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3
第一章 一块待开发的宝地 3
第一节 新疆的地理位置与地貌轮廓 3
一、地理位置 3
二、地貌轮廓 3
第二节 新疆自然、经济地理特点 5
一、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地区 5
二、新疆是一块待开发的地区 7
三、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 9
第三节 行政区划与分区地理 10
一、南疆区 11
二、北疆区 12
三、东疆区 14
第二章 新疆各族人民的苦难历程 16
第一节 人间沧桑,统一乃历史主流 16
第二节 同仇敌忾,抗暴是革命传统 24
第三章 新疆的和平解放 34
第一节 重兵压境与严重抉择 34
第二节 和平起义的酝酿和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内部斗争 35
第三节 中共中央的关注与新疆和平起义的实现 42
第一编 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及社会主义建设第四章 民主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49
第一节 进军新疆,建立人民政权 49
第二节 剿匪、镇反和抗美援朝运动 52
一、剿灭乌斯满土匪,安定社会秩序 52
二、镇压反革命运动 53
三、抗美援朝运动 54
第三节 稳定金融物价,统一财政经济管理 55
第四节 因地制宜进行民主改革 59
一、新疆农牧区的特点 59
二、农村民主改革的重大步骤——减租反霸 62
三、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二届代表会议 64
四、农业区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66
五、牧区工作出现新局面 67
第五节 军民协力恢复和发展生产 69
第六节 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化 71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造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73
第一节 “三大改造”与城乡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 74
一、对农业、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4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7
三、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8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81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与任务 81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与新疆经济的发展 82
第三节 成立生产建设兵团、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和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87
一、成立生产建设兵团 87
二、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88
三、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88
第六章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90
第一节 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运动 91
一、大炼钢铁运动及其造成的损失 91
二、人民公社运动及其影响 93
三、整社与纠偏 94
第二节 “反右倾”与新的“大跃进” 95
一、“反右倾”斗争 95
二、新的“大跃进”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96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初步调整 97
一、整顿人民公社和加强农业 98
二、调整农业布局,改变“南粮北调”局面 99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 100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继续调整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 101
一、国民经济的继续调整 101
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 101
第七章 十年内乱及其对新疆经济的破坏 103
第一节 大动乱,大破坏 103
第二节 挫折,再挫折 107
第三节 相对稳定与缓慢发展 110
第八章 徘徊前进的五年 116
第一节 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116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 120
第九章 安定团结,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25
第一节 正确执行民族政策,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125
一、正确处理喀什事件,稳定政治局势 125
二、广泛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认真解决民族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127
三、民族团结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安定团结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128
四、从民族团结教育到精神文明建设 131
第二节 经济发展战略的制订及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 132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制订和逐步完善 133
二、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农牧业和轻工业 135
三、加强地质勘探和重点建设,抓紧做好大规模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140
第三节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143
一、农区经济体制改革 144
二、牧区经济体制改革 147
三、农畜产品购销政策与流通体制的改革 150
第四节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51
第五节 对外开放与内联外引 155
第六节 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 157
第二编 人民政权建设和民族区域自治第十章 人民民主政权和法制建设 163
第一节 新疆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和发展 163
一、人民民主政权的创建时期 163
二、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时期 165
三、人民公社和革命委员会时期 167
四、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权及实行政社分开的时期 168
第二节 实行人民民主,建立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69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司法机构 172
第十一章 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施 175
第一节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少数民族当家做主 175
第二节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178
第三节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180
第四节 正确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82
第十二章 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185
第一节 团结一切爱国人士,顺利实现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185
第二节 拨乱反正,开创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 189
第三节 发扬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 192
第三编 农业的发展 197
第十三章 农业概况 197
第一节 发展历程 198
一、农村经济恢复及社会变革时期 198
二、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时期 198
三、国民经济调整和全面发展时期 199
四、十年动乱对农业经济的大破坏时期 201
五、农村经济调整、改革及全面发展时期 202
第二节 农业的成就 203
一、农村经济实力增强 203
二、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开始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 205
三、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205
第三节 农村经济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 206
一、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206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10
第十四章 种植业 213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13
一、粮食生产的发展 213
二、粮食作物种植业内部结构及布局 215
三、粮食供需平衡问题的解决 218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20
一、经济作物种植业的发展 220
二、棉花 221
三、油料作物 223
四、甜菜 224
第三节 瓜果 225
一、发展瓜果生产的资源条件 225
二、瓜果生产发展概况 227
第四节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发展趋向 228
第十五章 畜牧业 230
第一节 古老而重要的产业 230
第二节 曲折的发展过程 232
一、恢复和发展时期 232
二、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33
三、畜牧业发展中的严重挫折 234
四、畜牧业的蓬勃发展 235
第三节 主要成就 236
一、牲畜品种改良工作 236
二、草原建设 238
三、牲畜疫病防治 239
四、牲畜结构调整 241
第四节 体制改革 242
第五节 发展中的问题和前景 246
第十六章 林业 248
第一节 新疆森林的特点 248
一、山地森林 248
二、平原荒漠林 251
三、平原人工林 252
第二节 林业建设 253
一、创建阶段 253
二、全面发展阶段 254
三、遭受严重挫折阶段 256
四、振兴与发展阶段 256
第三节 森林的经营管理 259
第十七章 水利与渔业 262
第一节 水资源的形成及其特点 262
一、水资源的形成 262
二、水资源的特点及其灌溉价值 263
三、水资源与农业布局的关系 265
四、丰富的水力资源 265
第二节 水利建设的发展历程 266
一、历史的回顾 266
二、解放后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 267
第三节 水利设施及其分布 271
第四节 水利建设的基本经验 273
第五节 渔业 276
一、渔业资源与渔区 276
二、由自然捕捞向养殖、捕捞相结合,以养为主的方向发展 277
三、渔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278
四、放宽政策,依靠千家万户发展养鱼业 280
第十八章 乡镇企业 282
第一节 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 282
一、创办初期的曲折经历与长时间的缓慢发展 282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恢复和发展 283
三、在调整整顿中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 284
四、乡镇企业的新面貌 286
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288
一、重要地位 288
二、巨大作用 289
第十九章 气象事业 292
第一节 创立与发展 292
第二节 气候资源特征及气象灾害规律 297
第三节 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 299
第四编 现代工业的逐步建立第二十章 工业发展概况 305
第一节 工业发展历程 305
第二节 工业管理与技术进步 309
一、工业管理体制的演变 309
二、企业的技术进步 311
第二十一章 石油工业 314
第一节 丰富的石油资源 314
第二节 发展历程 315
一、恢复和起步 316
二、艰苦创业,建设油田 316
三、动乱年代坚持发展石油生产 318
四、开拓前进的新时期 319
第三节 石油勘探事业 320
第四节 大步前进的行油科学技术 323
第五节 不断完善的经营管理 324
一、学习与独创相结合 324
二、推行经济体制改革,落实承包经营责任制 325
三、建立现代化的科学管理 326
第六节 “一个惊人的神话” 326
第二十二章 煤炭工业 329
第一节 创立和发展 329
第二节 深刻的变化 332
第三节 经验与教训 335
第二十三章 钢铁及有色金属工业 338
第一节 钢铁工业 338
一、艰苦创业 338
二、“大跃进”和钢铁工业的调整 340
三、十年动乱中钢铁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342
四、在改革中蓬勃发展 343
第二节 有色金属工业 348
一、丰富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348
二、有色金属工业体系的建立 349
三、发展历程 352
四、发展经验 353
第二十四章 建筑业和建材工业 356
第一节 蓬勃发展的建筑业 356
一、艰苦创业时期 356
二、曲折前进时期 359
三、十年动乱时期 360
四、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360
第二节 前途广阔的建材工业 363
一、发展历程 363
二、主要行业 366
第二十五章 电力工业 371
第一节 发展历程 371
一、恢复和初创阶段 372
二、水、火并举,曲折前进阶段 372
三、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373
第二节 以骨干电厂为主的火电建设 373
第三节 蓬勃发展的水电事业 376
第四节 独具特点的电网结构 378
第五节 电力工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380
第六节 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实现现代化管理 381
第二十六章 机械电子工业 384
第一节 机械工业 384
一、机械工业的创立 385
二、在调整中发展 386
三、十年动乱中的严重破坏和发展 389
四、全面改革,全面发展 390
第二节 电子工业 395
一、历史和现状 395
二、成就与不足 396
第二十七章 轻工业和化学工业 400
第一节 轻工业 400
一、一轻工业 400
二、二轻工业 403
三、食品工业 408
第二节 化学工业 415
一、发展历程 416
二、主要行业 418
第二十八章 纺织工业 421
第一节 古老的历史及其兴衰 421
第二节 当代纺织工业的概况 422
一、重要地位 422
二、发展规模和速度 423
三、部门结构及其变化 424
四、布局及其变化 425
第三节 纺织工业的发展过程 425
第二十九章 交通邮电事业 430
第一节 公路交通 431
一、大发展时期 432
二、“二五”计划及三年调整时期公路建设的高速度与低效益 432
三、十年动乱时期 433
四、全面改革,全面发展 434
第二节 铁路建设 435
一、兰新铁路 436
二、南疆铁路 437
第三节 民用航空 438
第四节 管道运输 441
第五节 邮电通信 441
一、“驴马邮政,骆驼电报” 441
二、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 442
三、邮电通信设施建设 443
第六节 交通邮电建设的经验教训 444
第三十章 城市建设 447
第一节 城市建设概况 447
一、综合规划,统一建设 447
二、积极建设市政公用设施 448
三、供水与排水设施的建设 448
四、公共交通与城市道路建设 449
五、发展液化石油气和集中供热 450
六、园林绿化与环境卫生 450
七、发展住宅建设 451
第二节 主要城市发展概况 452
一、乌鲁木齐市 453
二、喀什市 455
三、伊宁市 456
四、克拉玛依市 457
五、石河子市 458
六、奎屯市 459
第三节 城市建设中的问题 460
第五编 商业财政金融、外贸及旅游事业第三十一章 商业、物资和供销合作事业 465
第一节 商业 465
一、发展历程 465
二、新疆商业的特点 469
三、商业体制的改革与多种经济成分商业格局的形成 470
第二节 物资流通 471
一、物资流通部门的建设和发展 471
二、物资流通部门在生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473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474
一、供销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 474
二、农村贸易和民族贸易的支柱 476
第四节 粮油购销与加工 478
一、粮油购销 478
二、粮油加工 479
第五节 饮食服务业 481
一、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 481
二、饮食业的发展 483
三、服务业的变化 483
第三十二章 财政金融 485
第一节 历史概况 48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疆财政 487
一、财政收入 488
二、财政支出 490
三、新疆财政体制的演变及财政、财务改革 49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疆金融 495
一、变革旧金融制度,建立新金融制度 495
二、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形成 496
三、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更好地为开发建设新疆服务 499
第三十三章 对外贸易和旅游事业 501
第一节 对外贸易的发展 501
第二节 新兴的旅游事业 506
第六编 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第三十四章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513
第一节 为开发建设新疆服务的自然科学事业 513
第二节 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新疆社会科学事业 518
第三十五章 教育事业 525
第一节 发展历程 526
第二节 基础教育 527
一、初等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527
二、普通中学的发展 529
三、中小学学制改革 529
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530
五、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 531
第三节 高等教育 532
一、发展过程 532
二、特点 533
三、高等院校的科研和国际交流活动 533
第四节 中等专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534
一、中等专业教育 534
二、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 534
三、成人教育 535
第五节 少数民族教育 536
一、坚持以少数民族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方针 536
二、发展牧区寄宿制学校 537
三、巨大成就 538
第三十六章 文化艺术和卫生体育 539
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539
第二节 为各族人民健康服务的卫生事业 544
第三节 多彩多姿的体育事业 548
第三十七章 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 553
第一节 多民族文字的报纸繁荣兴旺 554
第二节 多语种多层次的广播事业初具规模 557
第三节 蓬勃发展的多民族语言的电视事业 560
第四节 为各族人民供应精神食粮的出版发行事业 564
第七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573
第三十八章 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和发展 573
第一节 军队大生产和兵团的成立 573
一、发扬“南泥湾精神”,军队参加大生产 573
二、部队集体转业,参加新疆经济建设 575
三、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 576
第二节 农垦事业的大发展 576
一、建设正规化国营农场 576
二、“大跃进”中的发展和失误 578
三、在调整中稳步发展 580
第三节 严重挫折和缓慢恢复 582
一、“文化大革命”对农垦事业的严重破坏 582
二、兵团体制的撤销及出现的新问题 582
三、初步调整与缓慢恢复 584
四、兵团体制的恢复 585
第四节 在改革中大步前进 586
一、农牧团场的改革 587
二、工业企业的改革 589
第三十九章 经济建设成就和民兵工作 592
第一节 兵团的农业 592
一、兴修水利,亘古荒原变绿洲 592
二、各业并举,农、林、牧、渔齐发展 593
三、发展机械化,提高生产水平 598
第二节 兵团的工业 599
第三节 兵团的商业、交通运输业及建筑业 601
第四节 民兵工作与边境农场建设 602
一、兵团的民兵工作 602
二、民兵“三代”工作和边境农场建设 603
第五节 农垦城镇建设 604
一、绿洲新镇——五家渠 605
二、瀚海碧玉——阿拉尔 605
三、金山下的明珠——北屯镇 606
第六节 兵团的民族团结工作 606
第四十章 兵团的文教卫生和科技事业 609
第一节 教育事业 609
一、高等教育 609
二、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610
三、少数民族教育 611
第二节 文化宣传工作 611
第三节 医疗卫生事业 612
第四节 科研机构及成果 613
结束语 615
附录 新疆历届主要领导人名录(一九四九——一九八七年) 619
彩色插图目录 631
后记 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