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法 1
第一节 安东尼的三层结构与王才仁的五个层次 2
第二节 理查德和罗杰斯的框架与吕必松的四大环节 4
第二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 9
第一节 “第二语言教学”与“外语教学” 10
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13
第三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差异 18
第三章 第二语言/外语能力标准 30
第一节 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基础工程 30
第二节 从《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等级大纲[试行]》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 32
第三节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 37
第四节 美国《ACTFL语言能力等级标准》与OPI 45
第四章 教学大纲 52
第一节 教学大纲的性质、类型和作用 52
第二节 第二语言教学大纲介绍与分析 58
第三节 汉语教学大纲介绍与分析 65
第四节 教学大纲的制订与实施 69
第五章 教学模式 76
第一节 什么是教学模式 76
第二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模式的演变与发展 80
第三节 汉语课堂教学模式 89
第四节 教学模式的构建与选用 103
第六章 教材的选择与使用 107
第一节 教材的选择 107
第二节 教材的分析 113
第三节 教材内容的调整 118
第七章 课堂教学设计 125
第一节 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与作用 125
第二节 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流程 129
第三节 课堂教学设计的形式——教案的编写 149
第四节 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教学的组织 161
第八章 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事件 175
第一节 非预设事件的分类 176
第二节 非预设事件的教学资源价值 180
第三节 非预设事件与课堂教学 187
第四节 非预设事件与教学预设 193
第五节 非预设事件与汉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99
第九章 语法教学 202
第一节 语法教学的目标和内涵 202
第二节 语法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206
第三节 情境下的虚词教学 221
第十章 词汇教学 230
第一节 词汇教学的内容 230
第二节 “术”与“道”的关系 233
第三节 词义解释的方法 235
第十一章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248
第一节 推敲细节 248
第二节 让课堂活起来 252
第三节 结合意义,讲清用法 256
第四节 把汉语作为交流的工具 259
第五节 面向全体与因人而异 266
第六节 理解与表达 269
第七节 “精”与“泛” 278
第八节 语言与文化 282
第十二章 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教师的素质 286
第一节 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286
第二节 汉语教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93
第三节 教师的课堂表现 303
第四节 教师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建立 309
参考文献 317
后记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