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会学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1690567
  • 页数:455 页
图书介绍:新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已经走过20个春秋,期间虽然有过不少艰难曲折,但是经过广大社会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取得了注目的成就。在这20年的时间里,我们积累了一些东西。在这些积累的基础上,使我们的社会学逐渐成熟,是中国社会学者的责任。中国社会学的学科成熟,应该表现在许多方面。我想,在全国出版一套比较成熟的,适合我们的文化、适合我们的教师、适合我们的学生的,我们自己编写的教材,应该说是中国社会学学科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我并不反对编译国外经典的社会学教材,而是很支持中国社会学者编译国外比较经典的社会学教材,因为在我国教社会学课程的一些老师和学习社会学课程的一些学生,在目前还不能流畅地阅读外文原著的时候,精心选择翻译国外比较优秀的教材,给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作参考,确实是我们社会学教材建设的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我更热切希望,在我国社会学学者自己积累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能陆续出版一批我们自己编写的、更加结合中国国情的优秀教材。在我国的教材建设中逐步做到以我们的教材为主、翻译教材为辅。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的社会学就会真正逐步成熟起来。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1

一、社会学的对象 2

二、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6

三、社会学的知识结构 9

四、社会学体系 12

第二节 社会学产生与发展 17

一、西方社会学 17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30

三、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32

一、社会学方法论 35

第三节 社会调查方法 35

二、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36

三、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38

第二章 社会 43

第一节 社会的内涵 43

一、中国传统的“社会”与作为外来语的“社会” 43

二、社会的本质特性 44

三、社会的类型划分 45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 50

一、社会的构成要素 50

二、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 51

三、人与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4

一、人口数量的增长与人口变动 56

第三节 人口与社会 56

二、人口质量 58

三、人口的分布 60

四、人口结构 61

五、人口问题 63

第四节 文化与社会 65

一、文化的含义 65

二、文化的类型结构和特性 67

三、文化变迁 70

第三章 社区 73

第一节 社区的概念 73

一、社区提出的社会背景 73

二、社区的概念 75

第二节 社区的构成要素 76

一、不同观点介绍 77

二、社区的一般构成要素 78

第三节 社区的分类 80

一、按社区的社会关系性质划分社区类型 81

二、按社区的主要功能划分社区类型 81

三、按社区的规模大小划分社区类型 82

四、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划分社区类型 82

五、按社区的结构完整程度划分社类型 83

六、按综合标准划分社区类型 83

第四节 社区的基本特征 84

一、地域性 84

三、亲密性 85

二、共生性 85

四、专门性 86

第五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86

一、农村社区 87

二、城市社区 91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100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 100

一、社会化概说 100

二、社会化定义 101

三、理解社会化 102

第二节 社会化的内容、条件和方法 104

一、社会化内容 105

二、社会化条件 108

三、社会化方法 109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 112

一、初社会化 112

二、续社会化 115

三、复社会化 117

四、社会化问题 118

第四节 社会化整合 121

一、社会化与知识化 121

二、社会化与现代化 131

第五章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135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135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 136

二、社会群体的分类 137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 140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渊源 141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 142

三、初级社会群体形成的条件 144

四、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145

五、初级社会群体的衰落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48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150

一、家庭的概念和起源 150

二、现代家庭的类型 153

三、家庭的社会功能 154

四、现代家庭的发展趋势 156

第四节 次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 158

一、社会组织的涵义和特征 158

二、社会组织的构成 160

三、社会组织的分类 163

四、社会组织的运行过程和管理过程 166

五、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 167

第六章 社会制度 175

第一节 行动、互动和制度化 175

一、帕森斯的制度化模式 175

二、布劳的制度化模型 177

三、吉登斯的结构与制度 180

一、什么是社会制度 184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特征与类型 184

二、社会制度的特征 186

三、社会制度的类型 188

第三节 社会制度的结构和功能 191

一、社会制度的构成 191

二、社会制度的功能 194

三、社会制度的变迁 200

第七章 社会结构 206

第一节 社会结构的涵义和类型 206

一、社会结构的涵义 206

二、社会结构的要素 208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理论 211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分层理论 213

二、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 214

三、韦伯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 215

四、新韦伯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 216

五、社会分层的新阶级理论 217

六、新结构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 218

七、社会分层的其它研究 219

第三节 中国的社会结构 222

一、中国社会结构的制度化安排 222

二、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229

三、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社群分化 233

一、社会行动定义 239

第一节 社会行动概述 239

第八章 社会行动 239

二、社会行动类型 241

三、社会行动选择模式 244

四、社会行动研究 245

第二节 社会行动方式 253

一、社会互动 253

二、社会行动方式 260

三、社会调适行为 265

第三节 集体行为 270

一、什么是集体行为 270

二、集体行为的一般特征 270

三、集体行为的原因 271

四、集体行为的过程 273

五、集体行为的类型 274

第九章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 277

第一节 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 277

一、社会变迁 277

二、社会流动 285

第二节 社会发展理论 298

一、社会发展的要素与类型 298

二、社会发展的理论模式 303

第三节 中国的现代化 310

一、中国现代化研究概述 310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 317

三、中国现代化模式 320

四、中国现代化演进过程的基本特征 333

第十章 社会问题 346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问题 346

一、社会问题的涵义 346

二、社会问题的特征 350

三、社会问题的类型 354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理论分析 358

一、偏差行为理论 358

二、价值冲突论 359

三、标签理论 360

四、社会病理学观点 361

五、社会解组理论 363

六、社会整合理论 364

第三节 我国当前的社会问题 365

一、我国当前的主要社会问题 365

二、科学地认识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 375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 381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含义、类型和手段 381

一、社会控制的内涵与特征 381

二、社会控制的类型 384

三、社会控制的手段 387

第二节 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391

一、越轨的含义和特性 391

二、越轨原因理论分析 395

一、犯罪与犯罪问题 401

第三节 犯罪问题与社会控制 401

二、当代犯罪问题的地域和主体特征 406

三、对犯罪的认识:动机、原因和责任 410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414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特点、体系与世界发展进程 414

一、社会保障含义 414

二、社会保障体系 416

三、世界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进程 418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类型 424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425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初创时期 426

二、中国社会保障的停滞时期 427

三、中国社会保障的重建与完善时期 428

四、改革与发展中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429

第三节 社会工作概述 437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437

二、世界社会工作的发展进程 441

三、社会工作的主体 446

第四节 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和实务 447

一、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 447

二、社会工作专业的主要方法 448

三、社会工作实务 449

主要参考文献 452

后记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