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中国教育管理史的研究对象 1
二、研究和学习中国教育管理史的意义和价值 2
三、《中国教育管理史》的体例与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5
上编 古代教育管理(公元前2100年—公元1840年) 9
第一章 古代管理思想概要 9
第一节 概述 10
一、一般管理思想与教育管理思想的共性 10
二、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11
第二节 儒家管理思想概要 12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12
二、论领导者的修养 15
三、建立有序和稳定的管理环境的主张 19
四、强调实施适度求中的管理 21
第三节 道家管理思想概要 23
一、关于管理原则与管理环境的论述 23
二、关于管理谋略的论述 24
三、关于管理者修养的论述 25
四、道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色 26
第四节 法家管理思想概要 27
一、以法为本的管理思想 27
二、重势与用术的权谋思想 27
三、对领导者素质的要求 29
四、因人情、用赏罚的管理原则 30
五、认功用与参验的反馈意旨 31
第五节 《孙子兵法》管理思想概要 32
一、管理决策思想 33
二、组织管理思想 37
三、关于领导者修养的论述 45
第六节 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与现代价值 50
一、人文“治术型”的管理思想 50
二、伦理协调型的管理思想 51
三、兼容型的管理思想 52
四、谋略型的管理思想 53
第二章 古代官学的管理 55
第一节 官学管理的创建 55
一、学校的产生与官学制度的创立 55
二、“学在官府”的教育管理体制 59
三、周公的文教政策思想 61
第二节 官学制度的转轨与秦汉文教政策的变迁 64
一、官学制度转轨 64
二、秦汉文教政策的变迁 67
三、汉代教育的宏观管理手段 71
第三节 官学管理制度的确立 75
一、汉代官学制度 75
二、汉代太学的管理 78
第四节 官学制度的完备与管理的发展 82
一、“继汉开唐”的魏晋南北朝官学 82
二、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及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立 85
三、隋唐官学制度及其管理 87
四、国子祭酒韩愈的教育管理思想 93
第五节 官学管理的改革 96
一、北宋重文抑武政策与三次兴学运动 96
二、宋元官学系统和地方官学的发展 99
三、官学管理的发展 102
一、明清官学制度与教育行政机构 105
第六节 官学管理的强化与官学的衰败 105
二、明代官学的繁荣与强化管理 108
三、官学的衰败 115
第三章 古代私学与书院的管理 118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兴起及其学校管理特点 118
一、私学的兴起与发展 118
二、儒家私学的管理特点 120
三、墨家私学的管理特点 123
四、官学与私学兼融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的管理 125
第二节 汉唐时期的私学及其管理 129
一、汉代私学的三种类型 129
二、私学“导生制”的问世 131
三、唐代私学教育的发展 132
四、寺院之学的办学特点 134
第三节 宋代私学的蒙学化 136
一、蒙学教材的完备 136
二、蒙学的教学管理 138
三、蒙学的道德教育管理 139
第四节 宋代书院的管理 140
一、书院的产生与特质 140
二、宋代的著名书院 142
三、宋代书院的管理 144
第五节 明、清书院的蜕变 149
一、倡导实学的著名书院 149
二、明、清书院的官学化 153
第六节 明清私塾的管理 155
一、私塾的类型 155
二、私塾的教师 156
三、私塾的教材 157
四、私塾的课程和教学 159
五、私塾的学生管理 162
第四章 古代的选士制度及其教育管理功能 164
第一节 西周选贤贡士制度及其教育管理功能 164
一、选贤贡士的内容 165
二、选贤贡士的教育管理功能 167
第二节 秦秋战国时期的用士养士制度与人才思想 170
一、用士养士制度的内容 170
二、用士养士的特点及对教育的影响 172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思想 174
第三节 汉代的察举制度及其教育管理功能 180
一、察举制度的内容 180
二、察举制度的教育管理功能 183
一、九品中正制的内容 188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与人才思想 188
二、对九品中正制的评价 192
三、对劭《人物志》的问世及人才思想的发展 194
第五节 隋唐至清末的科举制度 204
一、科举制的创立 204
二、唐宋科举制的实施 206
三、明清科举制的演变 214
四、科举制辨析 218
下篇 近代教育管理(公元1840年—公元1949年) 229
第五章 近代教育行政管理 229
第一节 社会剧变与教育管理改革的发动 229
一、社会剧变 229
二、近代教育管理改革的发动 230
第二节 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创建 234
一、近代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立 235
二、近代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立 240
第三节 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发展 242
一、民国初年的教育部 242
二、省教育厅的建立 245
三、县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立 245
四、学区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立 246
第四节 国民政府教育行政体制的变革与重建 247
一、教育独立运动与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 247
二、大学院制的建立 248
三、重建教育部、教育厅与教育局 251
第五节 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 256
一、学贯中西,开一代新教风 256
二、批判封建主义的办学思想,传播资本主义的办学思想 257
三、创建近代教育行政制度 259
四、近代大学管理的革新 262
第六章 近代学制 266
第一节 近代学制的产生与清末的新学制 266
一、变制期(1862-1895年) 266
二、萌芽期(1895-1901年) 270
三、创建期(1902-1911年) 274
第二节 近代学制的发展与民国初年的学制 282
一、清末民初的教育思潮及其对学制改革的推动 282
二、《壬子·癸丑学制》系统 287
第三节 近代学制的革新与“六三三”学制 293
一、新文化运动与学制改革热潮的兴起 293
二、“六三三”学制的内容 297
三、对“六三三”学制的评价 300
四、国民政府时期对《壬戌学制》的修正 303
一、对我国近代学制改革的评论 309
第四节 我国近代学制与世界学制改革趋向 309
二、世界学制改革趋向 314
第七章 近代普通学校的管理 318
第一节 近代普通学校管理的创建 318
一、教会学校的设立与西方近代普通学校管理的传入 318
二、“中学”名称的出现与普通学校系统的颁定 319
三、近代官立普通学堂的创建与管理 320
四、近代公文普通学堂的创建与管理 324
五、近代私立普通学堂的兴办与管理 325
六、武训行乞兴学与封建私塾的改良 329
第二节 近代普通学校管理的变革 333
一、群众性普通学校的崛起 334
二、普通学校办学宗旨的变迁 339
三、普通学校宏观管理体制的变革 342
四、普通学校内部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 346
五、变通学校教学、教育管理的变革 349
六、张伯苓与南开学校的管理 354
第三节 近代普通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与曲折发展 360
一、学校的设置 360
二、普通学校的经费管理制度 361
三、关于普通学校校长的资格、任用和职责规定 365
四、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制度 368
五、教师管理 369
六、教学管理制度 371
七、导师制的推行 375
第四节 陶行知对育才学校的管理 376
一、育才学校的沿革 376
二、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革新——“培养人才之幼苗” 378
三、育才学校组织管理的精髓——组织集体生活 380
四、育才学校教学管理的特色——“特殊的学习” 382
五、育才学校德育的总目标——“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383
第五节 近代私立普通学校管理的基本经验 384
一、公私并举的管理体制 385
二、适应市场需要,以竞争求发展 390
三、自主办学,富于创造 393
四、管理规范,注重效率 393
第八章 近代职业学校和师范学校的管理 396
第一节 近代职业学校和师范学校的创办 397
一、我国工业化的开端和职业学校的创办 397
二、新式中、小学堂的兴起和师范学校的创立 404
第二节 清末民初的职业学校和师范学校的管理 408
一、清末民初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的行政体制 408
二、清末实业学堂和师范学堂的管理 409
三、民初实业学校和师范学校管理的变革 415
四、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管理经验 418
第三节 “新学制”的颁行和国民政府的职业学校、师范学校管理 424
一、新文化运动中职业教育的兴起 424
二、1922年“新学制”和职业学校、师范学校管理 435
三、国民政府统辖区内的职业学校和师范学校管理 439
第九章 近代高等学校的管理 448
第一节 近代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创建 448
一、近代高等学校的肇端 448
二、近代新型大学的创办 449
三、近代高等学校学制的创立 450
四、孙家鼐与京师大学堂的管理 451
第二节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确立 453
一、高等学校法规管理的健全 453
二、高等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 455
三、新型革命大学的创建与湖南自修大学的管理 457
第三节 高等学校管理的发展与规范化 459
一、教育宗旨的拟定和高等学校设置的规定 460
二、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规定 461
三、高等学校校长的任用和待遇 461
四、教学管理制度 462
五、教师管理 467
第四节 西南联大的管理 469
一、西南联大的创建 469
二、著名校长培育一代新教风 471
三、旷代大师乐育英才 474
第十章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管理 476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教育管理 476
一、革命文教政策的确立 477
二、新型教育管理制度的创建 480
第二节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管理 488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教政策的建立 489
二、新民主主义文教政策的确立 491
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行政机构 493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学校管理 495
五、抗日民主根据地社会教育的管理 500
六、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管理 502
七、延安保育小学的管理 507
第三节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教育管理 512
一、革命文教政策的发展 512
二、解放区的教育行政管理 518
三、解放区的学校管理 519
后记 525