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简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汶本等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532800830
  • 页数:582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3

第一编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新民主主义 3

革命的开端 3

(一九一九年五月至一九二三年十二月) 3

第一章五四运动的爆发和皖系军阀的败亡 3

(一九一九年五月至一九二一年六月) 3

第一节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 3

皖系军阀的反动统治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7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0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4

第二节五四爱国运动 17

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交涉的失败 17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19

“六三”以后工人大罢工和爱国运动的新发展 24

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对五四爱国运动的破坏 27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30

第三节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3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3

空想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破产 36

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论战 40

第四节直皖战争和皖系军阀的败亡 47

皖系军阀成为众矢之的 47

直皖战争的爆发与皖系军阀的败亡 49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反对直系军阀的反动统治 52

(一九二一年七月至一九二三年十二月) 52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2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现 52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55

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侵华新形势 58

第二节华盛顿会议与直系军阀的反动统治 58

第一次直奉战争 62

“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 64

民族工业的停滞和农村经济的凋敝 66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70

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70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72

第四节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与农民运动的兴起 76

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和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76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80

农民运动的兴起 83

第五节中国共产党革命统一战线的确定与人民反 84

对直系军阀的斗争 84

孙中山的失败与转变 84

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方针 87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91

全国人民反对直系军阀的斗争 94

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97

第六节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斗争 97

新文学运动的发展 99

反对复古派的斗争 101

“科学与人生观”问题论战 104

第七节少数民族革命斗争的新阶段 108

中国共产党关于少数民族问题的主张 108

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 109

国民党改组工作的进行 115

的正式形成 115

(一九二四年一月至一九二六年六月) 115

第一节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统一战线 115

第三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与革命运动开始高涨 115

(一九二四年一月至一九二七年七月) 115

第二编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15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17

第二节革命运动的开始高涨 119

革命武装的建立 119

全国工农运动的复兴 121

商团反革命叛乱的平定 124

第二次直奉战争与北京政变 126

第三节北京政变和奉系军阀入关 126

张冯吴孙各派势力的演变和“三一八”惨案 128

第四节国民会议运动与孙中山逝世 131

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 131

国民会议运动 132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35

反对“善后会议”的斗争 138

第五节“五卅”运动与全国革命高潮的掀起 141

“五卅”运动 141

省港大罢工 145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与国民政府的成立 147

反对戴季陶主义与国家主义派 149

第六节革命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149

反对西山会议派与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53

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156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158

第四章北伐战争与北洋军阀的溃败 163

(一九二六年七月至一九二七年三月) 163

第一节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63

北伐前的形势 163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65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及意义 169

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170

第二节工农运动的新高涨 172

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 172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75

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 177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181

少数民族革命斗争的兴起 183

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 185

第一节“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85

(一九二七年四月至一九二七年七月) 185

右派的反革命政变 185

第五章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加紧干涉与国民党 185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88

第二节紧急阶段的武汉国民政府 191

武汉政府的讨蒋斗争 191

武汉政府的继续北伐 193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6

第三节“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与大革命的失败 198

夏斗寅叛变与马日事变 198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 200

汪精卫集团的叛变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 202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204

第三编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与土地革命战争 209

(一九二七年八月至一九三七年七月) 209

第六章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与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209

(一九二七年八月至一九三一年九月) 209

第一节新军阀的统治与革命的低潮 209

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建立及其特点 209

中国革命的低潮 211

“八一”南昌起义 214

第二节中国工农红军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14

“八七”会议 216

秋收起义 219

广州起义 22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222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 225

及其反对“左”、右倾错误的斗争 225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25

托陈取消派的形成及其政治主张 228

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 232

古田会议 236

中国共产党党内“左”倾错误与国民党统治区的斗争 239

第四节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 241

的形成 241

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 241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出现 244

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 246

第五节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三次反“围剿” 249

战争的胜利 249

中央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249

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 252

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254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256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 259

第六节国民党的分化及各派的政治主张 261

国民党左派宋庆龄的政治主张 261

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265

改组派的政治主张 269

人权派的政治主张 273

乡建派的政治主张 277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政治主张 282

革命文学的论争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 285

第七节国民党统治区文化教育战线上的斗争 285

国民党的封建、买办法西斯教育 288

杨贤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290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293

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 298

第七章全国人民的抗日反蒋斗争 305

(一九三一年九月至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305

第一节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武装侵略 305

“九一八”事变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305

“一二八”事变和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掀起 307

伪“满洲国”的建立与东北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 311

第二节红色区域革命的深入与红军的长征 314

工农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314

土地革命的深入与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316

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与文教建设 319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与长征的开始 323

遵义会议——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327

反对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与红军长征的胜利 330

南方三年的游击战争 334

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 336

“围剿”斗争 336

第三节国民党统治区文化战线上的“围剿”与反 336

国民党统治区文艺战线上的斗争 339

第八章华北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342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至一九三七年七月) 342

第一节“一二九”运动与瓦窑堡会议 342

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的加深 342

国民党内英美派与亲目派的分化 344

“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346

瓦窑堡会议和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349

红军的东征和中国共产党的逼蒋抗日方针 351

第二节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51

西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52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356

第三节文化界的抗日救亡运动 357

文化界的抗日救亡运动 357

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 360

第四节少数民族人民的爱国革命斗争 362

“七七”事变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 367

第一节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全民族抗战 367

(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三八年十月) 367

第九章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和两个战场的出现 367

(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 367

第四编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 367

“八一三”上海抗战 370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372

各国对中日战争的态度 376

第二节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379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努力抗击日军的侵略 379

国民党正面战场军事上的失利 381

国民党政府的内外政策 383

洛川会议与《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385

第三节抗战初期的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 385

平型关大捷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387

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战略方针与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390

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392

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395

第十章国民党的消极抗战解放区战场成为抗日主要战场(一九三八年十月至一九四○年十二月) 398

第一节日本侵华的新方针和汪精卫集团的公开 398

投降 398

日本侵华的新方针 398

国民党消极抗日的错误方针 400

国民党汪精卫集团的公开投降 402

第二节解放区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 405

日本帝国主义对解放区的加紧进攻 405

华北军民反“扫荡”斗争与百团大战 406

华中、华南游击战争的开展与根据地的扩大 408

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 410

第三节国民党积极反共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膨胀 411

晋西事变与国民党反共逆流的破产 411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414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416

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 416

第四节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抗日 416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419

第五节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421

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法制与政权建设 421

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与经济建设 423

抗日根据地的文教建设 425

(一九四一年一月至一九四三年十二月) 427

皖南事变 427

第一节皖南事变与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427

区的残暴统治 427

第十一章解放区军民的艰苦斗争日本侵略者在沦陷 427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432

第二节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的残暴统治和国民党 435

统治的日趋腐败 435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435

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的残暴统治 436

日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进攻 438

国民党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变本加厉 439

抗日后期的文化思想战线 441

解放区的反“扫荡”斗争 443

第三节解放区军民为克服严重困难而斗争 443

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 445

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 450

巩固解放区的其他各项政策 452

解放区的恢复和发展 455

第一节国民党战场的大溃败与解放区战场的局部 457

反攻 457

豫湘桂战役的溃败 457

(一九四四年一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 457

第十二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457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459

解放区战场的局部反攻 460

第二节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 462

国统区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 462

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 464

第三节美蒋勾结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准备 467

美帝扶蒋反共和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467

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469

第四节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 471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74

第五节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与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474

英美西欧、太平洋战场的反攻和苏联对日宣战 477

解放区军民大反攻 479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482

第五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与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一九四五年八月至一九四九年十月)第十三章美蒋反动派的内战阴谋与重庆谈判(一九四五年八月至一九四六年六月) 487

第一节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 487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 487

美蒋反动派发动内战的阴谋 490

反对美蒋反动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斗争 492

重庆谈判 494

第二节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494

停战协定的签订 498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500

第三节美蒋反动派部署内战与国统区人民的反内 503

战运动 503

蒋介石破坏政协决议,积极部署内战 503

美帝援蒋与马歇尔的“调处” 505

国统区人民反内战运动的高涨 506

解放区军民准备自卫战争 507

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 510

第一节全面内战的爆发 510

(一九四六年六月至一九四七年七月) 510

第十四章全面内战的爆发和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 510

国民党反动派全面进攻的被粉碎 513

国民党反动派重点进攻的被粉碎 517

第二节四大家族的疯狂掠夺与国统区经济的全面 520

破产 520

伪“国大”的召开与美蒋“和谈”骗局的破产 520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与国统区经济的全面崩溃 522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524

第一节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528

中国共产党关于战略进攻的指示 528

(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一九四八年六月) 528

第十五章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528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530

解放区的土改与整党整军运动 532

解放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535

中国共产党的十二月会议与新区政策 536

第二节国民党反动派的“行宪国大”和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542

国民党“戡乱动员令”的公布 542

魏德迈在中国的“调查” 544

蒋介石的“行宪国大” 545

第三条道路的破产 546

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548

第十六章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与中国新民主主义 551

革命的伟大胜利 551

(一九四八年七月至一九四九年十月) 551

第一节三大战役与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551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551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557

第二节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 560

国民党“和谈”阴谋的破产 562

第三节蒋家王朝的覆灭 562

解放军渡江作战与蒋家王朝的覆灭 564

全国大陆的解放 566

第四节毛泽东的建国理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68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 568

毛泽东对白皮书的批判 57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 574

新中国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 576

附表 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