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自然界 1
第一节 自然界的物质结构及运动形态 1
一、 自然界的物质形态 1
二、 自然界的层次结构 4
三、 自然界的运动形式 9
第二节 自然界的演化发展 15
一、 自然界的演化 15
二、 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 22
三、 自然界演化的周期性 25
第二章 自然与人 28
第一节 自然与人的对象性 28
一、 对象性的表征 28
二、 对象性的内涵 29
三、 对象关系的中介——实践 30
第二节 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与人工自然 32
一、 自然概念 32
二、 人工自然的产生和发展 33
三、 人工自然的两重性 35
第三节 天人合一 37
一、 自然观念 37
二、 人类自然属性的复归 38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 40
一、 基本观点 40
二、 发展观的转变 41
三、 生态化 43
第三章 科学研究方法 45
第一节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45
一、 科学始于问题 45
二、 问题的来源和意义 47
三、 怀疑精神 54
四、 科研选题的原则 58
五、 科研选题的程序 73
第二节 观察与实验 75
一、 科学观察 75
二、 科学实验 82
第三节 抽象与逻辑 91
一、 科学抽象 91
二、 逻辑方法 94
第四节 假说与理论 102
一、 创造性思维 102
二、 假说与理论 108
第四章 系统与自组织 118
第一节 系统方法 118
一、 系统分析法 118
二、 系统模型法 120
三、 系统工程法 122
第二节 自组织方法 124
一、 耗散理论 125
二、 协同学 127
三、 突变论 130
第五章 技术实践方法 133
第一节 技术预测 133
一、 特尔斐法 133
二、 趋势分析法 135
三、 目标树法 138
第二节 技术原理 139
一、 构思模式 139
二、 构思方法 142
第三节 技术发明 145
一、 一般原理 145
二、 常用方法 147
第四节 技术设计 158
一、 工程设计 158
二、 功能设计 160
三、 功效设计 161
四、 工业设计 162
第五节 技术开发 163
一、 开发类型 163
二、 开发原则 166
三、 技术转移 169
四、 技术引进 170
第六章 科学技术的性质 173
第一节 科学认识与科学精神 173
一、 科学认识 173
二、 科学精神 187
第二节 技术与高技术 191
一、 技术是什么 191
二、 高技术 194
三、 高科技园区 207
第三节 科技体系 209
一、 科技体系的外部结构 209
二、 科技体系的内部结构 211
三、 科技体系的演变 213
第四节 科学技术哲学 215
一、 技术的哲理性 215
二、 科技与哲学的关系 217
第五节 科技发展及其规律 219
一、 科学发展模式 219
二、 技术发展模式 223
三、 科技发展趋势 226
四、 当代科技人文化 230
五、 知识创新 233
第七章 科技与社会 238
第一节 科技发展的社会条件 238
一、 生产实践 238
二、 政治制度 241
三、 意识形态 242
四、 科技政策 244
五、 科学共同体 245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47
一、 科技的“第一生产力”本性 247
二、 科技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 255
三、 科技对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261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社会文明 268
一、 以科技为灵魂的物质文明 268
二、 对科技为骨骼的精神文明 272
三、 以科技为动力的制度文明 275
第四节 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78
一、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特征 279
二、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284
三、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 288
第八章 科技发展与人类进步 295
第一节 人的体外进化 295
一、 演化——进化——优化 295
二、 人的外化 297
三、 体外进化 299
四、 本体进化的体外形式 302
第二节 技术人类学 305
一、 人类学巡踪 305
二、 技术人类学的使命 308
三、 技术与人类 310
四、 目的与手段 312
第三节 科技展望与人类未来 315
一、 人与神 315
二、 人类的远景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