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1
第一章 家世、家戚、家教 1
一、家世 3
祖籍洪洞 3
三代营商 5
二、家戚 10
内亲 10
外戚 12
三、家教 14
早失母爱 14
启蒙教育 15
第二章 经商习武留洋 19
五台习商 21
一、年少经商 21
喜结婚缘 23
早春朝山 24
“打虎”失败 26
再入义塾 27
浪迹省城 30
二、青年习武 35
考取武备学堂 35
公派留学日本 38
追随革命 40
默察社会 48
佯病济助日人 51
回省发动革命 51
第三章 响应武昌起义 55
朝鲜观感 57
一、义前兵运 57
初掌军权 59
改造军队 66
部署起义 69
二、山西光复 80
起义成功 80
拥为都督 89
布告安民 93
三路出兵 99
三、组织燕晋联军 103
夜半得密函 103
联吴扼京汉 108
事未竟帅先死 112
借文祭英烈 115
四、率军转战绥包 120
备战阻清兵 120
掩痛失雄关 126
兵分南北 129
进占包头 135
进攻萨拉齐 139
继转托克托 143
第四章 俯附北洋政权 147
一、还乡视事 149
忻州受阻 149
多方折冲 157
阻袁集权 164
迎孙来晋 170
二、力撑残局 173
统一军政 177
厉行革兴 181
广报恩泽 183
反对分裂蒙古 186
调和南北之争 191
以屈求伸 205
二、媚袁固位 205
佯裁晋军 209
虚与示忠 212
第五章 独掌晋省军政 217
一、独特的政治统御 219
参与府院之争 反对张勋复辟 219
排除异己 兼掌山西民政 227
“钦定”“用民政治” 236
“行政之本在于村” 245
“洗心”与“洗心术” 267
冗长的“进山会议” 271
二、“促境安民”与“军事扩张” 280
“保境安民” 280
“唯力是视” 288
发展军事工业 296
培植军事干部 305
联段、联冯与出兵石家庄 311
联直、联奉与攻讨国民军 319
三、“六政三事”与经济文化建设 332
推行“六政三事” 332
“国民教育为人群之生命” 346
“厚生计划”与兴办实业 357
开办“山西省银行” 366
“宏大”的筑路计划 377
之于学生运动 385
第六章 问鼎中央权位 395
一、从易帜到北伐 397
改弦易帜 拥蒋拒汪 397
“清党”反共 405
出兵讨奉 412
轻取京津 420
山雨欲来 430
二、中原捭阖 437
“唇亡齿寒” 437
三角周旋 443
功亏一篑 451
反蒋联合阵线 459
电报论战 466
混战中原 484
政治善后 494
第七章 返省重振旗鼓 501
一、韬晦与东山再起 503
无奈离晋 503
辗转大连 508
蛰居韬晦 512
遥领山西 527
东山再起 536
“穆光政事件”和“客军出境” 549
二、省政建设 558
“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 558
“四银行号”与“实物准备库” 566
修筑同蒲铁路 575
创办西北实业公司 583
统制经济和“土货”运动 593
绥西屯垦与官卖鸦片 599
三、从“防共”到“联共” 611
“公道团”与“公道主义” 611
“土地村公有” 620
军事“防共”的失败 629
“三颗鸡蛋”的选择 639
独树一帜的“守土抗战” 650
组建牺牲救国同盟会 658
主持绥远抗战 667
“调停”西安事变 674
倡言“自强救国” 683
下册 689
第八章 衔领第二战区 689
一、整军抗战 691
总领晋绥军务 691
礼迎八路军 701
出兵南口 711
部署“大同会战” 716
退守内长城 729
决战忻口 742
痛失娘子关 761
侈谈“依城野战” 771
二、“非常时需非常策” 782
扶持牺盟会 782
组建决死队 786
成立战动总会 793
颁布抗战政令 800
推行游击县长制 803
散论“民族革命战争” 806
开办“民族革命大学” 810
第九章 谋求“抗战复兴” 815
一、“回马”作战 817
“反攻太原” 817
试行“游击” 829
“攻势”作战 835
二、殚精自固 841
秋林集训 841
恢复省党部 845
“新记西北实业公司” 849
增发晋钞 853
组建“三三铁血团” 859
三、扶旧抑新 864
组织“民族革命同志会” 864
两次古贤会议 870
秋林会议 875
打击进步势力 881
策动“十二月事变” 892
第十章 偏安晋西一隅 907
一、“克难”求存 909
“克难运动” 909
“洪炉训练” 914
“新经济政策” 919
“兵农合一” 928
二、与日勾搭 938
白壁关会谈 938
“汾阳协定” 948
讨价还价 956
安平会议 969
三、避战待机 980
居山避战 980
加强“同志会” 985
利用帮会 990
“开展政权” 994
第十一章 快步抢收失地 1001
捷足踏太原 1003
一、抢摘“挑子” 1003
快手抢上党 1006
“行者”、“坐者”同功 1012
降者、受者合谋 1016
二、巩固统治 1026
飞渝述职 1026
整训军队 1032
强推“兵农合一” 1036
惨施“三自传训” 1047
入闱之感 1052
“平民经济” 1059
第十二章 不惜付武黩战 1065
一、付武 1067
破坏停战协定 1067
进行内部清洗 1074
二、黩战 1079
晋南战役 1079
晋北战役 1085
汾孝战役 1089
正太战役 1094
矢志抵共 1098
婉却竟选 1103
第十三章 困守太原孤城 1105
一、一败再败 1107
兵败临汾 1107
再失晋中 1111
二、困守不守 1121
退守太原孤城 1121
拒绝和平解决 1130
妨害北平和谈 1135
寻求美援失败 1138
假称“城亡成仁” 1142
编造“五百完人” 1145
第十四章 苦撑“党国”残局 1153
一、岭南应变 1155
由沪到穗 1155
二度赴桂 1157
组织“反侵同盟” 1162
出任行政院长 1166
“货币改革” 1173
二案并发 1177
游说大西北 1180
指抨“白皮书” 1183
纸上谈兵有术 1188
“战斗内阁”不战 1192
惨淡经营 1199
“迎”蒋复出 1211
第十五章 台北山居十年 1225
一、山居 1227
神秘的丽水八号 1227
宁静的菁山草庐 1230
频频出讲 1243
淡淡交际 1249
二、著述 1252
大同主义与《世界大同》 1252
中本思想与《三百年的中国》 1283
三、终死台北 1297
四、菁山遗魂 1303
附录:阎锡山箴言选辑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