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2
总 论 2
第一章中药的发展 2
目 录 2
第二章中药的性能 3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4
第四章 中药的用法 4
各 论 6
第一章解表药 6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6
苍耳子 8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8
防风白芷香薷细辛 8
麻黄桂枝羌活紫苏荆芥 8
薄荷桑叶菊花牛蒡子 10
葛根柴胡升麻蝉蜕 10
第二章清热药 10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11
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 13
芦根黄芩黄连黄柏 13
苦参龙胆草 13
第二节清热凉血药 13
第四节清热解毒药 14
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14
犀角生地黄玄参牡丹皮 14
第三节清虚热药 14
赤芍 14
第一节温化寒痰药 18
第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18
决明子夏枯草青葙子 18
五、清肝明目药 18
山豆根射干 18
四、用于咽喉肿痛药 18
白头翁鸦蛋子 18
三、用于痢疾药 18
红藤败酱草 18
紫花地?蒲公英鱼腥草 18
二、用于疮痈肿毒药 18
蚤休 18
银花连翘大青叶青黛 18
一、用于温热病药 18
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 19
白前旋覆花 19
第二节清化热痰药 19
枇杷叶海藻海浮石礞石 21
第三节止咳平喘药 21
桔梗前胡瓜蒌贝母竹茹 21
杏仁款冬花桑白皮紫苏子 22
葶苈子百部紫菀马兜铃 22
第四章芳香化湿药 22
藿香佩兰苍术砂仁白豆蔻 24
草豆蔻草果 24
第五章消导药 24
鸡内金山楂神曲 麦芽谷芽 25
莱菔子 25
第六章理气药 25
荔枝核大腹皮沉香 28
第一节攻下药 28
第七章泻下药 28
橘叶化橘红)厚朴木香香附 28
乌药佛手薤白川楝子 28
枳实青皮橘皮(附:橘核橘络 28
大黄芒硝芦荟 29
第二节润下药 29
火麻仁 29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29
甘遂牵牛子巴豆 30
第八章驱虫药 30
第九章开窍药 31
鹤虱槟榔榧子 31
使君子苦楝皮南瓜子雷丸 31
麝香冰片蟾酥石菖蒲苏合香 33
第十章 温里药 33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 35
小茴香丁香荜菝荜澄茄 35
高良姜 35
第十一章平肝药 35
第一节平肝熄风药 36
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 37
地龙僵蚕蜈蚣全蝎 37
第二节平肝潜阳药 37
第十二章安神药 39
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龙骨 39
牡蛎磁石刺蒺藜罗布麻 39
朱砂琥珀酸枣仁柏子仁 41
夜交藤远志合欢皮 41
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41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 41
茯苓猪苓泽泻赤小豆 42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 42
车前子(附车前草) 滑石木通 43
萹蓄瞿麦石韦海金沙 43
地肤子冬葵子萆薢 43
第三节利湿退黄药 43
第十四章祛风湿药 44
茵陈虎杖金钱草 44
第一节祛风湿止痛药 45
独活威灵仙防己秦艽 46
蚕沙松节 46
第二节祛风湿活络药 46
木瓜伸筋草桑枝海风藤 47
丝瓜络老鹳草豨莶草 47
白花蛇乌梢蛇 47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 47
第一节收敛止血药 48
第十五章止血药 48
桑寄生续断 48
虎骨狗脊五加皮骨碎补 48
仙鹤草白及血余炭棕榈炭 49
藕节 49
第二节凉血止血药 49
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 50
白茅根旱莲草 50
第三节化瘀止血药 50
三七蒲黄茜草根降真香花蕊石 51
第四节温经止血药 51
艾叶炮姜伏龙肝 52
第十六章活血祛瘀药 52
第十七章补益药 56
穿山甲三棱莪术 56
第一节补气药 56
王不留行牛膝红花桃仁血竭 56
姜黄郁金延胡索乳香没药 56
川芎丹参泽兰益母草五灵脂 56
人参党参黄芪 白术山药 58
扁豆大枣甘草 58
第二节补血药 58
当归 白芍熟地枸杞子 59
阿胶何首乌鸡血藤 59
第三节补阴药 59
第四节补阳药 61
山茱萸龟版鳖甲 61
百合女贞子黄精五味子 61
北沙参麦门冬石斛玉竹 61
鹿茸锁阳 巴戟天淫羊藿紫河车 64
蛤蚧杜仲补骨脂蛇床子菟丝子 64
肉苁蓉胡桃仁冬虫夏草 64
第十八章 收涩药 64
第一节收敛止汗药 64
麻黄根浮小麦 65
第二节涩肠止泻药 65
肉豆蔻诃子乌梅五倍子罂栗壳 65
第三节涩精、缩尿、止带药 65
第十九章外用药 67
金樱子桑螵蛸益智仁乌贼骨 67
芡实莲子白果覆盆子 67
硫黄轻粉雄黄炉甘石 69
铅丹露蜂房明矾 69
附试题示范 69
《中药学》自学考试大纲 73
中医方剂学 82
绪言 82
总 论 83
第一章方剂与治法 83
第二章方剂的分类…………………………(84…)第三章方剂的组成 84
第四章剂型和用法 85
第一节辛温解表 87
各 论 87
第一章解表剂 87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 88
加味香苏散 88
第二节辛凉解表 88
银翘散麻杏石甘汤 89
竹叶柳蒡汤 89
第三节扶正解表 89
败毒散再造散 90
第二章泻下剂 90
第一节寒下 90
第二节逐水 91
大承气汤大陷胸汤 91
干枣汤舟车丸 92
第三节攻补兼施 92
新加黄龙汤增液承气汤 92
第三章和解剂 92
第一节和解少阳 93
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 93
柴胡达原饮 93
第二节调和肝脾 93
第四章清热剂 94
半夏泻心汤 94
第三节调和肠胃 94
逍遥散 94
第一节清气分热 95
白虎汤 95
第二节清营凉血 95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96
第三节清热解毒 96
凉膈散普济消毒饮 96
第四节气血两清 96
清瘟败毒饮 97
第五节清脏腑热 97
第六节 清虚热 98
白头翁汤 98
龙胆泻肝汤泻白散芍药汤 98
青蒿鳖甲汤 当归六黄汤 99
第五章祛暑剂 99
第一节祛暑清热 99
清络饮 100
第二节祛暑解表 100
新加香薷饮 100
第三节祛暑利湿 100
桂苓甘露饮 100
第四节清暑益气 100
第一节温中祛寒 101
清暑益气汤 101
第六章温里剂 101
理中丸小建中汤大建中汤 102
第二节回阳救逆 102
四逆汤 回阳救急汤 103
第三节温经散寒 103
当归四逆汤 103
第七章表里双解剂 103
大柴胡汤 104
第八章补益剂 104
第一节补气 105
补中益气汤生脉散人参蛤蚧散 106
第二节补血 106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106
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 109
炙甘草汤八珍汤泰山磐石散 109
第三节补阴 109
补肺阿胶汤龟鹿二仙胶 111
七宝美髯丹 111
第四节补阳 111
二至丸一贯煎石斛夜光丸 111
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虎潜丸 111
肾气丸右归丸 112
第九章安神剂 112
第一节重镇安神 113
朱砂安神丸珍珠母丸 113
第二节滋养安神 113
酸枣仁汤补心丹 114
第十章开窍剂 114
第一节凉开 114
安宫牛黄丸行军散 115
第二节温开 115
牡蛎散 116
第一节固表止汗 116
第二节敛肺止咳 116
苏合香丸玉枢丹 116
第十一章固涩剂 116
九仙散 117
第三节涩肠固脱 117
养脏汤四神丸桃花汤 118
第四节涩精止遗 118
桑螵蛸散缩泉丸 118
第五节 固崩止带 118
完带汤固经丸震灵丹 119
第十二章理气剂 119
第一节行气 119
厚朴温中汤 121
第二节降气 121
橘核丸天台乌药散 121
半夏厚朴汤枳实薤白桂枝汤 121
苏子降气汤 四磨汤 123
旋覆代赭汤 123
第十三章理血剂 123
第一节 活血祛瘀 124
桃仁承气汤血府逐瘀汤 128
七厘散补阳还五汤失笑散 128
丹参饮温经汤生化汤 128
活络效灵丹大黄?虫丸 128
第二节止血 128
第一节疏散外风 130
第十四章治风剂 130
十灰散小蓟饮子黄土汤 130
胶艾汤 130
大秦艽汤消风散川芎茶调散 131
第二节平息内风 131
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 134
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地黄饮子 134
第十五章治燥剂 134
第一节轻宣润燥 134
杏苏散清燥救肺汤 135
第二节滋阴润燥 135
第一节燥湿和胃 137
第十六章祛湿剂 137
麦门冬汤琼玉膏玉液汤 137
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 137
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138
第二节清热祛湿 138
茵陈蒿汤三仁汤连朴饮 140
蚕矢汤八正散 140
第三节利水渗湿 140
五苓散防己黄芪汤 141
第四节温化水湿 141
苓桂术甘汤实脾散真武汤 143
第五节祛风胜湿 143
第一节燥湿化痰 144
第十七章祛痰剂 144
独活寄生汤 144
二陈汤温胆汤 145
第二节清热化痰 145
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滚痰丸 146
第三节润燥化痰 146
贝母瓜蒌散 146
第四节温化寒痰 146
三子养亲汤 147
第五节治风化痰 147
半夏白术天麻汤定痫丸 148
第十八章消导剂 148
第十九章驱虫剂 149
保和丸枳术丸健脾丸 149
木香槟榔丸 149
乌梅丸 150
第二十章痈疡剂 150
第一节外痈 151
仙方活命饮四妙勇安汤 153
犀黄丸牛蒡解肌汤 153
海藻玉壶汤透脓散阳和汤 153
小金丹内补黄芪汤 153
第二节内痈 153
附:试题示范 154
薏苡附子败酱散 154
苇茎汤大黄牡丹汤 154
《方剂学》自学考试大纲 161
中医内科学 172
总 论 172
第一章气血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172
第一节气 172
第二节血 172
第二章风寒燥火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173
第一节内风 173
第三节 内燥 174
第四节内火 174
第二节内寒 174
第三章湿痰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175
第一节内湿 175
第二节痰 176
第四章脏腑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177
第一节肺系病机病证概要 177
第二节 心系病机病证概要 178
第三节脾胃系病机病证概要 179
第四节肝胆系病机病证概要 180
第五节 肾系病机病证概要 181
各 论 183
第一节 感冒 183
第二节咳嗽 184
第三节肺痈 186
第四节 哮证 187
第五节喘证 189
第六节 肺痨 191
第七节 肺胀 192
第八节 痰饮 193
第九节 血证 195
第十节 自汗、盗汗 199
第十一节 心悸 200
第十二节胸痹(附:真心痛) 201
第十三节不寐(附:多寐、健忘) 202
第十四节 厥证 204
第十五节郁证 205
第十六节癫狂 206
第十七节痫证 207
第十八节 胃脘痛(附:吐酸、嘈杂) 208
第十九节噎膈 209
第二十节呕吐(附:反胃) 210
第二十一节呃逆 211
第二十二节泄泻 212
第二十三节痢疾 214
第二十四节霍乱(附:干霍乱) 215
第二十五节腹痛 217
第二十六节便秘 218
第二十七节虫证(附:蛔厥) 219
第二十八节胁痛 221
第二十九节黄疸 222
第三十节积聚 223
第三十一节臌胀 224
第三十二节头痛 226
第三十三节 眩晕 227
第三十四节中风 228
第三十五节痉证 230
第三十六节瘿气 231
第三十七节疟疾 232
第三十八节水肿 233
第三十九节淋证(附:尿浊) 235
第四十节癃闭 237
第四十一节腰痛 238
第四十二节消渴 239
第四十三节遗精(附:阳痿) 241
第四十四节 耳鸣、耳聋 242
第四十五节痹证 243
第四十六节痿证 244
第四十七节内伤发热 245
第四十八节虚劳 247
附试题示范 249
《中医内科学》自学考试大纲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