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镇化的内涵 1
第一节 城镇化的定义 1
第二节 城镇化的形式 2
一、人口城镇化 3
二、地域城镇化 4
三、经济活动城镇化 4
四、生活方式城镇化 4
第三节 城镇化的衡量标准 5
一、人口变动状况 5
二、经济变动状况 6
三、社会变动状况 6
第四节 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7
一、促进人类发展 7
二、推动经济增长 8
三、普及公共服务 8
四、改进政府治理 8
五、增进社会文明 9
第二章 国外城镇化的历史沿革 11
第一节 国外城镇化经历的主要阶段 11
一、工业革命前的城镇化 11
二、近代城镇的兴起和世界局部的城镇化 12
三、现代城镇化和现代城镇的形成 13
四、当代城镇化阶段 14
第二节 典型案例和经验教训 15
一、美国: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15
二、日本: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18
三、德国: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21
四、韩国:“新村运动”打造城镇化的课堂 23
五、拉美:过度发展的城镇化 24
第三节 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27
第三章 我国城镇化的历史沿革 29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城镇化进程 29
一、城镇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29
二、奴隶社会的城镇化 30
三、封建社会的城镇化 30
四、近代社会的城镇化 33
五、新中国成立前城镇化的主要特点 35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城镇化进程 36
一、1952—1957年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36
二、1958—1960年“大跃进”阶段的城镇化 37
三、1961—1968年的第一次逆城镇化 38
四、1966—1976年第二次逆城镇化 39
五、20世纪80年代的稳步城镇化 40
六、20世纪90年代的加速城镇化 41
七、进入21世纪后大城市引导的快速城镇化 42
第四章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时代的要求 45
第一节 我国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 45
一、衡量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指标 45
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一般规律 52
三、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实证分析 54
四、四川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实证分析 56
第二节 半城镇化阻碍社会进步 58
一、半城镇化的特征 58
二、半城镇化的影响 59
三、半城镇化的弊端 60
第三节 加快城镇化将释放巨大的增长潜力 61
一、迅速扩大内需 61
二、巩固农业基础 65
三、增加就业机会 65
四、扩大土地来源 66
五、维护社会稳定 66
第四节 澄清阻碍城镇化的模糊认识 66
一、是否“先推进工业化再推进城镇化” 66
二、是否“先创造就业机会再推进城镇化” 68
三、是否“城镇化将影响生态环境” 70
四、是否“城镇化将加剧社会矛盾” 71
第五章 科学改革户籍制度 73
第一节 正视权益差异 73
一、户籍权益的主要差异 73
二、户籍附加社会福利功能的原因 74
第二节 明确改革目标 76
一、鼓励农民变市民 76
二、巩固农业基础 78
三、促进权益置换 80
第三节 把握基本原则 81
一、尊重农民意愿 81
二、合理置换权益 82
三、变现土地收益 85
四、实行属地管理 88
第六章 构建现代城市体系 91
第一节 建设田园城市 93
一、田园城市的内涵 94
二、合理的城市规模 96
三、足够的郊区面积 97
四、绿色的能源支撑 100
五、低碳的居住模式 102
第二节 建设组团式大城市群 106
一、组团式大城市群的内涵 106
二、封闭的快速通道 107
三、合理的城市间距 108
四、分明的城乡边界 110
第三节 建设和谐城市 111
一、努力增加就业机会 111
二、破解保障房难题 113
三、提供不同的出行条件 116
第七章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20
第一节 巩固农业基础 120
一、正视农业地位 120
二、发展现代农业 122
三、坚持以工哺农 125
四、坚持以城带乡 126
第二节 培养职业农民 127
一、提高务农收益 128
二、改善务农条件 130
三、提高职业技能 131
第三节 建设新型社区 131
一、分散居住的弊端 132
二、鼓励聚居的途径 134
参考文献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