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双绵主编;白淑云等编写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33702719
  • 页数:172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第一节概述 1

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1

生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1

目 录 1

第一章绪论 1

生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1

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概述 1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2

新陈代谢 2

兴奋性 2

兴奋性 2

新陈代谢 2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2

被动转运 3

第三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3

被动转运 3

第三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3

主动转运 5

主动转运 5

入胞和出胞 6

入胞和出胞 6

第四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7

静息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7

静息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7

第四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7

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8

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8

兴奋的引起和传导 9

兴奋的引起和传导 9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11

第五节细胞间的相互联系和 11

第五节细胞间的相互联系和 11

信息传递 11

信息传递 11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11

第六节肌细胞的收缩运动 12

激素向靶细胞的信息传递 12

第六节肌细胞的收缩运动 12

激素向靶细胞的信息传递 12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13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13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14

骨骼肌收缩的机理 14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14

骨骼肌收缩的机理 14

第七节机体活动的调节 15

第七节机体活动的调节 15

神经调节 16

神经调节 16

体液调节 17

体液调节 17

体液和内环境 19

第二章血液 19

第二章血液 19

第一节概述 19

第一节概述 19

体液和内环境 19

血液的组成和有关的特性 20

血液的组成和有关的特性 20

血浆的化学成分 21

第二节血浆 21

血液的功能 21

血液的功能 21

第二节血浆 21

血浆的化学成分 21

血浆的理化特性 23

血浆的理化特性 23

红细胞 24

红细胞 24

第三节血细胞 24

第三节血细胞 24

白细胞 27

白细胞 27

血小板 29

血小板 29

血液凝固 30

第四节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30

血液凝固 30

第四节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30

纤维蛋白溶解 32

纤维蛋白溶解 32

第五节血量、输血与血型 33

血量 33

血量 33

第五节血量、输血与血型 33

输血和血型 34

输血和血型 34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37

第一节心脏生理 37

第三章血液循环 37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37

第一节心脏生理 37

第三章血液循环 37

心肌的生理特性 39

心肌的生理特性 39

理化因素对心肌活动的影响 43

理化因素对心肌活动的影响 43

心动周期中的主要变化 44

心动周期中的主要变化 44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47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47

血压和血流 49

各类血管结构和功能特点 49

第二节血管生理 49

第二节血管生理 49

各类血管结构和功能特点 49

血压和血流 49

微循环 53

微循环 53

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循环 54

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循环 54

神经调节 55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55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55

神经调节 55

体液调节 58

体液调节 58

第一节肺通气 60

第四章呼吸 60

第一节肺通气 60

呼吸道、肺泡、胸廓的构造和功能 60

第四章呼吸 60

呼吸道、肺泡、胸廓的构造和功能 60

呼吸运动 61

呼吸运动 61

胸内压及其生理意义 62

胸内压及其生理意义 62

肺容积 63

肺容积 63

肺通气量 64

肺通气量 64

第二节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65

气体的交换 65

第二节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65

气体的交换 65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67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67

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 69

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69

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69

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 69

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70

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70

第一节机械性消化 73

咀嚼和吞咽 73

第五章消化和吸收 73

第五章消化和吸收 73

第一节机械性消化 73

咀嚼和吞咽 73

胃的运动和排空 74

胃的运动和排空 74

小肠运动 75

大肠运动 75

小肠运动 75

大肠运动 75

第二节化学性消化 76

胃液的性质、主要成分和作用 76

唾液的性质、主要成分和作用 76

胃液的性质、主要成分和作用 76

唾液的性质、主要成分和作用 76

第二节化学性消化 76

小肠内消化液的组成和作用 77

小肠内消化液的组成和作用 77

第三节吸收过程 80

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地位 80

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地位 80

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80

第三节吸收过程 80

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80

大肠液及细菌的作用 82

第四节粪便的形成和排便 82

大肠液及细菌的作用 82

排便反射 82

第五节消化功能的调节 82

第四节粪便的形成和排便 82

第五节消化功能的调节 82

排便反射 82

神经性调节 83

神经性调节 83

体液性调节 84

体液性调节 84

机体能量的来源、转移和利用 86

机体能量的来源、转移和利用 86

第六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86

第一节能量代谢 86

第六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86

第一节能量代谢 86

基础代谢 87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87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87

基础代谢 87

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 88

体温的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动 88

体温的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动 88

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 88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89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89

体温调节 90

体温调节 90

第七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93

尿的化学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93

第一节概述 93

第一节概述 93

第七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93

尿的化学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93

肾脏的结构特点 94

肾脏的结构特点 94

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 96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96

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 96

第二节尿的生成 96

第二节尿的生成 96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96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97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97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 99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 99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00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00

第三节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100

第三节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100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 101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 101

排尿反射 103

排尿反射 103

第四节尿的排放 103

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103

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103

第四节尿的排放 103

第二节视觉器官 105

第八章感觉器官 105

第一节概述 105

第二节视觉器官 105

第一节概述 105

第八章感觉器官 105

眼折光系统的功能 106

眼折光系统的功能 106

眼感光系统的功能 108

眼感光系统的功能 108

内耳的功能 109

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109

内耳的功能 109

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109

第三节位听觉器官 109

第三节位听觉器官 109

第四节位觉功能 111

第四节位觉功能 11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制 113

第九章神经系统 113

第一节概述 113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11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制 113

第九章神经系统 113

第一节概述 113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113

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特征 114

第二节反射中枢 114

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特征 114

第二节反射中枢 114

突触传递过程 115

突触的结构 115

突触传递过程 115

突触的结构 115

突触传递特征 116

突触传递特征 116

反射活动的协调 117

反射活动的协调 117

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18

感觉传入系统 118

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18

感觉传入系统 118

丘脑及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119

丘脑及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119

痛觉 121

痛觉 121

调节 122

第四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 122

调节 122

肌紧张及牵张反射 122

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122

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122

第四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 122

肌紧张及牵张反射 122

小脑及纹状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23

小脑及纹状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23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24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24

调节 125

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 125

调节 125

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 125

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126

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126

植物神经末梢兴奋传递 127

植物神经末梢兴奋传递 127

条件反射 130

第六节脑的高级功能 130

植物神经功能的中枢性调节 130

条件反射 130

第六节脑的高级功能 130

植物神经功能的中枢性调节 130

觉醒和睡眠 132

人类大脑皮质活动特征——两个信号系统 132

觉醒和睡眠 132

人类大脑皮质活动特征——两个信号系统 132

激素的一般特征及作用原理 134

内分泌腺和激素的概念 134

激素的化学组成及分类 134

内分泌系统的生理意义 134

第一节概述 134

第十章内分泌 134

第十章内分泌 134

第一节概述 134

内分泌腺和激素的概念 134

内分泌系统的生理意义 134

激素的化学组成及分类 134

激素的一般特征及作用原理 134

第二节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136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及释放 136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136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136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及释放 136

第二节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136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137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137

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 138

降钙素的生理作用 138

降钙素的生理作用 138

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 138

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139

第三节胰岛 139

甲状旁腺素及降钙素的分泌调节 139

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139

第三节胰岛 139

甲状旁腺素及降钙素的分泌调节 139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140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140

肾上腺皮质激素 140

肾上腺皮质激素 140

第四节肾上腺 140

第四节肾上腺 140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141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141

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142

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142

腺垂体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143

第五节脑垂体 143

腺垂体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143

第五节脑垂体 143

腺垂体的分泌调节 144

腺垂体的分泌调节 144

神经垂体激素的来源和生理作用 145

第六节性腺 145

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145

神经垂体激素的来源和生理作用 145

第六节性腺 145

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145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146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146

实验指导 150

实验指导 150

实验须知 150

实验须知 150

配制简介 151

实验一生理常用仪器及溶液 151

实验一生理常用仪器及溶液 151

配制简介 151

实验二生物电现象(示教) 155

实验二生物电现象(示教) 155

实验三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157

实验三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157

实验四刺激与反应 158

实验五红细胞渗透脆性的观察 158

(示教) 158

(示教) 158

实验五红细胞渗透脆性的观察 158

实验四刺激与反应 158

实验六影响血凝因素的观察 159

实验七ABO血型的鉴定 159

实验六影响血凝因素的观察 159

实验七ABO血型的鉴定 159

的分析 160

实验八蛙心搏动观察及心搏起源 160

实验八蛙心搏动观察及心搏起源 160

的分析 160

实验九影响离体蛙心活动的因素 161

实验九影响离体蛙心活动的因素 161

实验十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 161

(示教) 161

(示教) 161

观察(示教) 161

实验十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 161

观察(示教) 161

实验十一人体心音的听取 162

实验十一人体心音的听取 162

实验十三蛙肠系膜微循环观察 163

实验十二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163

实验十三蛙肠系膜微循环观察 163

实验十二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163

的观察(示教) 164

实验十四 影响哺乳动物血压因素 164

的观察(示教) 164

实验十四 影响哺乳动物血压因素 164

实验十六呼吸运动的调节 166

实验十五肺活量的测定 166

实验十六呼吸运动的调节 166

实验十五肺活量的测定 166

实验十七胸膜腔负压的观察 167

(示教) 167

实验十八兔胃肠运动的观察 167

(示教) 167

(示教) 167

实验十八兔胃肠运动的观察 167

(示教) 167

实验十七胸膜腔负压的观察 167

实验十九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168

(示教) 168

(示教) 168

实验十九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168

实验二十一色盲检查 169

实验二十瞳孔对光反射 169

实验二十瞳孔对光反射 169

实验二十一色盲检查 169

实验二十二脊蛙反射和反射弧 170

的分析 170

的分析 170

实验二十二脊蛙反射和反射弧 170

实验二十三小脑破坏(示教) 171

实验二十四 去大脑僵直(示教) 171

实验二十四 去大脑僵直(示教) 171

实验二十三小脑破坏(示教) 171

本教材主要参考书目及插图来源 172

本教材主要参考书目及插图来源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