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工程大全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振动工程大全》编辑委员会编;谷口修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
  • 页数:949 页
图书介绍:

12.1.1 模拟计算机与数字计算机 1

(C)车辆振动的一般性质 77 1

24.4.5 蠕动产生过程中的工作台运动 74 1

目录 1

12.1 模拟计算机的概况 1

第十二章 模拟计算机的应用 1

序 1

12.1.2 模拟计算机的分类 2

(A)按程序型式分类 3

(B)按结构分类 4

(C)按混合型式分类 5

(D)按运算控制型式分类 6

12.1.3 模拟计算机的结构 7

(A)运算器部分 8

(C)控制部分 10

(B)连接部分 10

(D)解的显示记录部分 11

12.1.4 运算器的原理 13

(A)运算放大器与运算阻抗器所组成的基本运算器的原理 13

(B)符号变换器 13

(C)系数器 13

(D)加法器 14

(E)积分器 15

(F)乘法器 17

12.2 模拟计算机的程序 17

12.2.1 程序的规定 18

12.2.2 比例尺变换 18

12.2.3 运算电路图的作法 19

(A)积分运算 19

(B)一阶微分方程 20

(C)二阶微分方程 21

(D)高阶微分方程 22

12.2.4 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程序例子 23

12.2.5 常微分方程的其它解法 26

12.2.6 传递函数法 31

12.2.7 偏微分方程的解法 32

(A)变换成差分方程的方法 32

(B)解析法 34

12.2.8 梁的振动 36

12.3 模拟计算机的应用 38

12.3.1 实时计算(汽车振动) 38

12.3.2 超高速模拟计算机的应用例子 43

12.3.3 自动运算模拟计算机的应用例子 44

(A)求具有非线性恢复力的振动周期条件的问题 46

(B)梁的固有振动分析 47

12.3.4 混合式计算机的应用 50

(A)分配计算与数字计算时间 51

(B)应用最大原理的解法 53

(C)管型反应槽的问题 54

(D)曲线拟合问题 57

(E)飞行器的运动(混合式并行计算) 59

参考文献 62

第十三章 振动测量 63

13.1 振动测量原理 63

13.1.1 基础振动计的理论 64

13.1.2 加速度计 66

13.1.3 位移计 70

13.1.4 速度计 73

18.1.5 瞬态振动的测量 74

(A)冲击加速度的测量 74

(B)冲击立移的测量 77

13.2变换器 79

13.2.1 电动型传感器 80

(A)工作原理 81

(B)结构和特性 83

(A)工作原理 88

13.2.2 压电型传感器 88

(B)传感器结构 90

(C)测量电路 92

(D)频率特性 98

(E)低频域特性与波形畸变 99

(F)温度变化的影响 100

(G)电缆噪声 102

(H)基础变形灵敏度 103

(I)小结 104

13.2.3 可变电阻型传感器 105

(A)滑动电阻 105

(B)电阻丝应变计 106

(C)半导体应变计 109

13.2.4 可变电感型传感器 111

(A)变空隙型敏感元件 111

(B)差动变压器 112

13.2.5 伺服加速度计 113

13.2.6 振动传感器的安装 115

13.2.7 测量对象的影响 119

(D)传感器的尺寸和重量 121

(E)运动部分的位置 121

13.2.8 振动传感器的特性表示 121

(C)方向 121

(B)安装方法 121

(A)型式 121

(G)敏感元件 122

(I)最大运动的界限 122

(J)最小运动的界限 122

(K)灵敏度 122

(F)电缆 122

(H)辅助装置 122

(L)频率范围 123

(M)相位特性 123

(N)阻尼 123

(O)横向灵敏度比 123

(P)使用温度范围 123

(Q)变形灵敏度 123

(A)振动显示仪 124

13.3.1 振动测量仪 124

13.3 振动测量仪及其校准 124

(R)其它 124

(B)显示仪表 127

(A)比较校准 130

13.3.2 振动测量仪的校准 130

(B)绝对校准 138

参考文献 142

第十四章 振动试验 144

14.1 振动试验的目的 144

14.2.1 振动环境的模拟 145

14.2 振动试验方法 145

(A)用正弦波模拟 146

(B)用宽带随机波模拟 157

14.2.2 振动试验方法 158

14.2.3 振动试验规范 158

14.3 振动试验机 160

14.3.1 机械式振动台 161

(A)不平衡重块式 161

(B)凸轮式 162

14.3.2电动液压式振动台 163

14.3.3 电动式振动台 167

14.3.4 高声强振动发生装置 173

14.3.5 辅助振动台 176

14.3.6 振动台的控制 178

(A)正弦波振动的控制 179

(B)功率谱密度的控制 180

(C)非平稳随机波的波形再现 180

(D)数控振动台 181

14.3.7 振动台的安装 182

14.4 机械阻抗的测量 183

参考文献 188

第十五章 振动数据处理 189

15.1 统计处理方法 189

15.1.1 振动数据的表示及其函数的基本形式 189

15.1.2 振幅的表示方法 191

(A)Fou rier级数 193

15.1.3 周期函数的分析 193

(B)Fourier积分 194

(C)周期函数的均方值 196

(D)取样频率和取样定理 198

15.1.4 统计分析 201

(A)随机函数的统计表示 201

(B)概率密度函数和概率分布函数 202

15.2 频谱分析(方法和装置) 207

15.2.1 功率谱密度 207

15.2.2 频率分析与功率谱密度的测量 209

(A)滤波器特性 210

(B)多节滤波器式频谱分析 213

(C)扫描式频谱分析 214

(D)时间压缩型频谱分析(实时频谱分析) 215

(E)随机数据的平均化 218

15.2.3 带宽和频率分辨率 221

15.2.4 权函数(或窗函数) 222

15.3 相关分析(方法和装置) 226

15.3.1 自相关函数 226

15.3.2 互相关函数 230

15.3.3 相关函数的计算 233

(A)自相关函数的数值计算法 233

(B)模拟的方法 234

(C)二、三种典型的运算框图 236

15.3.4 相干函数 237

15.3.5 快速Fourier变换(FFT)及其算法 239

(A)离散的Fourier变换(DFT) 239

(B)Cooley-Tukey的FFT算法 240

15.3.6 褶积积分 244

15.4 数据处理的例子 246

15.4.1 数据处理装置的例子 246

(A)跟踪滤波器的例子 247

(B)快速Fourier分析仪的一个例子 247

(C)通用的振动数据处理系统 250

15.4.2 应用示例 251

(A)频率分析和功率谱技术的应用 251

(B)相关分析技术的应用 254

(C)相干技术的应用 259

参考文献 261

第十六章 冲击试验 263

16.1 冲击试验的目的 263

16.1.1 冲击试验的背景 263

16.1.2 冲击试验的目的 264

(A)合格与否的试验 264

(B)设计评价试验 265

16.2 冲击试验方法 266

16.2.1按试验机所确定的试验方法 267

16.2.2 按冲击脉冲所确定的试验方法 268

(A)确定冲击试验用的脉冲 268

(B)确定脉冲的主要规范的试验方法 276

16.2.3 按冲击谱所确定的试验方法 283

16.2.4 其他 284

16.3 冲击试验设备 286

16.3.1 冲击试验设备的分类及其特性 286

16.3.2 规范上所规定的试验设备 288

16.3.3 产生冲击脉冲的试验设备 290

(A)摆式 291

(B)跌落式 292

(C)其他形式的脉冲产生装置 299

16.3.4 冲击谱的产生装置 307

(A)汽车安全试验装置 307

16.3.5 其他的试验装置 307

(C)包装试验装置 307

(B)缓冲材料试验装置 307

(D)与振动组合的试验装置 308

参考文献 308

第十七章 振动、冲击数据及其容许值 311

17.1.1 制定容许值的目的 311

17.1.2 历史的回顾 312

(A)轴承振动 312

(B)轴振动 312

17.1.3 判断的尺度(测量单位) 313

(A)位移振幅和振动烈度 313

17.1.4 测量点 315

17.1.5 测量条件 315

17.1.6 容许(极限)值(以典型的标准为例) 316

(A)轴承振动的容许值 316

(B)轴振动的容许值 318

17.1.7 发现早期故障的手段 322

17.1.8 往复机械的振动 323

17.2 振动公害的容许值 324

参考文献 329

第十八章 振动的环境评价 331

18.1 概述 331

18.2 振动感觉的产生 335

18.3 一般的振动感觉研究 337

18.4 振动的等感度曲线 339

18.5 IS-2631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45

18.6 复合正弦振动、随机振动等的评价法 346

18.7 测量全身振动用的测量仪器 349

18.8 超低频振动 352

18.9 手腕系的振动 353

参考文献 356

19.1 隔振理论 357

19.1.2 振动传递率 357

19.1.1 隔振的含义 357

第十九章 振动、冲击的隔离和阻尼 357

19.1.3 防振橡胶的支承系统 359

19.1.4 阻尼器与弹簧组合的情形 360

19.1.5 弹簧颤动的影响 364

19.1.6 基础以弹簧支承的情形 365

19.1.7 基础是弹性体的情形 369

19.1.8 刚体的弹性支承的一般理论 370

19.1.9 非耦合支承 374

19.1.10 典型的弹性支承刚体的固有频率 375

(A)完全非耦合支承的情形 375

(B)弹性支承面在机械重心之下的情形 376

(C)倾斜支承 377

(D)惯性主轴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情形 380

(E)支承面倾斜的情形 382

19.1.11 机械防振支承的设计程序 383

19.2 防振橡胶 384

19.2.1 防振橡胶支承系统的特征 384

(B)橡胶材料的选择 386

19.2.2 防振橡胶的选择 386

(A)形状的选择 386

(C)动弹簧常数与静弹簧常数 388

1 9.2.3 防振橡胶的设计 388

(B)橡胶的硬度 388

(A)一般注意事项 388

(D)形状系数 389

(E)容许应力 390

(F)容许变形 390

(G)衰减特性 390

(I)以防振橡胶作为支承装置的设计程序 391

(H)弹性减弱 391

19.3 金属弹簧 392

19.3.1 金属弹簧支承系统的特征 392

19.3.2 金属弹簧的弹簧常数 392

19.4 空气弹簧 394

19.4.1 空气弹簧的应用 394

19.4.2 空气弹簧装置的标准结构和作用 394

19.4.3 空气弹簧的特征 396

19.4.4 类型和结构 397

19.4.5 载荷特性、弹簧常数的计算公式 399

19.4.6 空气弹簧与辅助箱之间节流孔的最佳直径的计算公式 400

(A)气源 401

(B)空气弹簧本体只承受垂直方向载荷的情形 401

19.4.7 空气弹簧支承系统的实际设计 401

(C)辅助箱的必要内容 402

(D)起振动衰减作用的节流孔的设计 402

(E)空气弹簧本体也承受水平载荷的情形 403

(F)在水平方向产生较大的恢复力时,空气弹簧装置的设计 405

19.5.2 毛毡 406

19.5.1 海绵橡胶 406

19.5 其它的防振材料 406

19.5.3 软木 407

19.6 振动阻尼 408

19.6.1 阻尼的种类和阻尼量 408

(A)库伦摩擦 408

(B)粘性阻力 408

(C)速度平方阻力 410

(D)内部摩擦 410

(E)结构阻尼 411

(F)等效粘性阻尼 411

19.6.3 阻尼的效果 413

(A)自由振动 413

19.6.2 阻尼的特征 413

(B)强迫振动 414

(C)自激振动 417

19.7 动力吸振器 418

19.7.1 定频率动力吸振器 418

19.7.2 离心摆式动力吸振器 419

19.7.3 具有粘性阻尼的动力吸振器 419

19.7.4 Houde阻尼器 420

19.7.5 Lanchester阻尼器 421

19.8 二自由度振动系统的阻尼效果 421

19.8.1 PQ点理论 421

19.8.2 油阻尼器与承梁弹簧组合的情形 422

19.8.3 油阻尼器与轴弹簧组合的情形 423

19.8.4 摩擦阻尼器与承梁弹簧组合的情形 424

19.9 油阻尼器 425

19.9.1 类型和结构 425

19.9.2 速度-阻尼力特性 426

(A)定面积的阻尼孔 426

(B)圆锥阀、平阀 427

(C)速度比例阀(切口阀) 428

(D)组合形式 429

19.10 空气阻尼器 430

19.11 摩擦阻尼器 430

19.1 2 电磁阻尼器(磁阻尼器) 432

19.13 跌落引起的冲击 432

19.13.1 无阻尼情况 432

19.13.2 有阻尼情况 433

19.14 冲击隔离 435

19.14.1 冲击与缓冲 435

19.14.2 冲击传递率 437

19.15 缓冲装置的理论 439

19.15.1 缓冲装置的特性 439

19.15.2 各种缓冲装置的性能比较 440

19.15.3 弹簧-油压式缓冲装置的设计(水平碰撞的情形) 441

19.15.4 缓冲装置的实例 443

参考文献 446

第二十章 旋转机械的振动和平衡 447

20.1 转轴的振动和临界转速 447

20.1.1 轴的弓状回旋运动 448

(A)回转体的横向位移和倾角互不耦合的轴的弓状回旋振动 448

(B)当回转体的横向位移和倾角耦合时,轴的弓状回旋振动,回转体的动力学特性 451

(C)回转体的不平衡引起的强迫振动 457

(D)等截面轴弯曲振动的固有圆频率 459

(E)Dunkerley经验公式 461

(F)Rayleigh近似法 464

(G)静挠度曲线的数值计算法 466

(H)传递矩阵法 470

(I)其他的临界转速 477

(J)转轴的自激弓状回旋振动 479

20.1.2 轴的扭转振动 482

(A)带两个圆盘的轴的扭转振动 482

(B)带齿轮的轴的扭转振动 483

(C)带多圆盘的轴的扭转振动(Holzer法) 483

20.2 旋转机械的平衡、平衡试验机 487

20.2.1 刚性回转体的不平衡振动和平衡条件 487

(A)不平衡 487

(B)不平衡振动 490

(C)平衡条件 492

20.2.2 弹性回转体的不平衡振动和平衡条件 493

(A)系统具有轴挠度的正交函数系列的情况 493

(B)系统没有轴的挠度的正交函数系列的情况 497

20.2.3 平衡方法 498

(A)用平衡试验机平衡 498

(B)不用平衡试验机的平衡(现场平衡) 501

(C)平衡品质(容许的不平衡) 504

20.2.4 平衡试验机 506

(A)种类 506

(B)构造 507

(C)性能的评定 507

20.2.5 现场平衡装置 512

参考文献 515

第二十一章 旋转机械元件的振动 516

21.1 滑动轴承 516

21.1.1 流体润滑的基本公式——Reyn01ds方程式 517

21.1.2 径向轴承上的油膜力 518

(A)油膜的边界条件 518

(B)油膜力 519

(C)轴颈中心的平衡位置 521

(D)油膜的弹性系数和阻尼系数 522

21.1.3 转轴的振动 524

(A)临界转速 524

(B)自激振动(轴的稳定性) 527

(C)与油膜系数、稳定性等有关的图表 528

21.1.4 油膜振荡 536

(A)油膜振荡的理论 537

(B)油膜振荡的防止方法 539

21.2 空气轴承 540

21.2.1 空气轴承动特性的各种理论 541

(A)问题的所在 541

(B)PH线性方法 544

(C)Galerkin法 547

(D)频率响应法 550

(E)非线性轨迹法 553

(F)阶跃法 555

21.2.2 各种空气轴承的动特性 558

(A)倾斜衬垫轴承 558

(B)带槽轴承 559

(C)静压轴承 560

21.3 滚动轴承 563

21.3.1 滚动轴承振动的分类 563

21.3.2 与轴承的弹簧有关的振动 564

(A)滚动元件的通过振动 564

(B)因轴承的弹簧特性引起的振动 566

(C)转轴的临界转速 570

(A)加工表面的波纹引起的振动 571

21.3.3 与轴承的制造有关的振动 571

(A)伤痕引起的振动 574

(B) (轴承)护圈的振动 574

21.3.4 轴承的使用不当所引起的振动 574

(B)尘埃引起的振动 575

21.3.5 正常的滚动轴承的整体振动 575

21.3.6 轴承的振动测量 577

21.4 齿轮 579

21.4.1 概述 579

21.4.2 齿轮的周向振动 580

21.4.3 齿轮的径向和轴向振动 593

21.4.4 齿轮箱的振动 596

21.4.5 齿轮振动与噪声的关系 597

21.4.6 齿轮动载荷的确定 599

参考文献 603

第二十二章 往复机械的平衡及其各部分的振动 606

22.1.1 无松动的刚体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606

22.1.1 无松动的刚体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606

22.1 活塞曲柄机构的力学 606

第二十二章 往复机械的平衡及其各部分的振动 606

22.1 活塞曲柄机构的力学 606

22.1.2 无松动的刚体机构各部分的惯性力及其等效系统 608

22.1.2 无松动的刚体机构各部分的惯性力及其等效系统 608

22.1.3 无松动的刚体机构各部分的力的总效果 609

22.1.3 无松动的刚体机构各部分的力的总效果 609

22.1.4 实际机械的活塞晃动 610

22.1.4 实际机械的活塞晃动 610

22.2 理想和实际机械的平衡和变形 611

22.2.1 直列式刚体机械的平衡和曲柄配置 611

22.2.1 直列式刚体机械的平衡和曲柄配置 611

22.2 理想和实际机械的平衡和变形 611

22.2.2 多列式刚体机械的平衡和曲柄配置 616

22.2.3 实际机械的平衡和变形 616

22.2.2 多列式刚体机械的平衡和曲柄配置 616

22.2.3 实际机械的平衡和变形 616

22.3 曲轴系的振动 620

22.3.1 曲轴系的固有振动 620

22.3 曲轴系的振动 620

22.3.1 曲轴系的固有振动 620

22.3.2 曲轴的扭转强迫振动 621

22.3.2 曲轴的扭转强迫振动 621

22.3.3 曲轴的扭振减振器 626

22.3.3 曲轴的扭振减振器 626

22.4 配气机构的振动 627

22.4.1 顶置式气门的摇动 627

22.4 配气机构的振动 627

22.4.1 顶置式气门的摇动 627

22.4.2 凸轮轴的变形和振动 631

参考文献 631

参考文献 631

22.4.2 凸轮轴的变形和振动 631

第二十三章 流体机械和流体管路的振动 633

23.1.1 泵系统的喘振 633

23.1 流体机械的喘振 633

第二十三章 流体机械和流体管路的振动 633

23.1.1 泵系统的喘振 633

23.1 流体机械的喘振 633

23.1.2 鼓风机系统的喘振 635

23.1.2 鼓风机系统的喘振 635

23.1.3 串联系统和并联系统情况的喘振 636

23.1.3 串联系统和并联系统情况的喘振 636

23.1.4 多级轴流压缩机的喘振 639

23.1.4 多级轴流压缩机的喘振 639

23.2.1 激振源及其频率 641

23.2 流体机械的叶片振动 641

23.2.1 激振源及其频率 641

23.2 流体机械的叶片振动 641

(A)单个叶片的固有频率计算方法 642

23.2.3 叶片的固有频率计算方法 642

23.2.2 旋转失速 642

23.2.3 叶片的固有频率计算方法 642

(A)单个叶片的固有频率计算方法 642

23.2.2 旋转失速 642

(B)叶片组的固有频率计算法 649

(B)叶片组的固有频率计算法 649

23.2.4 离心力的修正 653

23.2.4 离心力的修正 653

(C)离心压缩机叶片的固有频率 653

(C)离心压缩机叶片的固有频率 653

(B)并列的二圆柱体情况 691

(C)交错配置的情况 692

(D)管道内管组构成的共鸣声 692

参考文献 693

第二十四章 机床振动 698

24.1 概述 698

24.2 切削加工中的自激振动 699

24.2.1 过去研究的概况 699

24.2.2 几种典型分析方法 702

24.2.3 切削刚度 706

24.2.4 多刀切削情况的分析 709

24.2.5 磨削时的自激振动 713

24.2.6 自激振动的控制 715

24.3.2 机床结构的振动特性 720

24.3 机床结构的振动特性 720

24.3.1 概述 720

24.3.3 阻尼系数的确定方法 724

24.3.4 固有频率、振动模态的确定方法 728

24.4 蠕动现象 734

24.4.1 过去研究的概况 734

24.4.2 蠕动产生的机理 735

24.4.3 基本方程式 737

24.4.4 平衡点的稳定性 738

24.4.6 蠕动产生的边界 743

24.4.7 防止蠕动的例子 745

参考文献 747

第二十五章 汽车和车辆的振动 750

25.1 汽车的振动特性 750

25.1.1 激振力 750

(A)路面的凹凸不平 750

(B)轮胎 752

(C)发动机-驱动系统 753

(A)簧上、簧下的振动 754

25.1.2 车身悬架系统的振动 754

(B)车身、车架的弹性振动 757

(C)悬架系统的振动传递特性和弹性振动 759

(A)驱动系统的弯曲振动 761

25.1.3 驱动系统的振动 761

(B)驱动系统的扭转振动 762

(A)操纵系统的振动 763

25.1.4 操纵系统的振动和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763

(C)起步时的振动和离合器的不稳定振动 763

(B)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764

(A)坐标轴和固有振动 767

25.2.1 一般 767

25.2 火车的振动 767

(B)车辆振动性能的判断标准 770

(D)车辆的质量特性 773

(A)强迫振动的运动方程式及其解 776

25.2.2 转向车的垂直振动理论 776

(B)固有频率 777

(C)仅一次弹簧装置有阻尼的情况 778

(E)一次弹簧装置和二次弹簧装置均有阻尼的情况 781

(D)仅在二次弹簧装置中有阻尼的情况 781

25.2.3 转向车的横向振动理论 783

(A)强迫振动的运动方程式及其解 783

(C)阻尼系数的最佳值 788

(B)固有频率 788

(D)摇摆的情况 790

(A)车轮和钢轨之间作用的切向力和力矩 791

25.2.4 蛇行运动 791

(B)车轮轴的蛇行运动 795

(C)转向架的蛇行运动 800

(D)蛇行运动的基本防止方法 801

(E)蛇行运动防止方法在实际车辆上的应用 804

(F)高速车辆的蛇行运动及其防止方法 806

参考文献 809

第二十六章 机械基础 810

26.1 机械基础振动分析的一般方法 810

26.2 地基的弹簧常数 812

26.2.1 圆形基础 812

26.2.2 矩形基础 816

26.3 地基的阻尼系数 821

26.4 与精确解的比较 825

26.5 地基的各种常数 827

26.6.1 一质点系 831

26.6 简谐外力引起的机械基础的振动 831

26.6.2 二质点系 835

26.6.3 刚体系统 838

26.7 冲击力所引起的机械基础的振动 841

26.7.1 碰撞理论的方法 841

26.7.2 利用Laplace变换的方法 843

26.7.3 数值积分法 846

参考文献 848

第二十七章 包装 850

27.1 包装 850

27.1.1 关于包装 850

27.1.2 包装技术的发展趋势 850

27.2.1 运输机械引起的外载荷 851

27.2 货物流通期间的外载荷 851

27.1.3 包装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851

27.2.2 工人装卸所引起的外载荷 852

27.3.1 日本商品货物的外载荷 853

27.3 货物流通期间综合外载荷的确定 853

27.3.2 商品的易碎性 855

27.4 关于缓冲包装 856

27.4.1 缓冲包装的分类 856

(A)包裹包装 856

(B)吊挂包装 856

(C)外装容器——缓冲材料的包装 856

27.4.2 包装用的缓冲材料 857

27.4.3 缓冲材料的使用 858

(A)“缓冲系数-最大应力曲线”的方法 858

(B)“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的方法 860

27.5.1 货物试验 864

27.5.2 适当包装货物试验 864

27.5 货物的振动、冲击试验 864

参考文献 868

28.1 概述 869

28.2 循环出现正弦波时的疲劳强度 869

第二十八章 振动引起的材料破坏和疲劳 869

28.3 受复杂应力波形作用时的疲劳强度 873

28.3.1 应力循环数的求法 874

28.3.2 应力波形的典型化和平均应力的评价方法 875

28.3.3 疲劳损伤的计算和疲劳寿命的估算 876

28.3.4 应力循环数读取方法的比较 881

28.4 高温的情况 884

28.5 注意事项 884

参考文献 885

29.2 振动输送 886

29.1 概述 886

29.2.1 振动输送机 886

第二十九章 振动、冲击的利用 886

29.2.2 振动提升机 891

29.4 打桩机 892

29.4.1 冲击的利用 892

29.3 用于路面工程 892

29.4.2 振动的利用 893

(A)振动冲击式碎矿机 894

29.5.1 粉碎 894

(B)振动球磨机 894

29.5 其他 894

29.5.2 低头型振动筛 895

29.5.3 冲击阻尼器 895

(C)自同步作用的高速粉磨机 895

29.5.4 振动落砂 896

29.5.5 自动平衡装置 897

参考文献 898

法定计量单位与工程惯用单位换算表 899

索引 902

译后记 949

17.1 旋转机械、往复机械的振动容许值 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