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思维概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思维 1
一、思维的哲学解释 1
二、思维的科学解释 2
三、认识思维本质的现实意义 7
第二节 思维的基本要素 8
一、思维原料 8
二、思维工具 8
三、思维主体 10
第三节 思维活动形式 11
一、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11
二、三种基本思维形式之间的关系 22
第四节 思维过程 23
第五节 思维的特征 29
一、概括性 29
二、间接性 30
三、逻辑性 32
四、目的性和问题性 34
五、层次性 35
六、生产性 37
参考文献 39
第二章 临床思维 41
第一节 研究临床思维的必要性和方法 41
一、研究临床思维的必要性 41
二、临床思维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46
一、临床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47
第二节 临床思维的一般过程 47
二、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57
第三节 临床思维的特点 63
一、贯彻于诊治疾病行为的始终 63
二、主体性与客体性的交错和作用 64
三、多种思维形式的交互作用 64
四、时间的紧迫性 65
五、资料的不完备性 66
六、个体性 66
七、动态性 67
八、概然性 67
九、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 69
十、周期性、重复多 69
一、整体性原则 70
第四节 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 70
二、动态性原则 72
三、具体性原则 75
四、实践性原则 77
五、社会性原则 79
第五节 几种思维形式在临床上的应用 81
一、逻辑思维 81
二、形象思维 118
三、灵感思维 130
四、模糊思维 140
五、临床经验 145
一、诊断与治疗 152
第六节 临床思维中的各种辩证关系 152
二、现象与本质 153
三、典型与非典型 155
四、肯定与否定 156
五、原发病与继发病 157
六、常见病与罕见病 157
七、器质性疾病与功能性疾病 158
八、局部表现与整体表现 159
九、治病与致病 160
十、治愈与自愈 161
十一、不治之症与可治之症 162
十二、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 163
十三、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 164
十四、运动与静止 165
十五、病理生理与社会心理 166
第七节 临床各科的思维特点 167
一、外科 168
二、内科 169
三、儿科 170
四、妇产科 172
五、五官科 174
六、传染科 176
七、神经科 178
八、精神科 180
九、影象诊断科 182
十、病理科 186
十一、中医科 190
第八节 临床误诊误治的思维学分析 196
一、临床误诊误治的客观原因 197
二、临床误诊误治的思维根源 201
三、减少误诊误治的思维方法 206
参考文献 210
第三章 临床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214
第一节 临床思维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14
一、思维的头脑——临床诊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214
二、思维能力和技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育的 216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221
第二节 医学教育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222
一、思维培养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就抓起抓好 222
二、在教学中如何训练和培养医学生的思维能力 224
三、重视医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235
第三节 临床实习医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42
一、实习医生临床思维的特征 242
二、西医实习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246
三、中医实习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251
第四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261
一、医学模式的发展 262
二、思维方式的演变 264
三、医学模式与思维方式的关系 266
四、临床思维的变革要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 267
参考文献 273
后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