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1
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4
三、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性的胜利 7
一、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 10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15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伟大意义 17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19
一、一定的社会形态必须有相应的物质技术基础 1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22
三、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7
四、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0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形式 35
第二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35
第一节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5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9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 40
四、坚持公有制,反对“私有化” 42
第二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形式 43
一、个体经济 43
二、私营经济 45
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8
第三节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50
一、所有制结构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50
二、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的特点 51
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要求 52
四、判断所有制形式优劣的标准 53
第四节公有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56
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必然性 56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多种经营方式 58
三、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3 60
第一节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61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 61
第三章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61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 66
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的意义 69
四、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71
第二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77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77
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80
三、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82
四、商品经济条件下计划经济的特点 85
第三节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 87
机制 87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客观必然性 87
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与价值规律调节作用相结合 90
三、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具体模式 92
第一节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96
第四章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 96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及其客观性 96
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 99
三、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层次性 102
第二节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104
一、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104
二、增加社会产品的途径 106
第三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10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110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 112
第四节社会主义劳动和物质利益 114
一、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 114
二、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关系 116
第五章社会主义企业的地位和经营机制 122
第一节社会主义企业的地位和任务 122
一、社会主义企业及其类型 122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地位 123
三、社会主义企业的任务 126
第二节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经营形式 129
一、企业的经营机制 129
二、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深化企业改革 131
三、企业的经营形式 135
第三节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内部关系 139
一、劳动者的积极性是企业活力的源泉 139
二、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关系 141
第四节企业经济效益和经济核算 144
一、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实质和意义 144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146
三、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实质 148
四、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内容和形式 150
五、实行经济核算的条件 152
一、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本质及其运动形式 154
第一节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 154
第六章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成本和盈利 154
二、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155
三、提高固定资金的使用效果 161
四、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 164
第二节社会主义企业的产品成本 167
一、社会主义产品成本的实质 167
二、降低产品成本的意义 169
三、降低产品成本的主要途径 169
一、社会主义盈利的实质 172
第三节社会主义盈利 172
二、影响企业盈利的因素 174
三、盈利率 175
第七章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178
第一节社会主义商品流通 178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 178
二、生活资料商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 181
三、生产资料商品流通的特点和形式 183
四、社会主义商业的流通费用和商业利润 186
第二节社会主义货币流通 188
一、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和渠道 188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规律 190
三、社会主义货币管理 192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 193
一、社会主义市场的性质和特点 193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成 195
三、市场机制 198
第四节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 200
一、价格形成的基础 200
二、价格体系 203
三、价格管理体制 208
第五节社会主义信贷和银行 210
一、社会主义信贷的本质和作用 210
二、社会主义利息 212
三、社会主义银行的本质、职能和作用 214
四、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216
第八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219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来源 219
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219
二、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220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分配 221
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221
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221
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226
第三节社会主义财政和国家预算 231
一、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职能和作用 231
二、社会主义国家预算的特点和构成 234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238
第九章个人消费品分配 238
第一节按劳分配规律 238
二、按劳分配规律的要求 242
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246
四、按劳分配规律的性质和作用 248
第二节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252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252
二、正确处理工资问题的主要原则 261
三、集体所有制企业按劳分配的特点和形式 264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性 266
第三节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其它形式 266
二、公有制经济内部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收入 269
三、私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 271
四、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分配关系 273
第十章社会主义的消费 276
第一节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作用 276
一、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特点 276
二、消费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80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消费结构 283
一、消费结构及其分类 283
二、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 285
三、合理的消费结构和我国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 287
第三节社会主义消费方式、水平和模式 290
一、消费方式 290
二、消费水平 292
三、消费模式 296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再生产和产业结构 301
第一节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 301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301
二、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303
三、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 305
四、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307
第二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309
一、经济增长的内涵 309
二、经济增长的因素 310
三、经济增长因素作用的定量分析 314
四、速度、比例、效益的统一 314
第三节产业结构 318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 318
二、产业结构的数量对比关系 319
三、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327
四、产业发展的地区布局 33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节和控制 337
第一节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37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337
二、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39
一、宏观调控的目标 342
方式和手段 342
第二节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目标、 342
二、宏观调控的方式 344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 347
第三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349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内涵 349
二、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351
三、国民经济管理的运行机制 353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358
第一节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然性 358
一、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 358
二、国际分工和发挥优势 359
一、对外贸易 363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 363
形式 363
二、引进先进技术 367
三、利用国外资金 369
四、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372
五、对外经济援助 373
第三节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 373
一、经济特区 373
二、开放沿海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 376
第四节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 378
后记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