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图表导解》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尚点编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33512030
  • 页数:15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1.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任务 1

2.人体生命活动研究的3个水平 1

3.生理学实验方法 1

4.兴奋性及相关概念 2

5.神经纤维兴奋性变化与动作电位时相的关系 2

6.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要点 3

7.载体介导易化转运示意图 3

10.葡萄糖跨上皮细胞继发性主动转运示意图 4

9.Na+-K+离子泵原发性主动转运示意图 4

8.*离子通道易化转运中膜通道蛋白几种组构模式 4

11.膜动转运中的胞吐与胞吞 5

12.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归类 5

13.膜对物质的转运过程与特点的比较 6

14.受体简介与膜受体对信息的传递功能 6

15.*神经递质乙酰胆碱N受体模式 7

16.有关生物电现象的几个重要概念 7

17.静息时膜内外主要离子及对离子的通透性(离子浓度:mmol/L) 8

18.神经的动作电位与其膜对钠、钾离子通透性(电导)的关系 8

19.平衡电位的理论计算及电压钳、膜片钳实验技术 8

21.静息、动作、局部电位的触发条件、实质和特点比较 9

20.动作电位在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9

22.骨骼肌细胞的特征性结构与功能 10

23.神经-肌肉接头及肌原纤维的放大 10

24.肌原纤维舒缩时粗细肌丝位置关系及肌节长度改变 11

25.骨骼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相互转化 11

26.兴奋于神经纤维和神经-肌肉接头处传播的特点 12

27.等长、等张收缩之比较 12

28.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12

29.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13

3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4

32.反馈及其类型 14

30.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14

33.功能活动的反馈调节 15

34.机体正负反馈调节举例 15

第二章 血液 16

1.血液的组成 16

2.体液的分布及血浆在沟通内外环境间的作用 16

3.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17

4.血液主要生理参数 17

5.红细胞(RBC)特性 18

6.红细胞的生成条件 18

7.*红细胞生成过程 18

8.红细胞的生成调节 18

10.血小板的结构及生理止血中血小板栓的形成 19

9.*血红蛋白的降解及产物去路 19

11.白细胞与血小板的主要功能 20

12.参与凝血的因子及其特性 20

13.血凝3个基本步骤的简(详)示意图 21

14.内、外源凝血途径之比较 22

15.纤维蛋白多聚体的生成过程 22

16.血管内血液不凝固的抗凝机制 22

17.加速或延缓血凝的方法与依据 23

18.出血、凝血时间及其异常 23

19.纤溶系统的构成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23

20.Ⅻa在凝血与纤溶间的作用 24

23.*无标准血清时用已知B型血的人所进行的血型鉴定 25

24.4种A亚型的抗原、抗体及抗血清反应 25

21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25

22.ABO各血型的相互凝集关系 25

25.Rh血型系统的溶血危险 26

26.交叉配血与输血 26

27.*ABO抗原物质的结构示意图 26

28.*ABO血型的婚配遗传 27

第三章 循环 28

1.血液循环途径与功能简示 28

2.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活动 28

3.心率(HR)改变对心脏缩舒时间的影响 28

5.心脏射血功能的评价 29

4.心动周期内的各种变化 29

7.人体左心室功能贮备图示 30

6.搏功和分功的计算公式 30

8.影响与调节心输出量因素 31

9.心音、左心室压力及心电图的对应关系 31

10.4种心音特点与成因之比较 32

11.心室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离子转运与收缩示意图 32

1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33

13.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与房室交界的3个组成部分示意图 33

14.快反应、慢反应细胞跨膜电位及特点比较 34

15.心肌细胞3种电生理特性之比较 34

18.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35

19.心脏特殊传导组织的结构特点与作用 35

16.自律与非自律细胞跨膜电位及特点比较 35

17.心肌细胞兴奋正常传导顺序 35

20.影响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的因素对比 36

21.几种因素对心肌生理特性影响的图示 36

22.不同浓度K+对心肌特性的影响 37

23.*Ca2+与Na+对心肌特性的影响 37

24.3种离子对心肌生理特性影响简示与概要机制 38

25.高、低血K+对心肌动作电位的影响 38

26.高、低血Ca2+对心肌动作电位的影响 38

28.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常规心电图的比较 39

29.*心电图导联 39

27.心电图(ECG)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39

30.4类血管的有关组构特点比较 41

31.反映血流动力学的几个有关指标 42

32.动脉血压及其变动 42

33.影响血压生理变动的主要因素 42

34.动脉血压形成的主要因素 43

35.测血压与扪脉搏 43

36.各种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44

37.*动脉高血压对心血管功能的损害 44

38.动脉脉搏波 44

39.中心静脉压与外周静脉压 44

42.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 45

43.真毛细血管交替开放的机制 45

40.影响静脉血回流的主要因素 45

41.微循环各部组成特点及功能 45

44.组织液的生成及回流的力量对比 46

45.淋巴液回流的途径与意义 46

46.影响组织液生成及回流的主要因素 46

47.心血管活动调节的途径与内容 46

48.心脏的传出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47

49.血管的传出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47

50.心血管中枢 47

53.稳压反射调控示意图(9.3kPa<窦内压<18.6kPa时适用) 48

52.稳压反射的示意及所导致的相关变化 48

51.心迷走、心交感神经紧张性比较 48

54.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性反射 49

55.其它几类心血管反射 49

56.心血管活动的全身性体液调节因素 50

57.缓慢静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时对人体血液循环的影响 50

58.激肽类的形成与代谢 51

59.心血管活动的局部性体液调节因素 51

60.冠脉循环特点、流量及其调节 52

61.脑循环特点与血流量调节 52

1.呼吸的全过程 53

2.支气管纤毛运动、肺泡壁及呼吸膜结构示意 53

第四章 呼吸 53

3.肺循环的主要特点 54

4.呼吸时膈和肋骨运动示意图 55

5.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 56

6.胸膜腔内压 56

7.人工呼吸原理与方法 56

8.肺泡与呼吸膜的组构及其功能特点 57

9.*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的分子结构 57

10.肺通气阻力的构成 57

11.表面活性物质对维持肺泡稳定所起的作用 58

12.4种不同吸、呼时态的胸廊弹性阻力及作功比较 58

13.肺和胸廊的顺应性(C) 58

15.肺的动态容量、可能的呼吸最深最快水平及最大呼气速度 59

14.肺容量的组成及其正常值 59

17.呼吸气体的分压变化〔kPa(mmHg)〕 60

18.氧和二氧化碳扩散速率的比较 60

19.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并示通气/血流比值异常 60

16.呼吸的频率、深度与效率(无效腔为150ml) 60

20.人体直立时肺上下区的通气量与血流量 61

21.气体运输形式示意图 61

22.动、静脉中O2和CO2的含量〔mmol/L(ml/100ml血液)〕 61

23.*血红蛋白(Hb)的结构和功能 62

24.氧解离曲线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62

25.血氧容积与影响氧离曲线因素 63

26.临床所见的几种缺氧表现与鉴别 63

28.各种运输形式CO2的含量(ml/100ml血液)、运输量(%)和释出量(%)的比较 64

27.氧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结合运输形式 64

29.延髓呼吸神经元群部位与作用 65

30.吸气的切断机制 65

31.几种呼吸反射性调节的比较 66

32.几种不同呼吸形式的比较 66

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 67

1.消化吸收过程示意图 67

2.消化道平滑肌特点与机制 68

3.各消化液泌量、酶及其作用 68

(mmol/L或h) 69

6.胃液中盐酸泌量的几种常用表示法 69

5.胃液的主要成分与作用 69

4.吞咽的过程 69

7.壁细胞中盐酸的分泌过程和盐酸对胃蛋白酶原的激活 70

8.维生素B12的吸收 70

9.胃粘液、粘膜的屏障作用 71

10.胃壁的几类自身保护 71

11.胃窦蠕动的作用效果 71

12.胃排空的影响因素与机制 72

13.胰、糜蛋白酶原的激活、作用与分子量 72

15.小肠内3种消化液有关情况的比较 73

16.小肠的分节运动与回盲括约肌的作用 73

14.胆囊的功能与机制 73

17.消化道各部位的运动形式与作用 74

18.消化道运动的几种常见反射(或运动体征) 74

19.胆盐的肠肝循环示意图 75

20.排便反射过程 75

21.小肠在营养物质吸收上所具优势 75

22.主要营养物质吸收概况 76

23.水和小分子物质通过肠上皮细胞的两条途径 76

24.典型绒毛放大示意图 76

25.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机制 77

26.*辅脂酶的作用示意图 77

30.营养物质吸收后的转运途径 78

29.铁和钙的吸收 78

27.*混合微胶粒纵切面的结构示意图 78

28.小肠上皮细胞对钠和水的吸收 78

31.脂肪吸收过程示意图 79

32.几种胃肠激素的分泌与作用 79

33.胃肠激素的作用途径 80

34.交感、副交感神经对消化道及腺体的支配 80

35.胃肠道内的壁内神经丛的支配与联系 80

36.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81

2.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及所含的高能键 82

3.三大营养物质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 82

1.机体能量代谢的转换 82

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82

4.*间接测热法的原理与步骤 83

5.非蛋白呼吸商和氧热价 83

6.战士在各种军事作业下的能量代谢率 83

7.人体产热量和体表面积的关系 84

8.国人正常基础代谢率平均值[kJ/m2·h(kcal/m2·h)] 84

9.我国正常成年人的体温(℃) 84

10.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 84

11.人体的热平衡 85

12.人体散热方式及其所占百分比(按总散热量12552.00kJ计算) 85

13.体温调节中枢、热敏感神经元的活动与温度的调定 85

1.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尾产物的去路 86

第七章 排泄 86

2.肾单位(含集合管)的组构与功能 87

3.皮质与近髓肾单位的比较及髓质渗透梯度 87

4.肾小球旁器的组构与功能 88

5.肾血液循环主要特点 88

6.肾血流量调节方式、机制与证据 89

7.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比较(g/L) 89

8.肾小球与球旁器并示肾球囊微穿刺 90

9.滤过膜的超微结构特点及其机械屏障作用 90

10.肾小球滤过膜对几种物质的通透性(滤液浓度/血浆浓度)比较 90

1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91

12.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度量指标与正常值 91

11.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及其计算(松鼠猴资料,kPa) 91

14各种物质重吸收部位和数量的概况 92

15.近端肾小管前半段对钠主动重吸收的泵-漏模式 92

16.髓袢升支粗段对氯、钠、钾的同向协同转运 93

17.肾小管(含集合管)各部位对Na+重吸收之比较 93

18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被动重吸收比较 94

19.有关葡萄糖重吸收的两个概念与正常值 94

20.肾小管对其它物质的重吸收 94

21.关于球管平衡(重吸收率70%,ml) 95

22.肾小管和集合管对H+的分泌 95

23.氨的分泌示意图 95

26.血浆清除率的测定及其应用 96

25.关于缓冲体系 96

24.血钾和pH值改变时对机体的影响 96

27.肾脏对血浆中物质几种处理方式示意图 97

28.逆流倍增的物理学原理 97

29.兔肾小管不同部位通透性资料和可致结果 98

30.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过程与依据 98

31.直小血管对肾髓质高渗梯度的维持与因由 99

32.影响尿浓缩与稀释的因素和机制 99

33.ADH分泌的适宜刺激与调控 100

34.水缺乏(如大出汗)、水过剩(如大量饮水)时对尿量影响的示意 100

36.醛固酮分泌的调节与功能联系 101

35.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协同与拮抗 101

37.*机体盐过剩或不足时醛固酮对Na+排放量的调节 102

38.*醛固酮对水盐代谢综合作用示意图 102

39.影响肾泌尿功能的4种激素 103

40.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103

41.几种排尿异常及因由 104

第八章 感觉器官 105

1.感受器及其分类 105

2.感受器的基本生理特性 105

3.眼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106

4.视调节与瞳孔反射 106

7.视网膜的结构及作用 107

6.眼折光异常及矫正 107

5.不同年龄人的眼调节力(D) 107

8.视锥、视杆细胞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 108

9.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108

10.人眼视杆细胞和3种视锥细胞视色素的光谱吸收特性 109

11.视网膜的信息处理与传递 109

12.暗适应与明适应 109

13.颜色视觉的三原色理论图示 110

14.视敏度、视野、双眼视觉之比较 110

15.双眼视觉扩大视野的图示 110

17.声波传入内耳的径路与听觉产生过程 111

18.中耳与内耳的放大 111

16.外耳与中耳的传音功能 111

19.基底膜的振动及行波学说 112

20.耳蜗静息电位测定、短音的声学图形及听神经动作电位 112

21.毛细胞顶部与盖膜间的剪切运动及耳蜗换能过程 113

22.听力、听阈与听域 114

23.*音叉法诊断听力障碍试验 114

24.膜迷路各部的功能 114

25.几种声源的音强(dB) 115

26.健康人头前倾向左旋转时的各种变化 115

27.关于眼球震颤 115

28.味觉与嗅觉的比较 115

2.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慢的主要影响因素 116

第九章 神经系统 116

1.神经纤维的分类 116

3.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117

4.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与特点 117

5.突触的基本结构与突触组成的类型 117

6.电突触结构示意图 118

7.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示意图 118

8.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的过程与机制 118

10.EPSP和IPSP之比较 119

11.外周与中枢神经递质的主要分布 119

9.神经纤维与突触兴奋传播特征的比较 119

12.中枢神经元间几种主要联系方式 120

13.几种中枢抑制的比较 120

14.脊髓感觉传导途径特点的简要对比 121

15.躯干和四肢的感觉传导通路 121

16.丘脑的主要核团 122

17.两种感觉投射系统之比较 122

18.皮肤痛与内脏痛的比较 122

19.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体表定位 123

20.大脑皮层感觉功能定位 123

24.*临床常见的腱反射 124

23.脊髓调节躯体运动反射 124

22.脊髓α、γ运动神经元的比较 124

21中枢镇痛 124

25.肌梭及牵张反射示意图 125

26.腱反射和肌紧张之比较 125

27.腱器官引起的反射(反牵张反射) 126

28.脑干及高位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 126

29.去大脑僵直的表现与原因 126

30.小脑的结构与功能 127

31.基底神经核的组成 127

32.基底核受损表现与机制 127

35.锥体系与锥体外系之比较 128

34.运动与感觉代表区及皮质主要中枢 128

33.大脑皮质运动区对躯体运动控制的特点 128

36.*上、下运动神经元麻痹的区别 129

37.人体自主神经的传出纤维 129

38.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结构特征的比较 130

39.几种外周神经纤维的递质及其相应受体 130

40.*突触前受体对神经末梢递质释放的调节示意 131

41.*几类递质的合成 131

42.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 132

43.自主神经系统作用的主要特征 132

44.自主神经递质受体作用汇总 133

46.大脑皮质的两个信号系统 134

47.大脑皮层语言中枢及功能障碍 134

45.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34

48.人类两侧大脑半球功能优势 135

49.脑电图(EEG)的记录部位及相关波形 135

50.皮层诱发电位与皮层自发电位之比较 136

51.睡眠的两种时相 136

52.睡眠有关的中枢结构和神经递质 136

53.睡眠两时相的转换 137

第十章 内分泌 138

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38

2.*几种主要的第二信使的分子结构 138

4.*激活与不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常见激素 139

3.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学说(AC-cAMP-PK系统) 139

5.*几种第二信使跨膜传递信息途径的汇示 140

6.激素作用的基因调节学说 140

7.*类固醇激素的基因活化过程示意图 141

8.体内主要内分泌腺、激素及其化学本质 141

9.下丘脑与垂体间的两类功能联系 142

10.人生长激素(hGH)的生理作用 143

11.下丘脑分泌的调节性多肽及其化学本质 143

12.ACTH分泌的昼夜节律 143

13.下丘脑-腺垂体-靶器官功能轴汇示 144

14.靶腺激素的3种负反馈调节 144

15.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144

16.甲状腺激素(T3、T4)的生理作用 145

17.肾上腺的结构、激素分泌与调节 146

18.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147

19.*几种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糖代谢与盐代谢作用的比较 147

20.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简要比较 148

21.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148

22.*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代谢障碍 149

23.胰岛素分泌调节 149

24.胰高血糖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149

25.PTH、1,25-(OH)2-D3、CT对血钙的影响及分泌调节 150

26.激素对生长影响的表达 151

27.前列腺素(PG)的基本结构及三型PG的主要功能 151

29.参与各类物质代谢的激素归类 152

28.激素与功能异常或疾患 152

30.体内主要激素对物质代谢作用汇总表 153

第十一章 生殖 154

1.男女生殖器官及副性征 154

2.睾丸生精和卵巢生卵的主要过程 154

3.下丘脑-垂体-睾丸激素系统的调节 154

4.3种性腺激素生理作用的比较 155

5.月经周期中卵泡、激素、基础体温和子宫内膜的变化 156

6.卵巢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157

7.胎盘产生的主要激素 157

8.妊娠授乳与生育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