波特,但又免予执行;停止贸易 224

二十九 十二月十二日,企图在商馆前绞杀犯人,并引起骚动 225

三十一 英国政府的态度 226

三十 总督拒绝抗议并维持他执行中国法律的权利 226

三十二 一八三九年一月一日命令走私船只离开内河;解除禁令 227

三十三 进一步的限制措施;二月二十六日在商馆前执行犯人绞刑 227

三十四 禁止鸦片的道德理由 228

三十五 对于现银外流论点的检讨 229

三十六 在禁止鸦片贸易下中国官吏的行动 233

三十七 外国商人与鸦片的关系 234

三十八 英国政府缺乏训令 236

第九章 林钦差和他的禁烟运动 243

一 道光皇帝的性格 243

二 授给林则徐的权力 244

四 三月十八日,命令外商缴出鸦片并且为将来行为具结 245

三 一八三九年三月十日林则徐到达广州;切责行商 245

五 三月十九日禁止外人离粤 246

六 三月二十二日颠地当人质被传 247

七 行商带上锁链;三月二十三日颠地被阻入城 248

八 义律大佐命令英船准备抵抗攻击;以后果警告广督,并命令英人准备离粤(三月二十四日) 248

九 义律大佐在广州升起英国国旗;三月二十四日置颠地于他亲自保护之下 249

十 严密地隔绝一切外侨 250

十一 林钦差颁发文告;三月二十六日禁止船只出口 251

十二 三月二十五日义律大佐为英人申请护照 252

十三 申请护照被拒绝;鸦片必先呈缴 252

十四 三月二十七日义律大佐限令向他呈缴英国人所有鸦片 253

十五 三月二十八日应允呈缴鸦片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 255

十六 请释无辜被拒绝 255

十七 约束加紧;但允于缴烟后弛禁 256

十八 三月二十五日个人具结保证已签字,四月四日又要求集体具结 257

十九 四月八日外侨总商会解散,四月二十一日义律大佐拒签集体甘结 257

二十 五月四日除十六人外隔绝放宽 258

二十一 五月二十一日鸦片缴出;五月二十二日义律大佐提抗议,命令英人离境,禁止英船进口 259

二十二 五月二十三日十六人被逐出境;因义士抗议 260

二十三 五月二十四日英商离开广州 260

二十五 鸦片走私复炽 261

二十四 缴出的鸦片悉数毁化 261

二十六 六月五日义律大佐禁止英商进行贸易 263

二十七 六月二十三日林钦差颁行贸易新章程 265

二十八 美商继续贸易;并代英商运货 266

二十九 七月七日香港英水手酗酒滋事中林维喜殒命 267

三十 八月十二日滋事英水手受审 269

三十一 八月二日林钦差要求交出凶手;八月十五日下令驱逐英商离澳 269

三十二 八月二十六日英商偕妇孺离澳 270

三十三 八月二十五日林钦差宣布贸易的新规定 271

三十四 八月三十一日昭告沿海居民备战 271

三十五 九月二日义律大佐通告香港居民勿在井中投毒;抗议断绝食品供应;九月四日在九龙采取行动 272

三十六 九月十二日西班牙帆船比尔拜诺号被误认为英船而遭焚毁 273

三十七 林钦差命鸦片船只悉离中国;义律大佐作解释 274

三十八 十六名外商被逐;义律大佐作解释 274

三十九 要求英船具结并进行贸易;义律大佐拒绝 275

四十 要求交出杀害林维喜的凶手或其替身;义律大佐拒绝 275

四十一 十月二十日安排了妥协办法;英船担麻士葛号开进黄埔贸易,船主具结 276

四十二 十月二十五日林钦差重申前令 276

四十三 十一月二日士密要求收回成命 277

四十五 林钦差的动机和行动 278

四十四 十一月三日穿鼻事件;战争爆发 278

四十六 义律大佐的动机和行动 280

四十七 旅粤外商的态度 282

四十八 英国政府的政策和行动 283

四十九 中国和外国的政治家有着不同的目标 285

第十章 战争与和议 288

一 禁绝中国人吸食鸦片的企图 288

二 断绝英商贸易(一八四○年一月五日) 290

三 英国人和澳门的关系 290

四 英商假手中立国进行贸易 291

五 义律的行动获得英政府的认可 293

六 乔治·懿律抵华,充首席全权公使(六月二十八日) 295

七 中国告示悬赏捕杀英人(一八四○年六月至一八四一年二月) 296

八 英军占领舟山(七月五日)。使用白旗 298

九 义律和琦善在大沽晤面(八月三十日) 300

十 英俘受到野蛮待遇 301

十一 浙江省宣布休战 302

十二 乔治·懿律因废疾返国(十一月二十九日) 303

十三 主战派在北京和广州的势力。穿鼻战役(一八四一年一月七日) 304

十四 义律和琦善签订协定(一月二十日);香港割让 305

十五 英政府拒绝承认协定 306

十六 巴麦尊给全权公使的训令 307

十七 义律大佐签订协定的动机 309

十八 对义律大佐行动的看法 310

十九 协定被中国政府否认 312

二十 中国官员的贬黜 314

二十一 战事再起(二月二十三日);虎门炮台失守(二月二十六日) 316

二十二 战事暂停;贸易恢复(三月二十日) 317

二十三 战事复起(五月二十一日) 318

二十四 协定签字;中国人赎回广州城(五月二十七日) 319

二十五 不入广州城的理由 321

二十六 关于赎城费用意的疑点 322

二十七 香港宣布为自由港(六月七日) 323

二十八 璞鼎查爵士到达(八月十日);他所奉到的训令 324

二十九 对英商的通知 326

三十 广州贸易继续进行;在别处有战事 326

三十二 香港政府组织就绪(一八四二年二月) 328

三十三 “牛布大号”(一八四一年九月),“安音号”(一八四二年三月)在台湾海岸遇险;生存者正法(八月十三日) 330

三十四 英军增援 331

三十五 攻陷乍浦(五月十八日);满洲防军损失浩大 332

三十六 攻陷上海(六月十九日);攻陷镇江(七月二十一日);满洲驻防军被歼灭 333

三十七 “南京条约”签字(八月二十九日) 334

第十一章 首次条约解决的事项 336

一 解决事项的性质 336

二 巴麦尊子爵所拟的草约 337

三 首次条约解决的各点 339

四 香港的割让 340

五 通商口岸 341

六 领事 341

七 赔款 343

八 垄断制度的取消 347

九 税则 347

十 民族的平等 349

十一 最惠国的待遇 350

十二 外人和海关的关系 350

十三 中外商人间的商务关系 351

十四 对外人的审判权 352

十五 军舰的行动 353

十六 内地转口 354

十七 中国对香港的贸易 354

十八 英军自驻守各地撤退问题 355

十九 鸦片问题悬而未决 356

二十 解决的事项不完全为中国所接受 357

第十二章 国际关系的调整 360

一 一八四三年四月十三日,璞鼎查对取缔走私表示合作 360

二 七月二十二日璞鼎查和耆英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十月八日签订虎门续约 361

三 商定澳门通商章程 362

四 美国对中国的态度 363

五 一八四四年二月至四月美使顾盛企图谈判并呈递国书 364

六 顾盛提抗议,但同意在广州谈判 365

七 谈判开始;两国平等问题 367

十三 关税税则 368

八 六月十六日广州的抗美风潮;中国人被杀;中国审判权遭拒绝 368

九 顾盛要求治外法权的理由 369

十 七月三日“望厦条约”签字;增添新条款 370

十一 十月二十四日拉萼尼签订“黄埔条约”;法王改称号 372

十三 一八四五年七月二十五日中比订约,一八四七年三月二十日中、瑞、挪条约 373

十二 一八四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上谕准许传教;一八四六年二月二十日发还教堂产业 373

十四 耆英为主战派所反对,对条约的反对 374

十五 保留征课与恢复垄断制的企图 375

十六 中国人不许获得香港通商章程的利益 376

十七 耆英的为人;他后来的命运 378

十八 葡人宣布澳门为自由港,一八四九年三月五日封闭海关办公处 379

十九 中国人对此举动的愤恨 380

二十 中国商人迁离澳门;四月二十五日葡人以扣押财产相威胁 381

二十一 八月二十二日哑吗嘞“总管”被刺;各外国使节提出抗议 381

二十二 哑吗嘞的头送回澳门(一八五○年一月十六日) 382

二十三 中国丧失澳门主权 383

第十三章 条约口岸 384

一 帆船运输 384

二 轮船运输的开始 386

三 邮政的便利 387

四 在中国的外侨人数 389

五 一八四三年十一月十七日上海开放。英租界的成立 390

六 法租界的成立 392

七 美租界的成立 393

八 一八四五年的第一次地皮章程 394

九 一八五四年的第二次地皮章程 396

十 准许中国人进入外国租界的章程 398

十一 上海的外侨人数 399

十二 上海的生活条件 400

十三 贸易的发展 401

十四 鸦片、茶、丝 403

十五 宁波开放;贸易的失败 404

十六 福州开放;缓慢的发展;茶 405

十七 进入福州城 407

十八 厦门开放,苦力贸易 408

十九 作为条约口岸的广州 409

附表已 一八四三年到一八六○年茶和丝的出口 413

第十四章 中国人的仇视和进入广州城的权利 415

一 广州外国人居住的限制 415

二 一八四二年十二月七日在广州的骚动 416

三 预谋的证据 418

四 告白制度和应付暴民的办法 419

五 一八四四年六月广州的骚动(对美国人) 421

六 一八四四年十二月在厦门逮捕受英国雇用的中国人 421

七 一八四五年三月英国人在广州城墙上被殴打 422

八 一八四五年十月英国人在福州城里被投石 422

九 一八四六年二月英国人在黄埔(广州)被欧打 423

十 进入广州城的权利;一八四六年一月耆英态度引起公愤因而被逐 425

十一 耆英处境的困难 427

十二 一八四六年四月四日的协定,权利的实施无限延期 427

十三 归还舟山在中国人心中的效果 428

十四 一八四六年七月八日在广州的骚乱;康吞 429

十五 对于康吞所采取的措施 431

十六 用兵船和志愿军来保护;巴麦尊的声明 433

十七 一八四六年十月英国人在广州被袭击 435

十八 一八四七年三月英国人和美国人在佛山被投掷石块 435

十九 一八四七年四月一日到三日出征广州;四月六日签订协定;进城权延期到一八四九年四月六日 437

二十 耆英的地位削弱 439

二十一 一八四七年五月到十一月的暴行;迅速的解决 440

二十二 一八四七年十二月五日六个英国人在黄竹岐被谋杀 441

二十三 一八四八年三月八日英国人在青浦(上海)被欧打;领事的强硬行动 442

二十四 英国政府的意见 443

二十五 一八四八年四月到十一月间的小意外事件 444

二十六 人民抵制进入广州城 446

二十七 在抗议下暂时放弃权利 447

二十八 巴麦尊向中国人警告后果 448

二十九 一八五○年六月送致白河(Peiho)的抗议,被拒绝 449

第十五章 海盗、护航和航行证。与官员交往。修改条约 450

一 一八五○年英国放松侵略,中国人得意扬扬 450

二 一八五二年十一月厦门的移民骚动 451

三 一八五二年英国政府的谨慎政策 453

四 海盗的再起 454

五 海盗海军所采取的镇压 455

六 私船护航的害处 457

七 葡萄牙人在宁波护航 458

八 一八五九年制止在宁波的护航 460

九 殖民地注册中国人所有的船只 460

十 殖民地注册的效果 462

十一 一八四八年到一八五四年间美国代表力图与钦差大臣会面 463

十二 一八五四年到一八五五年,英国全权代表力图会面 464

十三 一八五四年第一次要求修改条约 466

十四 三国代表在广州和上海的努力 467

十五 在白河的交涉无结果 467

十六 一八五六年美国的修约的提议 468

十七 包伶爵士的主张和行动 469

十八 顾忌伯爵的主张和行动 470

十九 巴驾博士使命的失败结果 470

第十六章 快艇“亚罗号” 472

一 北方一般平静无事 472

二 一八五六年六月广州敌视态度的复萌 472

三 一八五四年三月上海对美国领港船的暴行 473

四 一八五六年十月八日广州对英快艇“亚罗号”的暴行 474

五 叶钦差的辩护 475

六 给快艇以旗帜保护的根据 475

七 旗帜正在悬挂中;执照仍然有效 477

八 在英国船上逮捕中国人的问题 478

九 道歉和补偿要求的提出及托辞规避 478

十 英国政府支持的要求 479

十一 小问题拖成大问题 480

十二 十月十二日送致叶钦差的最后通牒 481

十四 十月二十九日进广州城的问题被提出 482

十三 十月二十三日英海军的报复行动。叶钦差提出对人头的赏格 482

十五 十一月间对广州的进一步军事行动 483

十六 美国人和法国人的态度 484

十七 十一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美国人以炮火平息了江口各炮台 486

十八 十一月二十五日增加对夷人头颅的赏格 487

十九 广州堆栈中的财产 488

二十 十二月十四日中国人毁坏外国商馆 488

二十一 十二月三十日中国兵在“提斯特尔号”船上所犯的海盗行为 489

二十二 一八五七年一月十四日香港面包下毒事件 489

二十三 广州的敌对行动,其他地方的中立 490

二十四 中国和英国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战争 491

第十七章 太平造反--它的兴起 493

一 与对外关系相关联的太平造反 493

三 一八二○--一八四五年的种种叛乱 494

二 嘉庆和道光的失政 494

四 一八三二--一八三四年广西东北部的造反 495

五 一八四九--一八五一年造反蔓延广西 496

六 双方的统帅 497

七 天王洪秀全的早期历史 498

八 从永安州到南京的太平进军 500

九 向北方的远征 501

十 历任帝国统帅 503

十一 广东和广西的其他叛乱 504

十二 全国各省普遍的造反思想 505

十三 太平天国的组织:王和军队 506

十四 基于掠夺的民政 508

十五 最初惑于太平天国的伪基督教而终于决定严守中立的三个外强 509

十六 一八五五--一八六○年间造反与外交的相互关系 511

第十八章 一八五三--一八五九年间叛乱中的上海 513

一 外国租界所采用的防卫措施 513

二 一八五三年九月七日“小刀会”占领上海县城 514

三 帝国军队围城 515

四 一八五四年四月四日泥城之战 516

五 法国在上海的利益 517

六 法国进攻城内“叛军”;一八五五年二月十七日城内撤兵 518

七 中国人拥进外国租界;领事擅行管辖权 519

九 一般进口贸易的解体;鸦片兴隆 521

八 领事拒绝登记外国人的仆役 521

十 茶、丝出口的增加 522

十一 大量的白银进口以平衡贸易 524

十二 银行汇兑紊乱 525

十三 银根奇紧 527

十四 一八五七年春季国际贸易上的通货由“加罗拉”银元改为上海两 528

第十九章 俄国与中国 531

一 俄国向太平洋方面的进展 531

二 设立在恰克图的沿边市场;以货易货的贸易 532

三 贸易值 533

四 进口的俄国产品 534

五 出口的中国产品 535

六 伊犁和塔尔巴哈台的贸易;一八五一年“伊犁条约”所作的规定 536

七 黑龙江定为国界,一八五八年“瑷珲条约” 537

八 一八五七年普提雅廷伯爵奉命来议商约,但被拒绝前往北京 538

第二十章 法国、美国与英国 539

一 俄国、美国、英国与法国的地位 539

二 一八五六年二月二十九日法国神甫马奥斯定被杀 540

四 法代表要求赔偿 542

五 等待训令 543

六 法国政府与英国共同要求赔偿和修约 544

七 英法两国希望得到美国的援助 545

八 列卫廉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公使;他所奉的训令 546

九 列卫廉改变了看法 547

十 额尔金与葛历劳士被任命为特命全权大使;他们的要求 548

十一 对额尔金有关商务的训令 549

第二十一章 额尔金伯爵与葛历劳士男爵在广州 551

一 军事行动因印度兵变而延搁 551

二 美法公使不能合作 553

三 广州附近的海军行动--一八五七年五月至七月 554

四 支持对广州用兵的各种意见 555

五 额尔金逼不得已而留在广州 557

六 葛历劳士到达广州和他的建议 558

七 决定进攻广州 559

八 额尔金致叶钦差的照会 560

九 葛历劳士致叶钦差的照会 561

十 叶钦差对于照会的答复 561

十一 十二月十五日占据河南;十二月二十九日攻下广州 562

十二 苦力运输队的行为 564

十三 无屈服表示;叶于一八五八年一月四日被俘 565

十四 叶被掳往加尔各答 566

十五 叶的作法备受赞许 567

十六 柏贵在广州政府复职 568

十七 柏贵复职的条件 569

十八 英法致清廷的照会 570

十九 美国同时发出的照会 571

二十 俄国同时发出的照会 572

二十一 二月二十六日在苏州递交照会 573

二十二 三月二十一日中国对于四个照会的答复;公使们决定前往白河 574

第二十二章 一八五八年的条约谈判 577

二 四月二十四日发出内容相同的照会;全权问题 577

一 四月二十日在大沽的外国使节 577

三 美国使节的单独行动;不圆满的结局 578

四 他的行动无辞自解 580

五 五月二十日联军攻占大沽炮台 581

六 五月三十日各使节进抵天津 583

七 桂良和花沙纳奉派为中国全权大臣 583

八 耆英的参与其事;他的狼狈情形 584

九 李国泰的粗暴和威逼态度 586

十 中国全权大臣的抗议 588

十一 耆英的命运 589

十二 对俄谈判;六月十六日签订的条约 590

十三 对美谈判;六月十八日签订的条约 591

十四 对法谈判;六月二十七日签订的条约 592

十五 对英谈判;进入危机;提出最后通牒;六月二十六日签订的条约 593

十六 七月四日提出的中国批准书 595

十七 广州所持的敌视态度 596

十八 上海的和平;税则谈判开始 598

十九 议定的税则 600

二十 议定的贸易章程 600

二十一 外国使节驻扎北京;中国提出的问题 601

二十二 额尔金伯爵的让步 602

二十三 一八五八年十一月至十二月额尔金伯爵游历扬子江 604

二十四 外国使节的离去 605

第二十三章 鸦片,一八四二--一八五八年 607

一 秘密经营对于鸦片贸易的影响 607

二 外国进口商与中国官吏的勾结 608

三 鸦片趸船的停泊处所 609

四 推销的方法 611

五 输入的继续增高 612

六 一八四○--一八五八英国政府的政策 613

七 璞鼎查爵士的建议 615

八 进口商的急躁不安 616

九 德庇时爵士的建议 617

十 中国政府的政策。一八五○年重颁禁烟谕旨 617

十一 一八五三年中国政府开始讨论解禁 618

十二 反对鸦片情绪在英国的滋长;一八五五年八月沙甫慈白利伯爵的备忘录 619

十三 美国反对鸦片的情绪 621

十四 列卫廉奉令反对鸦片;他的看法改变;一八五八年支持额尔金伯爵的鸦片合法化主张 621

十五 列卫廉改变态度的不合理 623

十六 一八五八年十一月六日鸦片问题的解决 624

一 英国人在中国贸易中的重要性 627

第二十四章 第二次条约的订立 627

二 主要谈判者额尔金伯爵和他的目的 629

三 国家的地位 630

四 外交关系 631

五 领事官员 632

六 香港 633

七 条约口岸 634

十 强暴行为 635

九 护照 635

八 垄断 635

十一 刑事与民事裁判 636

十二 教会 637

十四 报关手续:船只 638

十五 报关手续:货物 639

十六 沿海贸易 640

十七 船钞 641

十九 杂项 642

十八 子口税 642

二十 最惠国条款 643

二十一 赔款 643

第二十五章 一八五九年大沽谈判的决裂 644

一 一八五九年一月--二月,联军在广州附近的出征 644

二 对中国政府的再度警告 646

三 葛历劳士男爵的预见;卜鲁斯被派为公使 646

四 对卜鲁斯的各项训令 647

五 赫德的警告备忘录 648

六 卜鲁斯和布尔布漋拒绝在上海召开谈判;六月二十日同华若翰向大沽前进 649

七 英海军司令何伯为三国公使要求通行;六月二十日被拒绝 650

八 六月二十一日,英法两国公使决定强制通行;六月二十四日美国公使被指引前往北塘 651

九 六月二十五日强制通行的军事行动,以重大损失而被击退 652

十 “血浓于水” 653

十一 华若翰在北京的接见 654

十二 对中国政府的行动的解释 655

十三 俄、美、法三国使节的行动 657

十四 英国公使的地位 657

十五 使节回到上海请候训令 659

十六 对卜鲁斯的训令 660

十七 一八六○年三月八日最后通牒送往北京,遭到拒绝 662

第二十六章 一八六○年最后的调整 664

一 一八六○年六月额尔金伯爵和葛历劳士男爵的到来;联军的集中 664

二 一八六○年春,太平叛乱的再起 665

三 中国人请求联军保卫上海 667

四 八月十八--二十一日,太平军猛攻上海被联军击退 667

五 八月二十一日,大沽炮台的占领 669

六 八月六日--二十五日中国继任的各钦差先后试图谈判 670

七 八月二十五日占领天津,巴夏礼发挥的卓越作用 671

八 继续谈判;九月六日接受条约,但发现钦差欠缺权力 672

九 重开谈判,再度的接受条约 673

十 额尔金伯爵对接受新提议的顾虑 674

十一 九月十四日,中国全权钦差大臣所作的诺言 675

十二 九月十八日,僧格林沁在张家湾设置埋伏 677

十三 巴夏礼和其他人员成为俘虏;盘问和虐待 677

十四 中国官员违法的性质 679

十五 九月十八日在张家湾和九月二十一日在八里桥的军事行动 680

十六 九月二十一日恭亲王被派为全权钦差大臣,九月二十一--十月七日继续谈判 681

十七 十月五日联军前进,十月六日占领并掳掠圆明园 683

十八 十月十三日,占领北京 684

十九 三十九名俘虏的命运 685

二十 联军间的摩擦 686

二十一 火速解决事件的需要;惩办失信的各项提议 687

二十二 十月十八日额尔金伯爵命令火焚圆明园 689

二十三 “北京条约”的签订,“天津条约批准书”的交换;英国的于十月二十四日,法国的于十月二十五日 690

二十四 美国公使的态度 691

二十五 俄国公使的活动;十一月十四日签订中俄条约 692

二十六 英、法条约的一般规定 692

二十七 对英国的特别规定 694

二十八 法国条约中的“宗教财产”条款 694

二十九 二十五年冲突的净果 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