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7
凡例 7
概述 7
序一 7
大事记 15
第一章 建置区划 31
第一节 建置沿革 31
第二节 区域位置 31
第三节 行政区划 32
(一)区划变动 32
(二)县城 集镇 38
(三)村庄 42
(一)地质构造 44
(二)地震 44
第一节 地质 44
第二章 自然环境 44
第二节 地貌 45
第三节 气候 物候 47
(一)气候特征 47
(二)光照 47
(三)气温 48
(四)降水 48
(五)风 49
(六)气压 50
(七)物候 51
(八)气象灾害 52
第四节 水文 55
(一)地表水 55
(二)地下水 59
第五节 土壤 植被 60
(一)土壤 60
(一)植物 61
第六节 植物 动物 61
(二)植被 61
(二)动物 62
第三章 人口 63
第一节 总人口 63
(一)建县时人口 63
(二)人口增长 63
(三)人口密度 63
(四)人口寿命 63
第二节 人口构成 66
(一)人口自然构成 66
(二)人口社会构成 70
第三节 家庭 婚姻 生育 71
(一)家庭 71
(二)婚姻 72
(三)生育 73
(一)农民生活 74
第四节 人民生活 74
(二)职工生活 77
第五节 计划生育 78
(一)管理机构 78
(二)节制生育 79
(三)晚婚晚育 79
(四)独生子女 79
(五)优生优育 80
(六)超生惩罚 81
第六节 人口管理 81
第七节 户籍 姓氏 81
第四章 农业 84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 84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84
(二)农民土地所有制 84
(三)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 85
(四)社会主义土地全民所有制 87
(一)土地 88
第二节 农业生产力 88
(二)劳动力 89
(三)畜力 89
(四)机具 动力 90
第三节 种植业 92
(一)粮食作物 92
(二)油料作物 105
(三)棉花 107
(四)麻类 108
(五)烟叶 109
(六)糖料 109
(七)蔬菜 瓜果 109
(八)药材 110
(一)森林资源 111
(二)植树造林 111
第四节 林业 111
(三)森林保护 112
(四)木材采伐 113
(五)古树 113
第五节 畜牧业 114
(一)大牲畜 114
(二)猪 116
(五)家禽 117
(四)兔 117
(三)羊 117
(六)疫病与防治 119
第六节 副业 120
(一)养蚕 120
(二)养蜂 121
第七节 渔业 121
(一)渔业资源 121
(三)捕捞 122
(二)养殖 122
(四)渔政管理 123
第八节 国营农林渔场 124
(一)良种示范繁殖场 124
(二)鱼苗场 124
(三)苗圃场 124
第五章 水利 125
第一节 河道治理 125
(一)西淝河 125
(二)茨淮新河 128
(三)芡河 129
(四)阜蒙河 130
(五)利阚新河 131
第二节 大沟治理 131
(一)第一阶段 131
(二)第二阶段 131
(三)第三阶段 132
第三节 桥梁 涵闸 137
(一)桥梁 137
(二)涵闸 141
第四节 堤防 145
(一)西淝河堤防 145
(二)茨淮新河堤防 146
(三)圩堤 147
第五节 灌溉工程 147
(一)蓄水工程 147
(二)机电排灌站 148
(三)井灌 150
(四)喷灌 151
第六节 水利工程管理 155
(一)管理机构 155
(二)地方性法规 155
(二)集体工业 156
(一)国营工业 156
第六章 工业 156
第一节 工业经济体制 156
(三)村办及个体工业 157
第二节 主要工业门类 161
(一)电力工业 161
(二)食品、饮料、饲料工业 165
(三)化学工业 169
(四)建材、陶瓷工业 173
(五)机械、金属制品工业 175
(六)纺织、缝纫、皮革工业 180
(七)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业 183
(八)印刷及其他工业 184
第七章 交通 邮电 186
第一节 交通 186
(一)公路 186
(二)铁路 194
(三)航道 195
(四)搬运 198
(五)交通运输管理 198
第二节 邮电 199
(一)机构设置 199
(二)邮政 199
(三)电信 201
(四)邮电管理 202
第八章 商业 204
第一节 商业经济体制 204
(一)国营商业 204
(二)集体商业 204
(三)个体商业 205
第二节 商品购销 206
(一)农副产品 206
(二)日用工业品 213
(三)副食品 214
(四)生产资料 215
(五)出口商品 216
第三节 饮食服务业 218
(一)饮食业 218
(二)服务业 219
第四节 集市贸易 221
(一)集市 221
(二)庙会 221
第九章 财税 金融 225
第一节 地方财政 225
(一)财政体制 225
(二)财政收支 226
(三)审计监督 233
第二节 税收 233
(一)农业税 233
(二)工商税 236
(三)税务管理 240
第三节 金融 241
(一)金融机构 241
(二)信贷 242
(三)各项存款 243
(四)货币管理 245
(五)保险 246
(六)国库券 246
第十章 工商管理 248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 248
(一)管理机构 248
(二)市场管理 248
(三)企业登记管理 249
(四)经济合同管理 252
(二)商品比价 253
(一)管理机构 253
第二节 物价管理 253
(五)商标管理 253
(三)商品差价 258
(四)物价变动 259
(五)审价 262
(六)物价检查 262
第三节 标准计量管理 263
(一)管理机构 263
(二)标准化监督 263
(三)计量监督 263
第十一章 城乡建设 265
第一节 县城建设 265
(一)城市规划 265
(二)城市建设 266
(三)市政工程 268
(四)公用事业 269
(五)房地产 270
(六)城市绿化 271
(七)环境卫生 271
(八)城市管理 272
第二节 乡村建设 272
(一)农村房屋建设 272
(二)集镇建设 273
(三)乡村道路 274
(四)村镇规划 274
(五)宅基地管理 275
第三节 建筑业 276
(一)建筑企业 276
(二)社会建筑力量 277
(三)建筑业管理 277
第四节 环境保护 277
(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277
(二)城市环境保护 278
第十二章 党政群团 27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279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组织 279
(二)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 280
(三)中共利辛县委员会 281
(四)中共利辛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283
(五)县委工作机构 284
(六)基层党组织 285
(七)党员 286
(八)统一战线 288
第二节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289
(一)县人民代表大会 289
(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290
(三)县人大常委工作机构 290
(四)议案办理 290
(五)调研视察活动 291
第三节 地方人民政府 292
(一)地方民主政府 292
(二)利辛县人民委员会 293
(三)利辛县革命委员会 294
(四)利辛县人民政府 297
(五)乡镇人民政府 299
第四节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00
(一)政协利辛县第一届委员会 300
(二)政协利辛县第二届委员会 301
(三)政协工作机构 301
(四)提案办理 301
第五节 农民协会 302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民组织 302
(二)解放战争时期农民组织 302
(三)工会积极分子表彰大会 303
(二)基层工会 303
第六节 工会 303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民组织 303
(一)利辛县总工会 303
第七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304
(一)共青团利辛县临时委员会 304
(二)共青团利辛县委 304
(三)基层团组织 304
(四)团员 304
(五)团组织活动 306
第八节 妇女联合会 308
(一)利辛县临时妇联会 308
(二)利辛县妇联会 308
(三)基层妇联组织 308
(四)妇联活动 308
第九节 科学技术协会 309
(一)利辛县临时科学技术协会 309
(一)少先队组织 310
第十一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310
(二)少先队活动 310
(二)利辛县科学技术协会 310
第十节 文学艺术联合会 310
(三)基层科协组织 310
第十三章 劳动人事 312
第一节 劳动 312
(一)社会劳动力 312
(二)劳动就业 313
(三)劳动力管理 315
(四)劳动保护 317
(五)工业卫生 318
第二节 人事 318
(一)人事管理 318
(二)人才开发交流 320
(三)干部培训 321
(四)干部编制 322
(五)干部奖惩 323
(六)离休 退休 324
第三节 工资福利 325
(一)工资管理体制 325
(二)工资基金管理 325
(三)工资改革 325
(四)工资升级 325
(五)转正定级 326
(六)浮动工资 326
第十四章 治安 司法 民政 328
第一节 治安 328
(一)治安机构 328
(二)基层治保组织 328
(三)治安管理 328
(二)刑事检察 335
(一)检察机构 335
(四)打击刑事犯罪 335
第二节 检察 335
(三)经济检察 336
(四)法纪检察 336
(五)监所检察 336
第三节 审判 336
(一)审判机构 336
(二)刑事审判 337
(三)民事审判 338
(四)经济审判 339
(五)案件复查 339
第四节 司法行政 339
(一)司法行政机构 339
(二)法律顾问 339
(五)法制宣传 340
(四)人民调解 340
(三)公证 340
第五节 民政 341
(一)选举 341
(二)社会救济 342
(三)五保 344
(四)优待抚恤 345
(五)扶贫 348
(六)信访 348
(七)殡葬改革 348
第十五章 军事 349
第一节 驻军 349
第二节 地方武装 350
(一)国民党地方武装 350
(二)共产党地方武装 350
(一)古代战事 351
第三节 战事纪略 351
(二)近现代战事 352
(三)侵华日军暴行 356
第四节 人民武装机构 357
(一)县人民武装部 357
(二)县人民武装委员会 357
(三)基层人民武装部 358
(四)基层人民武装委员会 358
(二)征兵 359
第五节 兵役 359
(一)兵役制度 359
(三)战时兵员动员 360
第六节 民兵 361
(一)民兵组织 361
(二)民兵教育 363
(三)军事训练 363
(五)生产建设活动 364
(四)民兵比武 364
(一)防空组织 365
(二)防空教育 365
(三)防空演习 365
(四)防空设施 365
第七节 人民防空 365
第十六章 科技 366
第一节 科技机构 366
(一)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366
(二)县科学技术协会 366
(三)区乡村科普组织 366
第二节 科技队伍 366
第三节 技术推广 367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367
(二)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 367
(三)沼气应用推广 368
第四节 科技成果 369
(四)农业技术培训 369
第五节 气象测报 371
(一)气象观测 371
(二)天气预报 371
第六节 地震测报 372
(一)地震机构 372
(二)群众测报 372
(三)专业测报 372
第七节 科普活动 373
第十七章 教育 374
第一节 教育机构与管理 374
第二节 普通教育 374
(一)幼儿教育 374
(二)小学教育 376
(三)中学教育 384
(一)普通职业中学 392
第三节 职业教育 392
(二)师范教育 394
(三)农垦学校 395
第四节 成人教育 395
(一)扫除文盲 395
(二)函授 396
(三)广播电视大学 396
(四)进修 396
第五节 教师队伍 397
(一)教师任用 397
(二)教师待遇 397
第六节 教育经费 399
(一)公立办学经费 399
(二)集体办学经费 400
(一)县直卫生机构 402
(二)区乡卫生机构 402
第一节 卫生机构 402
第十八章 医疗卫生 402
(三)卫生管理机构 403
(四)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403
第二节 医术 405
(一)内科 405
(二)外科 405
(三)妇产科 405
(四)传染科 406
(五)护理 406
(六)检验 406
(七)放射 406
(八)中医中药 406
第三节 卫生保健 407
(一)爱国卫生运动 407
(二)食品卫生监督 408
(四)妇女卫生 409
第四节 疫病防治 409
(一)预防接种 409
(三)劳动卫生 409
(二)急性传染病防治 410
(三)地方病防治 412
(四)其他疾病防治 414
第五节 医疗制度 414
(一)公费医疗 414
(二)劳保医疗 415
(三)农村合作医疗 415
第六节 医学教育 415
(一)卫生进修学校 415
(二)学习班、短训班 415
(一)经费管理 416
(二)经费支出 416
(四)在职学习 416
第七节 卫生经费 416
(三)进修学习、临床带数 416
第八节 医药 418
(一)经营机构 418
(二)药政管理 418
(三)药材生产 418
(四)药材辨误 419
第十九章 文化 体育 421
第一节 文化事业 421
(一)管理机构 421
(二)设施 421
第二节 文艺创作 422
(一)小说 422
(二)剧本 422
(三)散文 422
(五)诗歌 423
(四)民间故事 423
(六)歌曲 424
(七)美术 424
(八)书法金石 425
(九)摄影 426
第三节 戏剧 电影 426
(一)戏剧 426
(二)电影 429
第四节 民间艺术 430
(一)曲艺 430
(二)杂技 431
(三)猴戏 431
(四)舞蹈 432
(五)民间乐班 432
(六)王人农民画 433
(七)民歌 434
(八)剪纸 435
(九)民间传说 435
第五节 档案 图书 437
(一)档案 437
(二)图书馆 437
(三)图书发行 437
第六节 广播 电视 438
(一)广播 438
(二)电视 438
第七节 文物 440
(一)古遗址 440
(二)古墓葬 441
(三)古建筑 442
(四)革命旧址 442
(五)馆藏文物 443
(一)群众体育 444
第八节 体育 444
(二)学校体育 445
(三)体育竞赛 445
(四)业余体校 447
(五)人才输送 448
(六)体育设施 448
第二十章 民俗 方言 449
第一节 风俗 449
(一)婚嫁 449
(二)丧葬 450
(三)节令 451
(四)生育 453
(五)庆寿 454
(六)礼仪 454
(七)饮食 454
(九)容装 455
(八)服饰 455
(十)陋习 456
(十一)其他习俗 456
第二节 方言 熟语 457
(一)方言 457
(二)熟语 460
第一节 佛教 469
第二节 基督教 469
第二十一章 宗教 469
第三节 伊斯兰教 470
第二十二章 人物 471
第一节 人物传 471
第二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486
第二十三章 附录 496
第一节 文献辑存 496
第二节 阚疃县纪事 509
编后记 512
编纂领导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