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6
一、文学观念的基本:人的美学发现和人的解放 16
二、文学观念变革的途径: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 16
三、文学观念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文学的依存和独立、历史和美学 30
上编 二十世纪来国外文学总体观念的发展 45
第一章 意识形态:批判的文学观 45
第一节 关于文学的生产 46
第二节 关于文学的批判功能 55
第二章 语言:本体的文学观 70
第一节 语言中心论 72
第二节 存在的语言论 84
第三章 历史:发展的文学观 97
第一节 进化论的模式 98
第二节 形式史的模式 104
第三节 精神史的模式 112
第四节 社会学的模式 123
第五节 接受史的模式 135
第四章 辛亥革命——“五四”文学总体观念发展 151
中编 二十世纪来中国文学总体观念的发展 151
第一节 文学本质论的变革 152
第二节 文学价值论的变革 165
第三节 文体论的变革 179
第五章 三十年代文学总体观念的发展 206
第一节 “武器论”的文学本质论 208
第二节 “大众化”的文学方向论 224
第三节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论 245
第一节 大众化:新文学现代化的民族性反思 279
第六章 抗战和四十年代文学总体观念的发展 279
第二节 大众化:新文学现代化的政治性规约 294
第三节 大众化:新文学现代化的科学性探索 306
第七章 建国后十七年文学总体观念的发展 320
第一节 题材决定论、重大题材和题材多样化及其他 321
第二节 新人形象、中间人物和人物多样化及其他 33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两结合”和“现实主义深化”及其他 352
第八章 新时期文学总体观念的发展 377
第一节 符号的转换:文学本体观描述 381
第二节 人的和谐:文学价值观描述 396
第三节 从“批判”到“建设”:文学理论批评观描述 418
下编 二十世纪来中国文学各体观念的发展 439
第九章 现代诗歌观念的发展 439
第一节 “诗界革命”前后 442
第二节 “新诗运动”的波澜和多元发展 456
第三节 当代诗歌观念综述 495
第十章 现代小说观念的发展 504
第一节 现代小说观念的确定:人和人生意识的觉醒 504
第二节 乡土小说: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交汇 529
第三节 革命现实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交汇 536
第四节 民族的大众的小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发展和变异 549
第五节 八十年代小说观念综述 563
第十一章 现代散文观念的发展 579
第一节 人本主义为主体的散文观 580
第二节 人本主义散文观的分化:“为现在而抗争”和“闲适幽默” 592
第三节 解放以来散文观念综述 599
第十二章 现代戏剧观念的发展 622
第一节 戏剧观念现代化的历史转折 623
第二节 在戏剧的艺术规律中建立民族戏剧 633
第三节 开展革命的、战斗的与民众的戏剧 645
第四节 在普通人个性与心理的透视中展示现实 658
第五节 在中西戏剧的碰撞中找寻自我 669
第十三章 现代报告文学观念的发展 688
第一节 萌芽期的报告文学观念 689
第二节 形成期的报告文学观念 705
第三节 建国以来报告文学观念综述 730
第一节 电影美学观念的历史溯源 751
第十四章 现代电影美学观念的发展 751
第二节 新时期电影美学观念的升成和嬗变 756
第三节 新时期电影美学观念的形态阐释 764
第四节 新时期电影美学观念的文化学考察 768
附论:台湾文学总体观念的发展 775
第一节 日据期“为人生”的新文学观 775
第二节 “反共”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 780
第三节 “乡土文学”大论战 796
第四节 “台湾本土文学”论和“第三世界文学”论 806
后记 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