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提出 1
关于马克思的方法 1
前言 1
社会主义革命的五种预想 3
作为新的现代化道路而崛起的社会主义 9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在20世纪的成就与挫折 12
两个基本事实 12
辉煌进军的原因 13
面临严峻挑战的原因 15
三、世界历史进程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17
资本主义现代化时机的丧失 18
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流产 23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26
一、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构想和建设蓝图 29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和实践 29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来源 30
新民主主义的建设道路与经济结构 31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35
二、新民主主义政策的实施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38
工作重心的转移 38
恢复国民经济的战略部署 43
三、简短小结 49
第二章 工业化的起步与社会主义变革 52
一、从马恩的过渡时期理论到中国的时渡时期总路线 52
大过渡、中过渡、小过渡 53
过渡时期总路线与小过渡理论 56
从新民主主义工业化到过渡时期总路线 58
二、社会主义变革的借鉴与创新 62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62
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进行 69
成就与不足 73
三、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78
“一五”计划 78
作为走向现代化的新样板而崛起 81
四、50年代的国际比较 84
第三章 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 89
一、若干新方针的开始提出 90
关于经济发展战略 92
关于经济管理体制 94
其他问题 96
二、八大的路线和方针 96
政治路线 97
经济建设的方针 98
经济体制的新构想 100
民主、法制和执政党的建设 101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0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04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06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 107
四、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 111
第四章 “大跃进”与理论的曲折发展 114
一、思路的变化与“大跃进”的发动 114
国际环境 115
国内形势与“左”倾错误 117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若干理论观点 119
“多快好省”和“积极平衡” 119
依靠群众运动 121
破除资产阶级权利 122
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 123
三、问题的初步发现与理论上的初步思考 124
建成社会主义的高标准 125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新认识 126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提出 127
综合平衡和农轻重为序 128
四、教训的初步总结和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 129
关于发扬民主问题 129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问题 132
关于包产到户问题 134
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左”倾错误的发展 135
关于大过渡理论 137
第五章 十年动乱与理论的扭曲 140
一、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140
不断革命论的真谛 141
“继续革命论”不是不断革命论 144
二、“资产阶级权利”与“走资派” 148
“资产阶级权利”的原来含义 148
误解和歪曲 151
三、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生产力论” 153
“庸俗唯物论”与“唯生产力论” 153
反对“唯生产力论”的缘由 158
防止和平演变与历史唯物主义 159
四、60~70年代的国际比较 162
第六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80年代的改革开放 166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16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67
走自己的道路 16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70
二、党的基本路线 174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75
坚持改革开放 177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 181
经济发展战略及其转变 183
三、80年代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与经济体制改革 183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与重大进展 188
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192
四、政治体制改革 198
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 198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20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02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0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 204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210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方针 212
六、80年代的国际比较 214
第七章 走向21世纪的中国 220
一、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有利时机 220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环境 221
空前有利的国内条件 224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括 22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逐步深化与主要内容 228
新概括的若干特点 230
三、加快改革开放的若干理论问题 235
改革也是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236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 246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256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6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276
四、加快改革开放,迈向21世纪 284
农村改革与发展前景 284
城市改革与发展展望 288
扩大对外开放 293
坚持“两手抓”的方针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